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北传统建筑空间语言解析

2019-12-30张萍陈兴义庄昭奎

绿色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空间结构解析

张萍 陈兴义 庄昭奎

摘要:指出了传统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从布局、类型分析、空间组合特征和文化内涵方面出发,通过空间结构的探讨,对豫北传统建筑群体空间进行了解析。以挖掘传统建筑群体空间特征及空间文化内涵。

关键词:像北;传统建筑;空间结构;解析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2-0155-09

1 引言

“群”,《说文》中解释为“群,辈也。”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建筑群体中“群”的可借鉴数学研究中“群”的概念:因为群可能被看做是各种‘结构的原型,而且,在某些人们所提出的东西必须加以论证的领域里,当它具备一些精确的形式时,群能提供最坚实的理由,使人们对其结构主义的未来,抱有希望[1]。我国传统建筑群体通常都是由单个建筑物组成的群体,对于一般建筑空间的研究来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空间概念。一种是抽象意识中的理论空间,另一种是现实建筑中的空间概念[2]。其“群”的空间布局形式除了反映功能要求外,同时反映其地理、气候、社会、宗教、哲学、历史和文化等诸方面因素。

2 空间类型及特征

豫北的院落布局不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还与社会、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由于当地地理环境和当地人对院落空间的诠释不同,各地院落宽窄大小、院落布局等特点差异明显。衡量传统院落的宽窄绝对尺度数值不太适宜,常用厢房正对正房的躲闪退让关系来表达更形象[3]。各地具有不同特点,差异主要体现在正房的露脸宽度上。分为“窄型”院落和“宽型”院落,小于1间的称为“超窄型”院落,大于3间的称为“超宽型”院落。院落宽窄变化与地域的关系呈现出以下原则。

2.1 宽型院落

宽型院落中,衙署、祠堂、佛寺、道观等居多,较隆重的公建不受地域的影响,主轴线多采用宽型院落。济源济渎北海庙属于“超宽型”院落(图1);传统民居宽窄与屋主人身份关系:如新乡卫辉小店河武秀才院属于“超宽型”(图2、3);传统民居宽窄与地域关系:济源院落平面近似于方形,由于选用土材料构筑房屋,为保证土墙体的干燥度,故采用宽型院落争取院落更好的采光和通风。

2.2 窄型院落

在豫北民居院落中民间普遍有“宽房窄院”之说,如焦作片区寨卜昌宅院除主要的会客功能院落外,正房只有将当心间露出约3m距离,院落多数面积被建筑占用,被称为窄型院。最窄的院子正房露脸小于一间,如济源市梨林镇南官庄村牛家最窄的院落宽度为2m,成年人展双臂即可触及东西厢房墙体(图8)。

3 空间组合特征

豫北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方式自由,结合空间需求、礼仪需求、生活需求等,通过汉代出土的院落明器,可清晰看出在当地院落空间由基本形态演变出较为丰富和合理的空间结构关系。

3.1 窄院组织与演变

“仓楼前用墙围成院落,前墙正中开有大门,前墙两角做出对称的双阙[4]。院落的发展规律如下:首先是以“T”字型三合院为基础向南推进一定距离,围合院墙设计独立的门楼形成“工”字型;在“工”字型四合院的基础上,又在东、西厢南侧设置分割空间院墙,中间设置仪门,形成“T”字型和“一”字型两进院落;院落空间组织以加法的原则进行变化,院落富有层次感(图4、图5)。

3.2 窄院空间关系

豫北窄院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方式达到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不同,加上功能定位,院落的大小、形式处理上也有差异。

3.2.1 前宽后窄型

如孟州市缑村镇缑村14号民居(图6~图8),通面阔不足9m,为满足二进院落接待功能,其做法是前两进院落除了正房和倒座,前两进院落不设置东、西厢房。开阔的前院,既要满足院主人对待客的礼仪需求,又要满足冬天有足够的阳光;后院有正房和东、西厢房,后院净宽近2m,深远且狭长,形成前院开阔后院紧凑的格局,整个院落组合疏密得当、井然有序。

3.2.2 左右留空型

如孟州市缑村镇缑村14号民居对面105号(图9、图10),人口大门开在院落东南角,正房面阔三间,前后院都各设厢房一座,其中一进院落留西厢房,二进院落留东厢房,每进院落都留有相对开阔空间。与前宽后窄型形成对比。

4 建筑群体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建筑群体组合,反映出传统社会文化层面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仪礼与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4.1 中轴礼仪,伦理智慧

根据《仪礼》记载“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一般是简单的三合院或“日”字形单层住宅。豪强地主则筑坞堡——有坚固防卫设备的住宅。通过在焦作出土的大量汉代陶楼院落,发现院落在汉代以形成三合院,院落采用严整的南北轴线,反映出院落保持中轴对称的传统格局。以三进院落为例,第一进为对外,接待客人,第二进为内向,家庭活动单元,第三进为服务功能,常将厨房、储物等功能布置在此。整个院落的核心为二进院落堂屋,反映古人传统的伦理智慧。

以鹤壁竹园村郭家大宅为例,四进院落采用严整的轴线,中轴线贯穿南北,建筑沿中轴对称。其院落由早在清朝同治年开始修建,各进院落正房(过厅)南北檐墙中轴线开门,共开九门,当所有同时打开,形成“九门相照”(图11、12)。平时每进院落相对独立,每逢族中红白喜事,中轴线上所有大门打开形成景深较远的视线通廊,具有特色的中轴礼仪文化。反映了封建社会家长制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的秩序,尊卑有序、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4.2 以左为贵,秩序井然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安阳市安阳县蒋村马氏庄园和北京城进行对比(图13)。从功能上来看,皇家有祭祀祖先的太庙,位于皇宫东南;地方有地方级别的祭祀的家庙,马氏家庙位于居住区的东侧。居住区则分为东、中、西三路院落,中路为马丕瑶居所,采用超宽型院落,东、西分别为长子和四子居所,其中東路院落较西路宽,尺度稍大,通过建筑群尺度显示长兄的家庭地位。建房有东为贵的说法,正房东屋为大,长辈居住。厢房先东厢而后西厢,体现了以左为尊、秩序井然的的思想。

4.3 衣锦还乡,激励后人

传统社会多以血缘聚族而居,衣锦还乡是社会自古以来风尚。衣锦还乡,不仅为了摆阔,生前服务于相邻,死后人祠,春秋致祭,使得乡贤获得近似神的地位。据调研发现济源市玉泉办事处的中马头村邓氏祖祠至今还保留回乡省亲的传统。

5 结语

豫北地区传统院落由建筑和围墙围合而成的内向型封闭空间,既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侵扰,又能满足房屋采光、通风等要求。传统建筑通过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满足各类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反映出空间不同的个性特质;受自然环境和人口密度影响,各地院落宽窄大小、院落布局等特点差异明显;空间组合上考虑功能,灵活布局;在群体文化内涵表现出群体空间的礼仪、秩序和文化延续等特征。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白新蕾.空间形式语言与哲学的逻辑关系讨论[J].美术大观,2018(10).

[3]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武玮.试析河南汉基出土陶仓楼的分期及区域特征[J].中原文物,2011(2).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810460009);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5A170006);河南省高等学校

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9B560002)

作者简介:张萍(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与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空间结构解析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试论传统建筑的礼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