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分级专项培训模式对护理失误及工作效率的影响

2019-12-28鲁丽卿

医师在线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时工作效率分级

鲁丽卿 李 琳*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昆明 650118

外科治疗中,手术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手术效果及患者的预后恢复与手术室工作质量有着密切关系[1]。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复杂手术、微创手术、疑难手术不断在手术室展开,这就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院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了分级专项培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操作能力,进而减少护理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今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30 名,于2017年8月开始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专项培训。所选护理人工作时间超过1年。30 名护理人员皆是女性,最小年龄22 岁,最大年龄38 岁,平均(31.1±6.2)岁;10 名护士,13名护师,7 名主管护师;培训前(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共开展手术11013 台,培训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共开展手术11101 台。

1.2 方法

培训前实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培训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模式,主要培训措施如下:(1)调查护理人员手术基本情况,如缺陷行为、手术配合、操作技能等,结合调查结果,查询相关资料,制定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以手术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对手术进行分级。(2)实行学分制,记录培训护士学分,内容包括护理理论、操作技能、专科理论,学分达标,即可进入科室考核,考核过关,则参加高一级培训。(3)建立交流群,定时分享学习资料,不定期上传手术室新成果、新动向,促使科室护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进行学习;护士长或骨干成员于每周五7:30-8:30 解答护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护士互相交流。(4)分级专项培训[2]:一级(基础项目)包括手术记录、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配合、穿脱手术衣、打包、器械传递和摆放、无菌台铺设、刷手,二级(操作项目)包括术前访视、体位安置、器械养护清洗、标本接收,三级(操作项目)包括专科仪器、急诊、烧伤、妇产、神外、骨科、泌外、胃肠、肝胆、心胸手术配合。(5)结合培训内容,护士要根据自身情况实施自主操练,准确将学分记录下来,学分满可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进入高一级学习。(6)培训1年时间,每月的月中、月末进行理论培训,2 学时/次,共培训48 学时;周五下午进行专项操作培训,1 学时/次,共培训24 学时。(7)使用操作实践、多媒体等方式授课,录制并上传培训过程,便于护士随时开展操练。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失误:手术物品清点错误、体位损伤、无菌污染执行情况、手术配合不熟练;

(2)工作效率:手术时间、拿取物品时间、物品准备时间。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护理失误情况对比

物品清点错误:培训前123次(1.12%),培训后43次(0.39%);体位损伤:培训前501 次(4.43%),培训后240 次(2.16%);未执行无菌污染:培训前181 次(1.64%),培训后52 次(0.47%);手术配合不熟练:培训前701 次(6.35%),培训后213 次(1.92%)。总体看来,培训后护理失误率低于培训前。

2.2 培训前、后工作效率对比

手术时间:培训前(180.32±54.67)min,培训后(149.74±37.21)min;拿取物品时间:培训前(3.30±1.18)min,培训后(0.87±0.50)min;物品准备时间:培训前(10.95±2.61)min,培训后(5.97±1.32)min。总体看来,培训后工作效率优于培训前。

3 讨论

手术室分级专项培训模式可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使人员素质与手术质量实现统一发展[3]。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职业水平会得到提高,专科技术潜能也被逐渐激发,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能力范围内的手术,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质量。通过该模式的应用,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不断减少,手术配合熟练度大幅提升,彻底改善术中遗漏、术前忙乱等不良现象,提高工作效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护理失误率低于培训前,培训后工作效率优于培训前,说明分级专项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手术室分级专项培训模式可减少护理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临床可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学时工作效率分级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效率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分级阅读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