APP下载

静静韩江水 浓浓故乡情
——艺术歌曲《韩江潮》创作谈

2019-12-31郑良文星海音乐学院

岭南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韩江潮汕潮州

文|郑良文 星海音乐学院

艺术歌曲《韩江潮》,是2014年笔者到广东省粤东地区采风后创作的一首作品,由著名作曲家、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相西源教授作曲,广东省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李思音演唱,是一首具有中国岭南音乐风格特色的艺术歌曲。该作品也是广东省2017年“创新强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音乐创作成果之一,于2018年7月9日在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举办的“艺术歌曲《韩江潮》首唱发布会暨‘潮州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发布(发布会由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韩江潮》以广东潮汕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域风貌、名胜古迹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为创作背景,以流经整个潮汕大地的母亲河——韩江为创作主线,热情讴歌了千百年以来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民。作为歌词作者,作为潮汕人,写一首歌唱自己家乡的歌曲一直是我内心的愿望。

词的创作感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起潮汕地区,对于非潮籍人士来讲,潮州话的确难学、难听懂。潮州话,又作潮语、潮汕话、潮州方言,属汉藏语系。潮州话源自古闽南方言莆田话,是现今国内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她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汕尾市)及海外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

据史料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潮州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著名语言学家林伦伦认为:潮语中的古语词,除了来自先秦时代的第一层次之外,有的还来自汉魏六朝。①中国传统音韵学的“平”“上”“去”“入”四声,在潮州话中,则将古四声各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②有关潮州话的专著、字典、词典很多,自清末的《潮声十五音》,此后又有《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十五音研究》《新编潮声十八音》《潮汕字典》等近现代各种研究著述,潮人潮语,薪火相传。潮语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韩江,古称员江,恶溪,唐时称鄂溪,后因纪念大文豪韩愈被贬潮州刺史时祭江驱逐鳄鱼,而改称韩江。她是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潮汕地区的母亲河。据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总纂的《潮州志》记载:韩江源出赣闽粤三省交界之山地,上游有两源,西源为梅江,北源为汀江,汇于大埔县之三河壩,南流至潮安乃出山地而入平原,分支入海。全长三百四十五公里,流域面积二万九千方公里。③对于从小生活在潮汕大地的我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在《韩江潮》创作过程中,我是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潮州的历史为创作背景,把“岭海名邦”“海滨邹鲁”“华侨之乡”等美誉和旧时潮州内外八景动静交融壮美景观融入其中。同时,在用词上有意去更贴近潮语方言和音韵,如歌词“穿越北回归线温暖的阳光”中“阳光”改成“日光”,将“述说南北大地纯朴的风情”中的“述说”改为“叙说”。这样改,唱出来的词语也更具有亲切感。歌词“荡十八船楼”描述的是潮州八景“湘桥春涨”广济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壮丽景色,从自然景色感观和演唱发音上,把“梭船”改为“船楼”。这样一来,音乐的画面感便跃然而出。经几易其稿,最后《韩江潮》的歌词定稿:

在古老的潮汕大地,迷人的韩江让人神往。穿越北回归线温暖的日光,带着风调雨顺,汇集百川千河,轻舞飞向大海。

在宽广的潮汕平原,迷人的韩江魂牵梦萦。叙说南北大地纯朴的风情,带着丰岁盈年,唱响大地赞歌,乡情乡音满怀情。

听古刹梵唱,望北阁佛灯,清清的韩江,缕缕的乡音,故乡的亲人和月亮,万顷碧波泛彩祥。

看七星步月,荡十八船楼,静静的韩江,浓浓的乡情,美丽的土地和故乡,千里江水连四海。

曲的创作感悟

相西源教授是在中国青藏高原成长起来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师从中国著名作曲家赵晓生先生,获博士学位。相西源教授创作的音乐主题鲜明,旋律优美,结构朴实,风格富有浓郁的特色,其音乐哲学创作理念,历史地域文化内涵,深邃的东方神韵,都以崇高艺术表现形式,在细腻而凝重的音乐思想语言里淋漓展现。

民族风格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显著特点与标识,也是区分与西方当代音乐创作的主要标志。④艺术歌曲《韩江潮》作为特定区域性歌曲,其地域性音乐特征的展现尤为重要。作曲家相西源教授在《韩江潮》的音乐创作上,高度重视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为了让歌曲兼具艺术性并贴近其地域性,相西源教授查阅大量的潮州音乐资料,多次与我交流与沟通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音乐风格。并通过《柳青娘》《寒鸦戏水》《凤求凰》等著名的潮州弦诗演奏的不同版本,对潮州弦诗传统乐曲兼蓄的各地民间小调、佛曲、笛套和民间戏曲音乐曲韵的渗透融合、演变发展,对潮州音乐的乐器组合、曲式结构和独特章法,进行比较,力求使歌曲的潮味更浓。

