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讨

2019-12-27钟雅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融合

钟雅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占有很大的比例,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除了传授学生专业技能以外,学生的思政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如何在高职思政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成为了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要点。本文立足于此,浅谈工匠精神的概念和意义,进一步探究工匠精神培养和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思政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86-01

工匠,是我国传统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职业,像木匠、石匠、铁匠等等,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工匠那种认真、细致的职业精神,同时还能体现工匠刻苦、踏实的本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工匠已经被科技所替代,工匠精神也随之为人们遗忘。

一、工匠精神内涵

一般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爱岗敬业。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同样也是对自己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同时敬业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之一;第二,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对每个作品都保持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品质;第三,专注踏实,心无旁骛。也正是工匠的执着,才能为人们呈现出最优秀的作品;最后,追求创新。创新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使工匠精神更好的传承。

二、工匠精神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和传承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责任的体现,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都会走上社会,进入职业生涯,所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而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责;其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创造的发展,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地,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专注踏实、追求创新的精神品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1.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合

在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大都会以灌输式的形式为学生“灌输”私自昂政治教育,灌输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岗敬业”但是学生往往会感到乏味、缺少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和教师的教学理念相融合,将职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还可以带领学生融入到车间、厂房、工地等等进行参观、学习,并从中感悟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精神;或者教师可以邀请附近的企业或者优秀的社会人士来学校进行交流、讲座,为学生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从中感悟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2.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的融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学生能够充分领会工匠精神,就需要教师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的每个角落,让学生随处可见,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让学生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可以将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相结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进行不同专业的分类,以不同的形式在学生的学校、生活范围内进行宣传,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工匠精神宣传氛围。像校园广播、多媒体平台、学校宣传栏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校的社团利用社团活动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实践,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感悟、学习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传承和发扬。

3.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

实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实现其价值最好的方式。对此,在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还要将工匠精神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践行工匠精神。例如,学校可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加强本专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或者学生可以在校外实习阶段,在实习中发挥工匠精神优势,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又或者,学校组织一些专业技能竞赛,引导学生在参赛和设计作品的同时体会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

总结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精神文明的传承,是我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将工匠精神发扬和传承。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优秀人才的教育机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全面融合,从教学理念、日常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充分了解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坤晶.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 职教通讯,2016(16):32-35.

[2]姚维鹏.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2):2-3.

[3]李慧超.探究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8(15):315-317.

[4]刘玥.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 中国农村教育,2018(22):45.

作者简介:

鐘雅(1983.8-),女,汉族,江西赣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