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龙黄草坪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治理初探

2019-12-30李春华

绿色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生态治理管理现状

摘要:指出了黄草坪自然保护区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和保护价值,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状况及改善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林农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和加强生态保护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内生态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黄草坪保护区;管理现状;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2-0059-03

1 引言

黄草坪自然保护区位于马龙区纳章镇境内,纳章镇位于马龙区东南部,地处乌蒙山系余脉的群山怀抱中,地势东南高峻,中部隆起向南倾斜,镇政府驻地距马龙城区22km,东北与月望乡毗邻,南与陆良县接壤,西与大庄乡相连,总面积156.79km2,平均海拔2015m。黃草坪自然保护区地处纳章镇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2′52″~103°37′4″,北纬25°10′49″~25°25′27″之间,海拔范围2023~2486m,总面积2950km2

2 社会经济情况

2.1 经济情况

2018年,马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亿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5.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收入总额14.4亿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20元,同比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2元,同比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177463亿元,增长6.9%。

2.2 土地利用情况

黄草坪自然保护区面积2950hm3,保护区内有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水域和其他非林地等5种地类。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2726.38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2.4%。在林业用地中,各地类面积及其所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有林地2297.74hm3,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9%;灌木林地278.28hm3,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43%;宜林地17.09hm3,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58%,未成林地118.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无立木林地15.28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52%。保护区非林业用地面积223.6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8%。其中,各地类面积及其所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耕地118.46hm3,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2%;建筑用地11.88hm3,占保护区总积的0.4%;其它非林业用地30.41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3%;水域62.88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3%。保护区非林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实验区。见表1。

2.3 土地权属情况

黄草坪保护区面积2950hm3,保护区内国有土地654.24hm3,占比22.18%。集体土地2295.76hm2,占比77.82%。其中核心区国有土地182.96hm2,占核心区面积的29.04%,核心区集体土地447.13hm2,占核心区面积的70.96%。实验区国有土地471.28hm2,占实验区面积的20.31%,实验区集体土地1848.63hm2,占实验区面积的79.69%。见表2。

3 自然资源

3.1 森林资源

3.1.1 森林覆盖率

黄草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50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297.74hm2,灌木林地面积278.28hm2(其中特别灌木林23.91hm2),宜林地面积17.09hm2,无立木林地15.28hm2,未成林地118.0hm2,森林覆盖率78.70%。

3.1.2 植被类型

根据《云南植被》的植被分区,保护区区域范围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林、元江拷林、云南松亚区。具体分区为Ⅱ亚热带常阔叶林区域,ⅡA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ⅡAii高原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林地带,ⅡAii-1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ⅡAii-2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林、元江拷林、云南松亚区。保护区海拔范围在2023~2486.5m之间,又是本亚区的中心区域,本区域天然植被类型以元江栲林为主,以及小面积的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保护区内还分布有较多的灰栋,地盘松灌丛。

根据上述依据和原则,将保护区的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6个群落(群丛)见表3。

3.1.3 植物资源

根据野外调查及以前对保护区植物研究的基础上,查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495种,隶属于126科,358属。其中,裸子植物5种,隶属于2科,3属;被子植物490种,隶属124科,355属;双子叶种子植物420种,隶属于107科,298属,单子叶种子植物70种,隶属17科,57属。

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26科。在科一级的组成中,含6种以上的科的排列顺序,含6种以上的科计有17科,占本区全部科数的13.49%;这些科包含170属,占本区全部属数的47.49%;这些科包含255种,占本区全部种数的51.52%;含2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17属/27种)、禾本科(21属/25种)、蔷薇科(17属/31种)和蝶形花科(19属/24种)。见表4。

据《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国务院,1999)、《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及濒危野生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FES)附录Ⅰ、Ⅱ、Ⅲ(2013)统计得保护区有各类保护植物1种。

国家重野生保护植物有1种,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

3.2 动物资源

3.2.1 兽类

根据现地调查和资料整理,黄草坪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4种兽类,隶属于5目18科。在记录的14种兽类中,啮齿目 RODDENTIA的种数最多,达8种,占记录种数的57.1%。从分布型上看,保护区14种兽类中,广布种为4种,占28.6%;东洋界的种类,共10种,占71.4%。

