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2019-12-27黄虎妹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屏南县自然保护区

摘 要:通过调查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结果表明:福建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可划分为9个植被型,14个群系,18个群丛。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主要由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壳斗科、樟科等组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种子区系;屏南县

中图分类号 Q9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2-0055-02

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阔叶林、穿山甲等,规划保护区总面积2000.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 96.7hm2,缓冲区面积191.0hm2,实验区面积1712.3hm2。保护区自1997年由原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批建以来,长期未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为更好地对保护区开展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很有必要。

1 保护区自然概况

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屏南县西北部,属鹫峰山中段,与建瓯市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0′12″~118°44′47″,北纬26°52′2″~26°56′55″。保护区属中山地貌,海拔800~1445m,坡度15~30°。土壤以黄壤为主,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松软,理化性状好,肥力中等。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同时也具有比较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极端高温31.2℃,极端低温-13.4℃,无霜期210d,年均降雨量2100mm,相对湿度85%~90%。山上云雾天气多,湿度大,水源充足,常年不断,是古田溪水系的发源地之一。

2 调查方法

2017年6—9月在保护区开展了植被调查,植被调查采用设立典型样地和路线调查目测法相结合的方法[1]。在典型群落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兼顾目的树种不同的种群密度,合理设置样方进行调查[2]。样方面积为阔叶林20m×20m、针叶林10m×10m、灌丛5m×5m、草甸1m×1m。乔木层主要调查树种、株树、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等,灌木和草本主要调查植物种名、株(丛)数、高度和盖度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类型 参照《福建植被》的划分方法,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竹林、阔叶灌丛、草丛及人工植被等9个植被类型、14个群系、18个群丛(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及表1中可以看出,保护区乔木层建群种中主要为黄山松,占91%,少量马尾松和杉木,伴生少量阔叶树,阔叶树比例一般不超过0.3%,偶有小块状常绿阔叶林斑块镶嵌在黄山松林中。阔叶树为木荷、甜槠、云山青冈、东南石栎、罗浮栲、红楠、深山含笑等。乔木层盖度一般在60%~80%,部分达到90%以上,自然整枝强烈,黄山松被压木枯死现象较常见。灌木层种类较丰富,以杜鹃花科、山茶科、冬青科、山矾科、蔷薇科、五加科树种居多,主要有杜鹃花、鹿角杜鹃、短尾越橘、细枝柃、黄瑞木、浙江红山茶、梅叶冬青、山矾、老鼠矢、树参等。竹类中箬叶竹分布较多。此外,灌木层也有夹杂一些壳斗科、山茶科、樟科等乔木树种的幼树。灌木层平均盖度50%~55%,平均高度2~3m。草本层较稀疏,植物种类少,植株小,只有少量的里白、狗脊、芒、弓果黍、东南悬钩子、野牡丹等分布,草本层盖度一般不超过20%,平均高度在1m以下。层间层发育较弱,藤本植物普遍分布但种类稀少,植株较小,长势较弱。常见种类为小果蔷薇、五叶木通、南五味子等。通过植物资源调查统计分析,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89科178属253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6种、种子植物77科164属237种。

3.2 种子植物区系

3.2.1 科的分布区类型 根据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划分 [3,4],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7个,各分布区类型所包含的科数及所占比例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按科的分布型统计,世界分布有31科,占总科数40.2%,占全国该类型科数的49.2%,如:禾本科24(种数,下同)、菊科17、蔷薇科16、莎草科10、杜鹃花科10。泛热带分布20科,占全国该类型科数的18.5%,如:山茶科12、樟科10。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间断分布6科,包括:冬青科4、安息香科2。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有2科-交让木科、三尖杉科。北温带分布14科,包括:壳斗科10,等。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3科:木兰科7、三白草1、蓝果树科。东亚分布1科:猕猴桃科1。由此可见,该保护区种子植物以热带分布的科占优势,同时有一定比例的温带科和世界广布科,这与本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相符[5]。

3.2.2 科-种数量 本区系中有10种以上的科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山茶科、莎草科、杜鹃花科、樟科、壳斗科,占种子植物总科数77的10.4%,但所含种数占总种数237的46.0%,这些科的种类是保护区植被的主要成分。有3~9种的科为木兰科7、山矾科7、蓼科6、百合科6、豆科4、大戟科4、冬青科4、忍冬科4、茜草科3、十字花科3、苋科3、野牡丹科3,占总科数的15.6%,占总种数的22.8%。有2种的科为17科,占总科数的22.1%,占总种数的14.3%。单种科最多,共40科,占总科数的51.9%,占总种数的16.9%(见表3)。

从科所含种数、在本区系及植被中的作用等方面来看,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壳斗科、樟科是本区系的表征科。除了壳斗科是以温带分布为主的科外,其余科或是世界分布科、或是热带分布科,都具有热带性质,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本区的热带特征[5-7]。

表3 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種数量

[分类 科 种数 占总种数比% 10种以上 禾本科 24 46.0 菊科 17 蔷薇科 16 山茶科 12 莎草科 10 杜鹃花科 10 樟科 10 壳斗科 10 3-9种 木兰科 7 22.8 山矾科 7 蓼科 6 百合科 6 豆科 4 大戟科 4 冬青科 4 忍冬科 4 茜草科 3 十字花科 3 苋科 3 野牡丹科 3 2种 玄参科、伞形科等17科 34 14.3 单种 车前科、龙胆科等40科 40 16.9 ]

4 结论

(1)保护区乔木层建群种中主要是黄山松,其次是马尾松和杉木,伴生少量阔叶树。保护区森林植被可划分为9个植被型,14个群系,18个群丛。

(2)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77科164属237,主要由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壳斗科、樟科等组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

参考文献

[1]福建植物志编委会.福建植物志(第1~6卷)[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5.

[2]李清莹,倪惠菁,任莹,等.崂山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5(2):84-87.

[3]吴征镒,周浙昆,孙航,等.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4]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5):535-538.

[5]盖新敏.福建省宁德市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2):11-17,35.

[6]吴晓菊,陈学林.甘肃崆峒山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J].广西植物,2003,23(3):203-210.

[7]马丹炜,王文国,张翔,等.成都市园林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初探[J].广西植物,2006,26(4):441-443.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黄虎妹(1978—),女,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9-09-25

猜你喜欢

屏南县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乡村振兴战略下电商扶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福建省屏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屏南县羊口疮病的诊断和PCR流行病学调查
屏南县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屏南县低海拔地区绿竹施肥对比试验
屏南县扶贫小额信贷的创新与启示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