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9-12-27焦海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焦海娟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基础教学科目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但是由于考试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想要实现新课标的标准就需要采取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7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髙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困境,探讨行之有效地解决策略,成为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首要问题。

一、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的时代背景

在我国,党和国家一直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开展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也要把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作为教学目标,实现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的合理对接。中学阶段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对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工具、信息终端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中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学校生活中,对世事并不十分了解而又充满好奇,很容易从鱼龙混杂的媒体信息中获得负面消息、消极情绪,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某些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消极抱怨,偏听偏信,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进行理性分析、正确引导,指引学生理性的看待问题,正视世情、国情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中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三、新课标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切实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就要突破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加强思想政治课考核比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课在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受考试体制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比重并不高,无形中弱化了思想政治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的地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学存在重视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要想突破思想政治课的困境就要转变“考试成绩决定命运”的错误思想,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增强学校、家长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通过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互相协作,共同发力。调整思想政治课考核比重,为思想政治课重新赋权,对改善思想政治课的困境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不同阶段思想政治课课程衔接。在我国,实行的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小学生阶段以开展思想品德和社会课为主,中学生阶段分为初中思想品德和髙中思想政治,大学生阶段则分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和中国近现代史和形势政策四门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培养,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服务,形成了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课程体系。要想突破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困境,就需要从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合理衔接各个阶段的教学课程。

(三)打造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传统的教学体系过分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轻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评价内容是综合化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具有导向功能,还具有激励作用。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中,不管是对政治教师进行评价还是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主体都是教师,严重影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将单向的评价主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打造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通过采取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生生间评价、家长评价为辅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还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从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想要突破中学思想政治课困境不仅需要完善考试体制,从教育、考核等多方面形成德育合力,还要重视各教学阶段的合理衔接,打造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史福前.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8(31):137-138.

[2]谈俊.基于新课标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6):107-110.

[3]王国芳.研读思想政治新课标的三个维度[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10):3-7.

猜你喜欢

新课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