3.2.2 鸟类

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63种,隶属于10目36科,点云南省记录鸟类20目71科903种(杨晓君,2009)的50%、50.7%和6.9%。鸟类组成以雀形目PASSERI-FORMES为主,共计52种,占记录鸟类的82.5%。

保护区留鸟为50种,占79.4%。分布型中,东洋界种类有33种,约占总鸟类数的52.4%;广布种为30种,约占总鸟类数的47.6%;古北界种类没有分布。

4 存在的问题

4.1 没有专门的保护区管护机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保护区于2000年设立以来,未建立专门的保护区管理机构。未形成局、点一体的高效、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导致无专门的保护区管理人员,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十分不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然保护区管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马龙区林业部门缺乏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经验,缺乏从事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的专业人员。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专业性不强,人员综合素质亟待加强。

4.2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林业局、区水务局、纳章镇人民政府通过整合项目,开展了一些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但还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复杂繁重的保护管理工作需要。保护区缺乏必要的监测设施、巡护道路等。

4.3 缺乏科研、宣教等经费

保护区面积较大,管护战线长、工作条件艰苦,管护成本很高口由于保护区没有收入来源,此外,当地财政无力承担保护区科研监测、公众意识宣传教育、巡护、社区发展等业务经费,严重制约了保护事业的发展。

4.4 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对保护区资源依赖较大

保护区周边社区人口较多,贫困面大,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社区群众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较大。通过社区发展和广泛的宣传教育,社区群众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有了不同程度的减轻。但由于社区村庄与保护区紧密相连,保护区放牧、林下种植和农业生产等依赖保护区资源的问题依然存在。

4.5 部分区域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区域被设定为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后,马龙区陆续实施了封育治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范围、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措施口经过治理,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7%,森林蓄积量有明显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高,但出于历史原因,保护区部分区域森林树种单一、郁闭度偏低,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水平不高,特别是沿库滨带地区植被较差,现存天然植被除灌草丛外,仅有小面积的云南松、华山松,这种植被特征导致森林植被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减弱,造成了流域内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和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区内仍有较大面积的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等,这些区域内亟待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工作。

5 措施与对策

5.1 建立健全管护机构,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尽快建立健全保护区管护机构,理顺管护体制;对管护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合理安排人员,使人才结构合理化。可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各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保护区各类管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效提高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

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

将保护区建设纳入区、镇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完成局、站、哨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改善职工办公环境和生活条件,物别加强保护管理、科研、宣教设施设备的更新和建设,这是保护区今后建设的重要内容。

5.3 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体系,加强对主要保护对象

的研究

依据保护区科研及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配备人员,构建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高的科研骨干和科学带头人,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体系。根据保护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摸底资源调查和专题科研监测项目,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推动保护区信息化管理。

5.4 增强社区发展能力,引导社区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当地扶贫、农业和林业等产业项目规划,在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扶持社区群众开辟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生产门路,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加快社区群众脱贫步伐,从而减轻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步提高周边社区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利益的矛盾,以逐步解决保护区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5.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杜区群众参与保护意识

加强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和利益相关者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其充分了解保护区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5.6 加大植被恢复力度,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对保护区内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采取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措施,减少人为破坏森林植被情况发生,从而快速恢复植被,提高林分质量。对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实行植被恢复,提高森林郁闭度,加快森林植被恢复速度。以对库滨带的流域水系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营造生物缓冲带,改善库滨生态系统,丰富库滨带生态自然景观,提高流域水源水质。

参考文献:

[1]马建章.李守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马四来.中国兽类踪迹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薄云昆,袁雄飞.李筠,等.曲靖市城市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刘先银.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研究与探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

[6]李建东.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6(1):93.

[7]卢睿,李星群.广西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51~6152.

[8]刘霞,张岩.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51~152.

收稿日期:2019-10-25

作者簡介:李春华(197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曲靖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治理管理现状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企业降本增效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塑胶跑道中TDI的检测方法及管理现状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生态治理中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