相西源教授在构造《韩江潮》主题旋律的过程中,巧妙地采用了潮州“弦诗”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以富有特色的主题旋律及节奏律动为主体,使用了特殊的调式交替的写作手法,以此形成自然的、具有当地民族调式色彩的旋律曲调。同时还通过乐队伴奏的配器润饰和民族乐器之间的协作,使得演奏与歌唱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变幻,以此来进一步推动主题旋律的发展,让人们在歌声里感受到潮州音乐那古朴幽雅、轻盈抒情、富有南音古韵的独特音乐风格。

词曲融合的虚动协和

作为一首歌曲来讲,词曲是同体的。而词曲的审美趣味、艺术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品的艺术性。因而词曲作者在把握作品的创作初心,乃至词外之境、曲外之音,就显得尤为可贵,进而在创作上产生奇妙的和谐,以达清辞丽曲之境地。笔者自2008 年与相西源教授第一次合作创作合唱音乐作品《雪花》算起,到目前一起倾心打造、精心创作的音乐作品已有30余(部)首。而作为同事、老朋友,音乐创作的合作者,在与相西源教授共同的艺术追求上已是心有灵犀。无论是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赞美时代精神的作品,如《党的颂歌》《冼星海颂》《壮志青春歌》等,还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赞美自然风光的作品,如《亲吻沱沱河》《梦中的油菜花》《千年花城》等,词曲的艺术融合是日臻尚美,曲达词意,词扬曲韵。

相西源教授其音乐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审美情趣高尚、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在音乐艺术的创造表现力上更是多元化。作为长期的音乐艺术创作的合作伙伴,相西源教授高尚、积极、多元化的音乐艺术审美情趣,我是高度认同的。这在与其共同合作创作的多首艺术歌曲中所体现,其音乐呈现出来的优美动听、流畅连贯的主旋律,其情激人,其志励人,积极向上。正如《人民音乐》所评价:“相西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观念影响,极为重视旋律自身的美感及其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认为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音乐要素,是乐思最重要的载体。”⑤

相西源教授用音乐语言表达的哲理性和艺术美学性,在作品中,不但呈现出音乐的线条美,激发了听众的艺术想象,更能让人的思想去触碰那形态万千的地域文化和周流万汇的艺术气韵。如歌曲《韩江潮》的首句:“在古老的潮汕大地,迷人的韩江让人神往。”音乐的行进相当平缓朴素,可以说是简之入微,唯存孤迥,但非简于意。歌词与旋律的虚动协和,恰恰展现出来的是潮汕平原的宽广祥和、生生不息和那乡土卷带的浓浓书香气息。在“汇集百川千河,轻舞飞向大海”中,音乐委婉空灵、摇曳动容、轻盈欲翔,把天地乾坤阴阳之交接,万物生逐之和畅,成象成趣,尽入画中。如《易》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⑥让不同的人感受到音乐画面不同的情绪心境、不同的光线色彩和不同的精神境界。

在《韩江潮》的优美歌声里,我们能感受到自然、历史与人文交融所发出的天籁之音,能在音乐里感受到“词意”所构成的一幅幅史诗性的画卷,这正是作曲家相西源教授凭着多年深厚的民族音乐创作经验,创作出这大气磅礴且优美深情的旋律,把《韩江潮》词曲的完美结合与艺术形象的统一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美丽的土地和故乡,千里江水连四海。正如歌曲所唱,《韩江潮》这首歌曲不仅是为生活在潮州本土的人民而作,并且希望她能够燃起那流淌在血液中、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激情,成为海外潮人对家乡对故土的一种精神寄托。

注释:

①林伦伦:《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2页。

②林伦伦:《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147页。

③《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潮州府部【民国】潮州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225页。

④汪胜付:《简论艺术歌曲〈党的颂歌〉的音乐创作特色》,《音乐生活》2019年第2期,第79页。

⑤杨正君:《相西源交响音乐创作中的地域性风格特征》,《人民音乐》2017年第10期,第25页。

⑥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22页。

猜你喜欢

韩江潮汕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潮汕牛肉火锅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温暖流年的一句话
自卑的窗外也可以开出繁花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