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音乐精灵轻轻“走”了
——黄锦培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2019-12-31王少明星海音乐学院

岭南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精灵创作

文|王少明 星海音乐学院

1987年黄锦培在美国西雅图讲学。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广东音乐一代大师、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原主任、教授黄锦培先生因病于2009年7月16日在广州溘然谢世,享年90岁。他是带着孩童般的微笑、智者的从容、禅者的寂静,像精灵般轻轻“走”的。

我与黄老对门而居,可谓三生有幸。人们说,西方人只给上帝和女人下跪,中国人只给皇帝和祖先下跪。我这辈子除了向祖先以及“文革”期间向毛主席画像下过跪外,还没有向其他什么人下跪。而面对黄老则属例外。他头天夜晚去世,第二天清晨惊闻噩耗后,我急忙走进他生前的家,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跪在他的遗像前,为他敬上几炷香,以表达我对这位世纪老人,一位精灵般音乐家的崇敬之情。

在我的心中,他并没有消弭于虚无,远离于宇际,而是籍着一缕青烟化作升腾的羽翼飞到宇宙另外一个故乡,另外一种更高的生命时空。在那里他会继续创作和演奏着他的音乐,完成他在人间还没来得及完成的作品。也许天乡之国的天使们正在聆听他美妙的乐音。只可惜,我们再也无缘品吻到他在天乡天启之作的芳香了。好在他留给我们的音乐已够多的了。

在我的心中,他不仅没有远离我们,甚至也从来没有衰老过。即便到了90岁高龄,坐在轮椅上不能行走,但他仍然保持一种安祥超逸的心态,常常以静修的方式沉浸在音乐的冥想中。我每次拜访或在路上遇见坐在轮椅上的他,总是表现出一副天真的模样、顽童般的稚趣和达观爽朗的性情,给人感觉到他那不老的灵魂是何等的自在、何等的高贵、何等的雅致。是的,他不是一个时间的老人,而是一个空间的天使,一个不老的音乐精灵。

他也是一个漂泊的、被放逐的精灵。他一辈子没有一个永居的家,世俗的每一住处只是他音乐朝圣的客栈。音乐伴随着他走向祖国各地,走向世界,走向生命的永恒。

黄锦培祖籍广东惠阳,生于新加坡。他12岁自新加坡回惠阳读中学,未满18岁考入南京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任学奏员和播音员,开始了他人生的音乐之旅。抗战爆发后他在四川、上海都待过很长时间,后来又远赴东南亚。

即便年过七旬,他仍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胸襟,继续着他音乐朝圣的漂泊之旅。退休后他应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赴加拿大讲学,后又携夫人移居加拿大。在中加两国之间充当音乐交流的友好使者。移居后,他在加拿大开班讲学,主要教授广东音乐,培养了一批国外广东音乐的爱好者。他还独立举办了粤剧百年展,在当地轰动一时。

他更是一个快乐的精灵。音乐之于他,是一种不带功利性的游戏。他总是说他是在玩音乐。一个“玩”字,折射出他至纯至真至美的孩童般的快乐境界。

他轻轻“走”了,所带走的是他易朽的肉体,而留下来的是一笔不朽的艺术财富。他一辈子笔耕不辍,创作和改编数百首弥足珍贵的音乐作品。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如器乐曲、粤曲、歌曲、电影主题曲和电影歌曲等不一而足。

抗战时期,为纪念国民党抗日英雄张自忠,他创作的《碧血英魂》荣获得大奖,冯玉祥将军专门设宴为他庆功。其创作的民乐合奏《华夏英雄》和《怀念》等抗日音乐也流行一时,为鼓舞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来,他先后为电影故事片《珠江泪》《虾球传》《国魂》《南海潮》《山乡风云》《七十二家房客》等六部电影作曲;还为粤剧戏曲片《搜书院》、汉剧戏曲片《齐王求将》和记录片《太阳河畔》配乐,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功不可没。

民族音乐特别是广东音乐创作是他一辈子所心仪的。他创作的《月圆曲》《三宝佛》《晨曦》《山河新貌》《五羊风光》《怀念》《赛龙夺锦》等为代表的五十多首经典之作,曲调优雅纯粹、轻松明快、悦耳悦心,其影响及至海内外。不仅经常被国内外许多重要音乐团体和个人演奏,还常在国家、省、市、地区电台播放。

上苍不仅把创作的资禀赋予他,也把演奏各种乐器的天赋授予他。他籍着各种乐器似乎成了通往上苍的管道,传递着上苍的天籁之音。他的主专业是琵琶,业界评价他以琵琶指法演奏秦琴的技术,堪称一绝。他还会演奏古筝,二胡、扬琴、钢琴、小提琴、中音提琴、大提琴等十几种中外乐器。不管什么乐器,一到他的手上,就会发出灵性的声音,那一双灵动的手仿佛被上苍亲吻过。

解放初,他先后在华南民艺学院音乐部、粤剧团和广东民间音乐团工作,也是他演艺生涯发展的巅峰。1953年8月,他作为中国团成员,去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在民间音乐比赛中,他和另三位青年艺术团成员合奏广东音乐《双声恨》和《昭君怨》,荣获四等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紧接着他又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表之一,参加中央歌舞团到朝鲜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演出。其后分别又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访问演出。这些演出,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对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他在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于1956年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从1958年始,他一直在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前身)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直至退休。在教学上,他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精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尤其是培养了一批民族音乐的教授。鉴于此,有人称誉黄老为“教授的教授”,此称誉乃实至名归。在理论研究上,他撰写并出版的《粤剧锣鼓》《二胡入门》《扬琴入门》《广东音乐欣赏》等著作,发表的60 多篇评介广东音乐的文章,以及多篇音乐美学的研究论文已成为音乐学术经典,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黄老在音乐艺术上尤其在广东音乐的创作、演奏、教学和研究中所作的诸多贡献,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美誉度,赢得了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无限敬仰。人们把“广东音乐第一人”的雅号送给他,就是对他最大的认肯。

一代音乐大师精灵般的“走”了,正像他精灵般的来。他通过音乐把爱的香火燃向人间,然后悄悄“走”向另一个爱的天国。我们纪念他,最好方式就是在心灵上矗起一道祭坛,让他留给我们的这炷香火在祭坛上燃得更旺,直至永恒。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精灵创作
新时期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论广东音乐的发展和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交融
冬精灵
海底精灵国
欢舞的精灵们
学校管乐团对传承广东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一墙之隔》创作谈
广东音乐中的拉弦类乐器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