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语用背景下的词语教学探微

2019-12-27褚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词语教学

褚燕

【摘要】词语教学,应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深入而广泛的联系,在文化内涵的浸润下激活词语的内在灵性,唤醒词语鲜活的生命力。本文阐述的是通过涵咏品味、关联对比、揣摩想象、浸润延伸、运用表达等方式,构建丰盈的“立体化”言语意蕴场,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感受词语的魅力。

【关键词】文化意蕴  语用  词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71-02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装饰,而是应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一、涵咏品味,触摸词语的情感

“感情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要让词语深刻进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们大脑和心理的一种积极因素,成为他们思想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教学《小鹰学飞》一文中的“飞呀,飞呀”】

师:猜一猜,小鹰飞了多远?飞了多高?

生1:它从我家飞到了珍珠泉,飞得那么远了,可它还在练习飞呢。

生2:我知道东方明珠很高,它飞得都快有东方明珠塔那么高了。

师:可是小鹰依然鼓起劲,拼命地向上飞。途中,会飞得顺利吗?

生1:它可能会遇到大风。

生2:它可能会遇到大雨。

(师生一起做飞翔的动作)

师:小鹰们,气流来啦,怎么办?暴风来了,怎么办?沙子钻进了眼睛,怎么办?

师:坚持着!坚持着!坚持着!继续飞呀,飞呀……小鹰们,大树已经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飛呀,飞呀”是第五自然段的教学重点,对这个词语的有效解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时的状态,也有利于盘活文本,深刻体会老鹰要小鹰学习飞行本领时的良苦用心。教学时,引领学生涵咏品味:在角色体验中,体会到小鹰“飞”的艰难和不断进取。这样的练飞,“飞”出了乐趣,“飞”出了语感,更“飞”出了认知。“飞呀,飞呀”,被赋予了情感和内涵。

二、关联对比,感受词语的精妙

咬文嚼字时,关注词语之间、语句之间的语意联系,创造多维的词语知识空间,接受情感的熏陶,升华情感的体验,感受用词的精妙。

【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的“铮铮铁汉”】

师:“铮铮”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关注字形。

生:“铮铮”就是金属撞击发出的声音。

师:那怎样的人是“铮铮铁汉”呢?

生1:勇敢的,不怕危险的人。

生2:意志坚强的人。

(随着课文学习的推进,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进行关联提升)

师: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黄晓文这个特写镜头上。哪些词语能体现这位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生1:“来不及了!”写出了他心里想的只有大堤。

生2:“一咬牙”“拔”“扯下”“捆”“扛起”“爬上”这些词,让我看到黄晓文为了大堤,为了人民,已经不顾自己的安危了。

师:我知道他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很快,你呢?

生:“随即”“三下两下”“二话没说”“转身”,这些词可以看出。

师:在保卫大堤的几十个日日夜夜,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的动人事迹太多了。

(播放《抗洪英雄李向群》倒在大堤上的情节)

师:在这场保卫战中,还有许多这样舍生忘死的战士,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人生壮丽的篇章!此刻,再读“铮铮铁汉”这个词。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铮铮铁汉?

此时学生的回答已不会只停留在文字表面,“铮铮铁汉”的形象已然在学生心中矗立起来。立体化的语境给了品悟这个词语内在的情意和意蕴场。学生在对比中深入理解了词语的本质内涵,在比较中理解作者用词的精确与精妙,从而在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获得语感的发展。

三、揣摩想象,欣赏词语的丰美

“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有思想。”词语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填补和丰富文本,在如诗似画的揣摩想象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魅力,便会慢慢地散发出来。

【教学《江南》一诗中的“田田”】

师:能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莲叶很甜很甜的意思。

师:这里的“田田”可不是很甜很甜的意思。仔细观察插图,看看莲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觉得莲叶很多很多,一片挨着一片。

生2:我觉得莲叶像一个大大的凉帽。

生3:莲叶像一把举起的绿色小伞。

师:小朋友们真会想象。其实,你们已经说出“莲叶何田田”的意思了呢。

生:这句话是说,莲叶长得很茂盛,像一把高高举起的绿色小伞。

师:说得真好。这句话是赞美莲叶的。我们也来赞美莲叶吧!

(出示句式:“多么________的莲叶呀!”)

“田田”一词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先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将“田田”一词化为眼前可视的景物,对话中启发想象,铺展开一幅荷叶茂盛的画面,体会“田田”一词所渗透的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样,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湖上,语意变得异常丰满。

四、浸润延伸,激活词语的效能

“生活即课堂”。词语教学应注意与生活的链接,引导学生依生活情境还原,凭生活实例类比,借生活经验浸润,打通词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对词语的生活感悟,努力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让词语成为他们意识中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教学《开天辟地》一文中的“开天辟地”】

师:你们觉得盘古的这一行为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生1:我觉得盘古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生2:盘古通过努力改变了原来的世界,让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师:对于人类来说,盘古的“开天辟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也像盘古开辟天地一样的前所未有。比如,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设了幸福的社会。我们也可以说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干了——

生:开天辟地的大事。

师:那么现在,你会怎么理解“开天辟地”呢?

生:我觉得“开天辟地”不仅仅指盘古开辟天地这一件事,而应该指开创人类历史或者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事业。

《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教学中,如果仅是通过朗读知道“开天辟地”这个词语的本义,是不够的。将词语链接生活,创设延伸语境,另辟角度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高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使词语的深度效能和意蕴得到应有的开掘。

五、运用表达,释放词语的能量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教学词语应结合文本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词语与具体的形象相随,在说与写的练习中生成“积极词汇”,以便更长久地贮存于记忆的仓库。

【教学《孔子游春》一文中的“飘逸”】

师:“飘逸的长发”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受?

生1:这个长发是乌黑发亮的。

生2:这个长发是柔美的。

师:长长的,柔柔的,那么自然,那么洒脱,就叫——飘逸。

师:那形容衣服轻柔飘动,可以说——舞者纱裙飘逸;

形容书画笔势灵活,可以说——画家笔法飘逸;

形容文学作品风格独特,可以说——诗歌豪迈飘逸;

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潇洒脱俗,可以说——李白潇洒飘逸。

师:“逸”是个会意字,兔子善于奔跑,就是“逸”。后人从它的本义引申开去,你们看:逃跑就叫——逃逸;

流傳于民间的消息叫——逸闻;

生活安闲叫——安逸;

退隐之人称——逸士。

师:跟老师一起写“逸”:兔子要奔跑,速度就像白线飘,一点三折走之底,书写美观要飘逸。

此片段中将抽象的“飘逸”变得具体可感。以“会意字”的字理为依托,用儿歌的形式识记“逸”字的关键笔画。在词语运用的语言实践中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达成了表达运用词语的目标。实现了务本与拓展的无缝对接,释放了字词的能量,丰厚了词语的意蕴。

综上,真正有效的词语教学绝不是停留在理解层面,而是将词语的理解感知与文本内容的感悟、词语本身的文化内涵与语用训练有机的整合起来,使词语舒展地生长出发达的根系,风韵卓然地站立在学生的内心,活力十足地游弋于真实的风景里。这样学到的词语才会深刻地驻留在学生的心田,获得文字与文化的共同滋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造就出一方独特的风景。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词语教学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