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的设计师与设计教育问题

2019-12-27刘碧峰

艺术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当代艺术设计师

摘 要:当代艺术和互联网商业影响着设计潮流的发展趋势,作为设计的参与者和设计艺术的推动者,设计师这一职业正在受到挑战。当人人都在艺术化的生活中变成设计师时,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设计教育。传统文化是根,科学系统的设计教育和正确的审美取向为全民形成“美意识”奠定基础。对设计发展的传承及设计的史学观认识清晰,才能够通过具体的设计现象看到整个设计史的规律。

关键词:当代艺术;设计师;设计文化;设计教育

美术使人类拥有梦想。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美若丧失了,也就真正失去了竞争力。日本以其细腻、严谨、精致、简洁的全民美意识为基础,成就了日本当今设计。当今设计处在一个全球化背景中,它已经变成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设计师是推动设计进步的核心因素,而设计教育则是左右设计水准的直接因素,其意义深远。

1 当代艺术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设计师

当今,商业及消费模式日新月异,逐步升级。艺术家及艺术创作已渗透到商业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作为新的经济业态普遍存在。波普艺术教父安迪·沃霍尔1964年在地上堆了一堆西红柿汤料的箱子,对众人表达“这就是艺术品”,于是这些单调乏味的箱子就被宣告为“艺术品”。当代艺术家经常会将普通物品与某种观念联系在一起,强调这些日常物品是表达“观念”,这种被指定的物品不是俗物,而是“观念”的化身形式。美术的观赏性日渐消失,金融投机性是当代艺术一个重要的特征,艺术作品完全成了金融产品。1999年,杜尚的小便池成为昂贵的艺术品被拍卖。小便池都成了“艺术”,被收藏。艺术真正变成一个指认和命名日常物品的活动,成了一种点石成金的现代文化巫术。

艺术作品及设计物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精神产物,而是普通大众日常消费对象。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变化中,艺术以更多元的方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艺术趋向生活化,更加关注大众生活话题。艺术家的话语方式发生了有趣的改变,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主义、个人主义被平民化、通俗化取代。艺术的沟通方式也由以前的殿堂级经典样式变成通俗积极的表达交流方式,艺术与大众之间的互动性普遍增强。

今天,设计师的境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尴尬,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现代主义的设计是服务大众的设计,它将设计受众定义为同构的群体。从文化意义深层考虑,建立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传播媒介基础上的多媒体影像文化,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直观、通俗地把人類之前创造的语言、文字、印刷等各种媒介结合起来。这种信息生产及传播方式必然引发文化变革,传统文化中那种高高在上、只有少数上层人士和知识精英阶层独有的信息资源,现如今已被普通社会成员所共享。

2 设计教育问题

现行设计教育与美术教育不同,它应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考虑和实施我们的教育计划,以满足消费型社会“井喷式”的各种需求。因为物质世界一方面非常丰富,而另一方面仍不能满足需求,所以设计必须强化研究的基础地位,并且有条不紊地展开,以摆脱纯粹以装饰,或者以对现有事物进行形式上的改变的状态。要实现这一任务或目的,设计教育就必须系统、完整。今天的设计教育不是处在手工时代,而是处在数字媒体时代。在全球化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每个人生活在大数据生态链中。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我们把除“生物人”之外的世界大致划分一下,无外乎就是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而大数据就是所谓的信息流。现代设计看似与科技高度集合,但研究其本质,还是解决人的生存和人们之间的沟通问题。科技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谓伦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由商业利益驱动的,也不是空洞的东西。事实上,它也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一种工具,否则,人们就无法和睦相处。其实,每个人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立场,社会的真正发展是不同立场的博弈。

