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最软的方式着陆
——细读雷蒙德·卡佛《黄昏》

2019-12-29向晓青

星星·散文诗 2019年17期
关键词:卡佛雷蒙德暮色

■ 向晓青

黄 昏

【美国】雷蒙德·卡佛 舒丹丹 译

独自垂钓,在那倦秋的黄昏。

垂钓,直到暮色罩临。

体味到异常的失落,然后是

异常的欣喜,当我将一条银鲑

拖上船,又将鱼裹进网里。

隐秘的心!我凝视这流逝的水,

又抬眼望那城外群山

幽暗的轮廓,没有什么暗示我

我将苦苦渴念

再次回到这里,在死去之前。

远离一切,远离自我。

作家阿兰·德波顿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写诗,读诗,亦是用“软的方式”,引领我们远离时代的喧嚣之地,避开日常的庸俗部分,突围焦虑的影响,以一颗敏锐之心去感应自然万物,构建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小说闻名的雷蒙德·卡佛,写了不少诗歌。他曾陷入过酗酒、破产、离婚等难堪境地,五十岁因罹患肺癌而去世。读卡佛的诗,就像是在见证他的生活,那些诗行里熟悉而亲切的现实细节,以一种“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令人心疼。

卡佛晚期的作品中,《黄昏》一诗,结构精短,以缓慢而不乏力道的语言节奏,抒发“哀而不伤”的情感,堪称优美的短诗典范。黄昏这个意象,恰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言“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快乐与悲伤的残留物”。所有人都经历过、体验过甚至书写过“黄昏”,日落时分,夜色降临,人置身于朦胧、幽暗的氛围,很容易掉进绵绵不绝的落寞乃至悲凉。那么,当卡佛谈论黄昏时他在谈论什么?

细读卡佛所写的《黄昏》,起先,诗人以一种平淡的语调讲述:“独自垂钓,在那倦秋的黄昏。/垂钓,直到暮色罩临。”一个人面对一片水域,在“倦秋”的黄昏钓鱼,第二句则以“垂钓”一词的重复,描绘在暮色罩临前,始终保持着这个颇为静止的动作。看似简洁而平常的两句,融合了萧瑟的自然、疲倦的人心、低温甚至带着寒意的感受,三者层层叠加到一起,渲染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为进入诗歌核心营造好了氛围。

那么在这一时间区域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发出什么感受呢?诗人开始具体描写垂钓的过程:“体味到异常的失落,然后是/异常的欣喜,当我将一条银鲑/拖上船,又将鱼裹进网里。”语言直白了当,从“异常的失落”到“异常的欣喜”,无非是鱼儿迟迟没有上钩,心中的期待落空,然后又钓到一条银鲑,像收到一份意料之外的礼物。缓缓流动的语言至此出现转折,诗人增添了一块有亮度的色彩,推出一点小小的波澜。生命当中,每个人都经历过这般熟悉而亲切的“失落”和“欣喜”之感,真实的细节描写,最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不同的是,卡佛用两个“异常”,强调此次垂钓的独特性,与往日的垂钓划分出界线,一首别有滋味的诗诞生在异乎寻常的情感体验中。

紧接着,诗人笔锋轻轻一转:“隐秘的心!我凝视这流逝的水,/又抬眼望那城外群山/幽暗的轮廓,没有什么暗示我。”诗的前半部分可能还只是描绘了普通人的场景和情绪变化,那么从“隐秘的心”开始,诗人朝着思想的深处发力。“隐秘”,指向私人情感,正如他在黄昏中独自垂钓,然后把钓到的银鲑“裹进网里”一样。无论是“失落”还是“欣喜”,都没有他者参与,需要自我承担、自我消化。跟随诗人的叙事,先是凝视近在眼前的“流逝的水”,然后又将眼光投向远处“望那城外群山”,从流水中感受到时间的流动,而城外群山引出一个空间。由近至远,由动转静,打开这个时空,就是打开了一扇感知世界的大门。诗人望着“幽暗的轮廓”,那是暮色笼罩下群山的轮廓,但这轮廓没有暗示给诗人什么意味深长的东西。诗很短,因冷静的叙述而进展缓慢,这已然不是对黄昏的简单记录,诗人从“垂钓”出发,逐渐加深了感悟的层次。

最后,卡佛进入纯粹的抒情,开始与自我对话:“我将苦苦渴念/再次回到这里,在死去之前。/远离一切,远离自我。”诗人想回到的“这里”,如果是垂钓的地方,显然很容易再来,能够让诗人“苦苦渴念”,必定是充满牵挂并且颇有难度的“这里”,毕竟,他再也无法回到这次垂钓中不可复制的时间与空间所构成的“现场”。时光无法倒流,每时每刻,人都在一点点靠近死亡,所以,诗人意识到要“在死去之前”,再次回到这里,重新做回自己。

卡佛的结尾简短有力:“远离一切,远离自我”,两个“远离”,是一种动作,亦是一种态度,让一个人在人群中有所区别。在黄昏时垂钓,卡佛感受到一番时间流逝、死亡迫近的焦虑之后,不是要逃避残酷的一切,舍弃渴念的一切,而是想与外界、与自我保持一段“远”的距离,从而抵达心无挂碍的境界。远离一切,不就是“无”吗?这种“无”的境界要比垂钓所处的时空更广阔、更静谧、更具深度。诗人的内心藏着一个宏大的宇宙,而卡佛用自己的呢喃之音唤醒了认知这个宇宙的真理,恰如托马斯·摩尔所言:“一点点纯净而真实的睿智就能把你从给生活染上悲剧色彩的沉重中拯救出来。”

舒丹丹女士翻译了卡佛的诗歌全集,她指出卡佛的语调特色:“素朴而平实,真挚而克制,分寸极好地掌握着语言的尺度与抒情的适度。”《黄昏》这首诗,用轻言轻语的口吻,以一种贴近地面的姿态缓缓滑行书写,随意却不随便,雅致却无雕琢,一股迷人的气息平均分散在字里行间,没有哪一句格外抢眼,但每一句都不可或缺。这是卡佛诗歌里的“软”,软到了你我心里。

猜你喜欢

卡佛雷蒙德暮色
最后的断片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在暮色中告别(外一首)
暮色之下
暮色与核桃
最后的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