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2019-12-27张永福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反映了教育教学的本质所在,指出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育课程作为初中学生的一门综合实践必修课,对于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提高身体素质等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展开了研究探讨,希望能为初中体育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做到课程最优化而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  初中体育  教学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642。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207-01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由此可见,健康的身体是其他一切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出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对初中体育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这对于肩负重任的体育老师来说,刻不容缓。

一、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背景下,主张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乐于接受体育知识。另外,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巧,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塑造,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对正常学习生活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好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的思想[1]。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体育活动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在原则上本该是轻松愉快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敷衍了事,没有一个充分合理的教学设计,往往通过简单的语言陈述和动作示范就直接了当地进行授课,这样一来,难免造成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且教学效率低的后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和身高、体重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充分的课前准备,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供学生参考择优而行。比如,在学习正確的跑步姿势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演常见的不当跑步方式对其逐一纠正从而引出正确的跑步姿势,这样既避免了苍白死板的说教,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2]。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课改中提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教学理念,不做课堂的掌舵人,而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特别是在讲解较难的技术动作中,不能循规蹈矩死守教学程序,要灵活地转变思维。在不脱离教学主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现有的对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扩展。通过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二、体育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因材施教,灵活机动实施教学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由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构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二者的协调合作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率的提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达成教学目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教学理念要现代先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3]。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差异,因材施教,结合学生、教师、学校设备等的实际情况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二)将创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陶行之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性学科,它大多都在室外实践中进行,这就为学生留心观察、实践操作提供了充足的机会。要做到创新型体育教学,就要求教师有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相应的实践能力,适时把握创新的机会。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不断更新,不仅要有深厚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各方面应用性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敢于对体育课程进行质疑,深层次、多维度地展开课程教学思考研究,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三、体育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教育中,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首先注重的都是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前提。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体育内容丰富多样,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会有不同的知识和情感收获。比如,不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举办班级、学校运动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健美操,学生会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实践活动教学与语数外等理论知识教学协调配合,通过高效的活动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养成坚持体育运动的好习惯,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开朗、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结语: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学校课程教学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初中体育教育要想实现它的价值,对于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就需要紧随新课改的步伐,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体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通过高效的体育教学,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从而为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保建.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52.

[2]李谷琴.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1):248.

[3]王海斌.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26):178.

作者简介:

张永福(1974.10-),男,汉族,甘肃民勤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体育。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