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亮当下 照进未来

2019-12-30叶平枝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激励性智慧生命

编者按:过去一年多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实验追踪研究”团队在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的主持下,在华东师范大学韩春红副教授和河南大学朱细文副教授的参与指导下,正在对“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期开始,我们将会陆续分享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期待大家的关注,欢迎提出宝贵建议。

在教师角色的诸多隐喻之中,“火炬说”日益受到重视。教师要能够点亮幼儿当下的生活,并且照亮其未来的人生。如何实现点亮和照亮呢?我们认为,这一富有哲学意味的形象、角色需要在教师营造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中彰显,在充满吸引力的游戏和生活中闪现,在师幼互动中丰满,更要在教师的日常评价和激励中凝聚成形。

为了使幼儿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成长的火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实验追踪研究”以“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的改善为切入点,探讨“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的内涵、外延、特征、策略及原理,研究“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的具体策略,揭示“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对幼儿发展的长期效果和机制。

把握内部动力,焕发教师的生命光彩

教师是什么人就会进行什么样的教育,要“照亮”幼儿必须自身发光。

动力    :教育理想和爱心是使教师充满活力和温暖的力量;是让教师成为“太阳”而不是“月亮”,给予幼儿光明而不是阴暗的重要力量;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品德和态度、激情和幸福,更是激发幼儿发展、对幼儿富有生命意义的光和热。

动力    :心态和思维方式是使教师的光亮长久持续的保证。与医生和律师相比,教师的专业性和自我效能感比较难以实现提升、获得满足,因为大部分医生可以通过治愈病人、律师通过成功结案而获得专业性的提升和效能感的满足,而教师的工作很难看到教育对象立竿见影的改变,也不会因为教育活动的結束而结束。教师的工作具有时间、空间的“无边界”特征。(引自日本佐藤学教授)这种特征对教师心态和思维的要求非常高。心态的急躁和消极、思维的固化和短视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教育行为和职业热情。

动力    :自我超越是光亮的源泉动力。对生命的热爱、对成长的着迷,都将鼓舞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自我超越,追求教育的智慧。诚如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所言:“生命是一种智慧的存在,智慧是生命的理性力量,智慧不仅让教师照亮学生前进的航向,而且也点亮了自己的生命的旅程。……教育本身就是需要洋溢思想和智慧的行动。”

“发着光”的教师才能从“照亮”发展到“点亮”。他们能从每日的观察和教育中,感受幼儿生命的脉动和成长,反思幼儿发展的当下和未来,开启有效的师幼互动,通过看似日常、随意、微不足道的日常评价建构幼儿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健全个性和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我们认为,好的教育不只是在教师的谆谆教导和教授中完成的,而是在每天频繁发生、习以为常的日常评价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日常评价能诲人不倦,也能“毁”人不倦;能塑造幼儿,也能泯灭幼儿。如何与幼儿互动,特别是如何评价与激励幼儿,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

立足三大基点,推动教师成为“火炬”

理论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实践研究的生命关照和教育智慧、激励效果的长期效应和科学验证是本研究的三个基点。

基点一:多学科视角下的理论研究

教师日常评价行为是幼儿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行为所做的即时性的言语和非言语反馈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从词源学的角度而言,“激”是指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励”主要是指劝勉的意思,旨在让人磨炼、振奋。激励两个字放在一起就可以理解为是遇阻时让人振奋激发的意思。从心理学而言,激励是发动和维持动机达成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在管理学中使用得最多,研究最为充分,主要指激发个体行为动机,调动行为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于如何激励的理论研究较多,如激励内容理论、激励过程理论、激励行为改造理论、双因素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在教育学中,激励就是指激发和鼓励。

基于多学科视角下的理论研究,我们将“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定义为:幼儿教师对幼儿活动动机的激发和自信心的提升,关照幼儿的生命状态和心理感受,在幼儿取得进步时积极鼓励,遇到危机时及时化解,消解并去除标签效应,从促进幼儿积极自我评价的角度塑造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进而推动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激励性评价的特征有五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正面的,而不是消极的、负面的;二是发展幼儿的积极自我评价能力;三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四是指向幼儿的发展,而不是管理幼儿的行为;五是过程性的,而不是结果性的。

基点二:充满生命关照、聚焦教育智慧的实践研究

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具有激发幼儿内在动机、强调过程、积极、使人自信、指向成长和发展等几个特征。如果将幼儿的发展比喻成车子,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就是车子的方向盘,激励性评价行为就是车子的发动机,教师就是把握方向盘和发动机的司机。如何将幼儿的发展导向理想的未来,需要教师具有强大的洞察力和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因此,通过进行“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的实践,进而改变教师的生命状态、精神世界和思维模式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经过初步研究,“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的具体策略有三个方面。

1.具体评价。对幼儿值得赞赏的行为和各类进步给予具体评价,包括描述幼儿的行为或作品,用言语和非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再根据情况对孩子的上述表现进行总结,这样的具体评价是真诚的、建设性的,能够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也感受到了教师的发自内心的欣赏,因而可以激发其内在动机促进发展建立积极自我评价的效果。

2.化解。化解是当教师发现幼儿紧张、焦虑、沮丧、自卑,不能回旋时,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帮其缓解,使其重拾信心的过程。化解的具体方法包括关爱、倾听、同理心、成长型思维、教育智慧几个方面。教师在化解的过程中要能够识别危机,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危机、化解危机,这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智慧。

3.去标签。去标签是当幼儿被成人贴上各类标签后,教师通过日常评价行为消除他们对自己的刻板印象,让幼儿开放自己、恢复自信的过程。去标签是对已经被贴上标签的幼儿去除标签的过程,具体方法主要有倾听、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幼儿表现自己的长项和良好表现,当幼儿老毛病再犯时能控制情绪,以情感的温度和期待的力度帮助幼儿改变,最后能够让幼儿无意中发现自己或者他人对他的欣赏。

基点三:对激励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循证研究

激励性评价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这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结果。但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哪些方面的重要影响,影响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我们非常希望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激励性评价对幼儿影响的细节和内部过程,以及影响的长期效应——在教师的激励下幼儿会有怎样的人生和未来?过去的一年多来,我们已经对“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开始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相关数据的前测。未来,我们还将继续进行行动研究,逐渐提高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能力,使他们成为能“照亮”幼儿心灵的教师;还会定期测试教师发展和幼儿发展的数据,直到幼儿进入小学二年级,通过教师和幼儿发展数据的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我们也会进行各种短期的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和追踪研究相结合,全面深入地探索教师激励性评价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总之,我们相信,激励创造未来,智慧改变人生。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激励性教师评价行为对幼儿发展影响的实验追踪研究”,项目编号为BHA160091。

猜你喜欢

激励性智慧生命
建立和实施企业激励性年金制度探讨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与思考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军人激励性薪酬体系优化设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