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背景下书籍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9-12-27曹璇

出版广角 2019年23期
关键词:纸张书籍设计师

【摘要】  生态文明的时代主题将书籍设计创新提上日程,文章从设计观念、设计语言和感官体验三个方面围绕书籍创新设计的生态性进行论述,指出处理好人类需求与自然资源之间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是设计师的责任,也是所有人应思考的课题。

【关  键  词】生态文明;书籍设计;创新

【作者单位】曹璇,山东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生态文明背景下书籍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201806252)。

【中图分类号】G232.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27

书籍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之一,是记录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工具。千百年来,书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从形态到媒介,每一阶段都是当时人文与科技的缩影。书籍设计则是围绕书籍内容展开的系统性工程,是统合多种要素呈现的视觉艺术形式,因此书籍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书籍内容的呈现和传播。

我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书籍设计创新再次提上日程。正如书籍设计家吕敬人先生所言:“每一个时代都要有适应这一时代的设计艺术语言,与时俱进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取。”

一、生态文明与书籍设计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强调,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88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尔克的《生物体普遍形态学》对“生态”和“生态学”概念做了明确界定,从此生态理念被引入各个领域,设计领域陆续产生了生态环保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健康设计等观点。生态环保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思潮,该理念将生态因素纳入设计中,以期达到从产品开发到产品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目的。

绿色设计强调生产与消费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不仅包括以绿色技术为前提的设计,还包括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个环节。绿色设计理念在书籍设计中强调自然生态美,追求绿色环保的材料与工艺,主张设计技术与文化内涵契合,以及生态视觉审美与感官体验的构建等。

二、书籍创新设计观念的生态性

1.整体设计观

书籍设计的整体观念萌芽于民国时期的文学领域,当时称之为“书籍装帧艺术”。早期的书籍装帧大多以绘画表现方式进行。进入21世纪,书籍设计的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吕敬人提出书籍设计应包含装帧(封面)设计和书籍装订、编排设计、编辑设计三个层面,且是三位一体的。他将书籍设计的过程分为七个方面,包括设计者与作者和编辑的沟通、设计定位、整理视觉化编辑创意思路、内文编排、制定具体物化方案、审核成本和整体检验、销售流通设计和跟踪读者反馈。整体设计观是一种立体思维,将书籍的开本、插图、版式、纸张、装订形式、市场发行等环节进行整合,以达到从“皮肤”到“血肉”有条理的视觉再现目的。

2.以生态为本的设计观

现代设计理念受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书籍设计中表现为强调阅读的舒适性、视觉的可视性和感官的愉悦性等,但由于过度追求商品的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导致设计系统中的其他因素被漠视。如为了满足读者的视觉刺激,追求表面形式的奢华,在书籍印制过程中过度使用高级材料,造成资源浪费。

以生态为本又称作“非人类中心主义”,同样是以人为出发点,不同之处在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把人类需求看作环境保护的最低境界,倡导建立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尺度,始终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体系,以及与此相应的发展观。

3.集约化设计观

集约化本意是指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形式。在书籍设计中,集约化设计是指依据书籍的不同内容和体裁,采用合理适度的设计方法,充分利用有效设计资源,力求达到减少资源消耗和增加设计附加值的最佳设计效果。

三、书籍创新设计语言的生态性

书籍的设计语言包括书籍的形态、开本、图形、版式、装订、材料、工艺、结构等,本文择其重点要素对其体现的生态性略做浅述。

1.形态

工业化时代,受制于大机器批量生产,以理性主义设计为表征的书籍形态逐渐确立起来。国际出版界颁布了一系列符合纸张裁切规范的开本参数,使图书出版有了严格的参照标准。后工业时代,数字媒体的出现使阅读有了更多可能,同时引发书籍形态的演变。

纸质书的设计形态由纵横直线相交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构成,阅读舒适、便于携带和翻阅,满足存放空间小、生产成本较低等要求,但纸质书发行量大,消耗资源多,对生态影响显著。电子书通过数字平台阅读,发布、复制快捷方便,资源消耗较少,属于生态产品范畴。纸质书和电子书是目前书籍的主要形态,但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旧有的书籍形态和审美秩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求新图变的需要,于是在纸质书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新的书籍形态——艺术家书。艺术家书着重展现传统阅读的独特魅力,建立以“翻閱”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扩展了书籍的形态,材料运用更加多样,工艺愈加精湛,是对传统书籍设计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此类书籍印制数量较少,可作为艺术品收藏和鉴赏,不失为主流书籍形态的重要补充。对书籍形态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类别的设计标准和原则,是生态文明理念下书籍创新设计的有效举措。

2.开本

开本指书籍的尺寸。书籍比例的确定,一方面依据人的感性经验,建立在普遍的生理需求之上;另一方面则受制于工业化生产的纸张裁切规范。随着文化生活的繁荣,某些书籍设计过于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导致一种开本有几十个尺寸之多。这些差异并未明显提升书籍的视觉吸引力和阅读舒适度,却在印刷过程中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在生态文明前提下,书籍设计要依据题材统一规范尺寸,避免不必要的差距。开本的选择可根据书籍内容设定,通常口袋书是以文字为主的书籍的首选,小开本方便携带,可随时随地阅读,也利于传阅;大开本适合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的书籍,视觉效果好,细节清晰,便于鉴赏。