何为设计师?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说:“设计是我的工作,我为人类的沟通而努力。”世界那么复杂,我们如何沟通?设计无非就是处理物与物、人与物、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人类共同的愿景就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设计真的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吗?今天的设计教育能够保证设计师处理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吗?在互联网思维下,设计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如何由制造强国转变为设计强国,使中国的设计丢掉山寨的帽子,设计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要付出艰辛努力,在设计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原创精神。如今,设计最难摆脱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各种应用软件源源不断,做出那些看起来很专业的东西已不困难。然而,很多作品不是好的,不足以成为典范。电脑使得洁净的线条和有序的构成变得不困难了,电脑技巧容易量化,而精彩的设计却是灵性的产物。电脑的悖论就在于,不管你多么精通技巧,都不能直接转化为才华。那些设计技巧可以被教授,但才华另有来源。技巧上的精通很重要,但富有灵感的创作构思却更难得,更为内在。

3 中外传统设计文化对比

西方设计艺术发展较早,综合艺术性较高,有相对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脱离了宗教的束缚,倡导人的价值,出现过对人体的真实健康饱满描绘,大胆地表现了人体、人性之美。达·芬奇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思想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及建筑工程师,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在今天看来,他就是一位跨界设计大师。而东方的艺术含蓄内敛,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技术视角看,随着时代更迭,许多传统的中国手工艺技术在文化浪潮中逐渐消失,所谓的现代设计仍在模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进程中。设计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凭借发达的工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知识产权理念,从技术、研发和生产等环节支持了设计的较高品质和多元化发展。

从文化视角来看,西方社会提倡人性化的设计并鼓励创新。在过去的100年中,接连不断的艺术流派也影响了同期的设计艺术。在19世纪中叶,欧洲国家的工业高度发展,工业革命已逐渐完成。所有国家热切希望通过全球性展览来展示工业革命各自发展的成就,其中包括了工业产品和艺术品。因此,在1850年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要求建筑师建立一个巨大的展览厅,能容纳14个国家的25万件工业展品。32岁的伯克斯顿设计了一座可以称为现代设计历史转折点的建筑。创意、材料和技术造就了著名的水晶宫。

从理论层面观察,20世纪初,以包豪斯为代表的设计团体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现代设计理念。这种理念先后得到了多次补充,这一主线一直贯穿到现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源自传统手工艺,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就引入了西方设计观念,但短时间内还未形成自己成熟的理论体系。

4 设计教育与文化环境

纵观西方设计的发展,我们应当从本土人文历史和美学思潮中确立自己的设计风格,那样设计才有根。当今中国,因为经济发展太快,没有给设计界足够的时间,因此,设计并没有真正充分发育。各种设计风格并行发展,甚至我们在没搞清楚什么是现代主义的时候,另外一种当代艺术风格就冲了上來,后面的新风格浪潮受消费市场的追捧就取代了前面的。设计界其实说不上有什么风格派系,有的仅仅是所谓的时尚和跟风的习惯。信息快速更新,时代在迅速变化。如今,东西方的设计理论和美学趋势正在加速融合。设计可以像芯片一样更新吗?

当代设计界仍然过于焦虑和浮躁。随着经济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中国当代设计思想逐步出现。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来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核心,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和启示。设计中的文化取向,特别是传统文化取向,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关键因素。

设计教育不应轻视设计理论的教学。注重设计的结果,却不注重设计发生的原因及过程研究,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许多人熟悉的设计师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成长经验和优秀的文化基础。了解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其设计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没有理论基础,我们很难创作出具有深远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著名学者王受之先生说,文科生有3门课程必须学习: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其中,历史学最重要。专业史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关于该专业发展的专业性;二是专业史是人类历史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专业史与普通史具有共性。如果把专业史的发展与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和技术史分离,简单地对设计风格及各时期的设计师做描述,就会忽略设计发展的核心、动力、背景。同时,对设计发展的逻辑性及历史性失去关注及判断,会造成读者产生片面观点,形成对设计评价的形式主义,在讨论设计时倾向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历史背景。实际上,无论如何强调设计的创造力和个性,设计都不能摆脱文明发展总趋势的影响。因此,只有对设计发展的背景和设计的历史脉络有清晰的了解,才能通过特定的现象看到历史规律。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欲望的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简·罗伯森,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匡骁,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4] 刘鑫,李汶昱,叶满波.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前景与存在问题探究——评《设计师生存手册:创新设计思维》[J].中国教育学刊,2019.

作者简介:刘碧峰,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及设计基础教学。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当代艺术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