3.材料

纸材发展至今,种类繁多,质感丰富。不同质地的纸张物理特性不同,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官刺激。因此,书籍设计要从纸张特性入手,分析人们接触纸张时在视觉和触觉上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书籍设计时选择纸张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纸的质感是否符合设计意图,纸的特性能否表达书籍内涵。如《剪纸的故事》封面纸张选用与剪纸纸张类似的轻薄质地的纸,白色纸张微透出下层的剪纸图案,模拟窗花贴在窗户上的视觉效果,巧妙避免了印刷制作的工序。二是价格是否经济低廉。如《不哭》选用的纸张为印刷厂数种废余纸张,根据文字内容,一个故事印在一种纸上,既节约了成本,又用不同种类的纸表达了不同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纸张层出不穷。设计师在选择纸张时应更多地了解纸张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尽量减少这种污染。如制浆造纸的原料采用农林业“三剩物”——树皮、木片、秸秆等,此方法不仅降低了“三剩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废旧的纸张可以再降解、再循环、再回收和再利用。

4.工艺

印刷工艺分为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和网版印刷四大基本类型以及丰富的印后工艺,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工艺的优劣不在工艺本身,而取决于与材料的搭配是否得当,与主题的契合是否密切。除视觉效果外,工艺选择更应注重工艺的意象内涵,以及技术所传达的情感温度。简洁的工艺,恰当的语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是设计的重要原则。如《蜗牛慢吞吞》封面采用UV工艺,设计师利用UV光亮凸起的质感来表现蜗牛从纸上爬过后留下的体液痕迹,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也很好地表达了书籍内涵。

5.图文

图文语言主要指图像和文字的设计与编排。图形具有表现、唤起和描述三种功能,书籍设计师可以通过具象图形、抽象图形和装饰图形来表达书籍内涵。图形设计要以书籍内容为依托,兼具传达美感和信息交流的目的。图形语言简化是生态文明前提下的设计理念,即从大量特定事物中概括提取共性因素构成新的视觉形象,表现设计师对书籍内容的深入思考。

文字语言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编排设计上,包括文字字体、字号、色调的选择,以及段落文字的字距、行距、句长、边距等因素。文字编排主要依据网格系统,该系统强调排版的逻辑、秩序和实用。活而不僵地运用网格进行设计是新时代对设计师的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设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应了解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综合知识。优秀的文字编排可以吸引读者,引导阅读,缓解视觉疲劳,提升阅读兴趣。

四、书籍创新设计感官体验的生态性

1.多维感官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不再是单一维度获取知识的视觉活动,特别是电子书的出现,使人们对纸质书有了更高的阅读期待。读者在阅读纸质书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视觉感受,还会产生对纸张的触摸、油墨的味道、翻阅的声音等多维感受。设计师应在这些层面上挖掘设计要素,为读者营造沉浸式阅读情境。如《学而不厌》封面采用毛毡材质,内页用黑白相间的宣纸,时而夹杂看似无意折叠的书页,营造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妙的体验。

2.互动体验

互动功能是纸质书阅读和传播功能之外的拓展,在儿童书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互动可以增加阅读趣味,帮助儿童养成阅读习惯。互动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基于书籍结构的互动,如推拉、翻转、折叠、拼贴等;也可以是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互动,如事先制作好音频、视频或图像置入二维码中,读者通过手机扫描可实现书籍外的阅读。

阅读者与书籍的互动背后是阅读者与书籍作者和设计师的互动,因此书籍设计师应从三位一体的角度来思考设计,再进行合理的统合。如《600个黑点》全书共有600个黑点,每个黑点都藏在书中的各种结构里面,读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动手操作才能找到所有的黑色圆点;《身边汉字》每篇文章配以二维码,创造性地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读者阅读时可以扫描二维码听读相关文章,体验聆听汉字的音韵之美。

3.时空体验

书是动静相融兼具时间与空间的艺术,一本书的图文内容是设计师进行时空演绎的素材,每个书页元素之间的疏密、强弱、曲直都引导着读者的视线,无数书页依循内在的逻辑被设计师贯穿成一个整体,或线性结构,或起伏结构,或螺旋结构,把读者带入一个信息传递的戏剧化时空中,读者随时间和空间的推移生成细微的体验。如《历史的“场”》用“建筑”来比喻书籍。“建筑是一个容器,用来承载人和物,而书也相当于精神容器,承载着知识和文字图像。如果将一本书看作建筑,里面每一页都富有诗意,都能够让你诗意地生活和栖息” 。设计师通过镂空工艺将建筑中的“场”转移到正方形的书籍中,營造了一个立体空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五、结语

生态是一个系统,也是一门严谨缜密的学科理论体系,要实现书籍设计的生态性,除了靠编辑与设计师的努力,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障,为生态社会的发展做出实际努力。如政府层面应倡导人们自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营造生态环境,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书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正如吕敬人先生所说:“书籍整体形态的完美塑造并非书籍设计家的专利,它是作者、出版者、编辑者、设计者、印刷装订者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也是书籍艺术所面临的诸如更新观念,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外在与内在、宏观与微观、时间与空间、二维与三维、形而上与形而下、文字传达与图像传播、静态阅读与动态互动等一系列新课题的研究。”这无疑对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文明是恒久的主题,如何处理好人类需求与自然资源之间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所有人应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吕敬人. 书籍设计:书艺问道[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许平,潘琳. 绿色设计[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蔡顺兴. 形变的力量——重构书籍形态的视觉秩序[J]. 艺术百家,2019(2).

[4]李传文. 生态设计的概念、内涵及其当代实践[J]. 设计艺术,2016(6).

[5]高源,高贵平. 绿色生态倡导下的书籍装帧设计理念[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3).

[6]张超. 当代阅读语境下书籍设计五感的互动研究[D]. 北京:鲁迅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

猜你喜欢

纸张书籍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鲁迅与“书籍代购”
我是小小设计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设计师访谈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推荐一个设计师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不用一张纸,NENDO就描述出了纸张形态的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