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英才 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2019-12-27

中华儿女 2019年24期
关键词:英才智慧农业

袁英才现为黑龙江智慧农业联盟负责人、黑龙江省高校创业教育学院创业导师、黑龙江省“三区”人才培训讲师团成员、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考评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16年获全国首届“十佳智慧农业优秀企业家”,2017年获全国“十佳智慧农业应用创新奖”,2018年接受CCTV《智慧中国》栏目专访并获“黑龙江省优秀青年人才”荣誉称号。

黑土地铸就为农情怀,开启创业之路

每当提到黑土地,人们总喜欢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这里的肥沃与珍贵,而在这片勃勃生机的热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的是勤劳朴实的人民。1985年2月,袁英才就出生在黑龙江省乌苏里江畔的一座美丽小城虎林,黑土地滋养哺育了袁英才,他也对家乡、对农业、对农村始终怀有深情。

2004年,19岁的袁英才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为日后圆自己的农业梦迈出了第一步。在象牙塔里,他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坚定了“无奋斗不青春”的信念。2011年,硕士毕业的他考入黑龙江边防武警总队并在中纪委驻公安部纪检组工作,走上了亲友同学都觉得非常“高大上”的工作岗位。在部队的日子,袁英才学会了坚强与坚韧,还有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精神。然而,袁英才知道,这离他的梦想还很远,在家乡广袤的田野里,有着让他魂牵梦绕的黑土情结。

一次,袁英才回到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们,没想到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却改变了他的命运。“那天的情景我现在依然记得,老师和同学一边说黑龙江土地和水资源得天独厚,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一边感叹能转化农业科研成果的公司太少,没办法很好地改变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袁英才回忆道。

为了追逐梦想,为了回报家乡,袁英才经过反复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回到母校,一头扎进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的农业行业,为梦想努力,为初心打拼。他以农业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集智慧农业、资源环境、生物信息與大数据运营为一体,先后参与创办了北京兴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翔冠勘测设计院等多家农业科技企业。渐渐地,袁英才在黑龙江农业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崭露头角。

深耕智慧农业领域,收获累累硕果

袁英才说,在他心中一直有个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梦,这双翅膀能够助力龙江打通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就是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智慧农业无疑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一颗闪耀明珠”。

公司成立之初,袁英才将目标锁定在了农产品溯源系统这一项目,因为他意识到能够让消费者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所买的农产品从种到收的全过程,这才是龙江农业推广发展的“金名片”。而建立溯源体系,需要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当时该技术在龙江乃至在国内还属于试行阶段,很多设备还没有在实际环境中应用过。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袁英才往返于东北农业大学的各个教学楼间,凭借执着的干事热情,感动了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两位教授,跟他一起搞科研开发,经过无数次从田间到实验室的往返,终于建立了翔冠农产品追溯系统。之后,公司通过搭建云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多要素自动检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农业更标准、更规范的生产,实现了农业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搭建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

从2015年开始,袁英才带领团队以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为己任,深耕农业科技,尤其是智慧农业相关领域,先后研发了温室环境智能监测、土壤墒情自动检测、水肥一体化灌溉检测、病虫害防治预警、粮食仓储环境监测、灌渠水量监测、养殖场物联网监测等智慧农业应用系统,取得了20余项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让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真正渗透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勘测设计等方方面面。

然而,“正当我们一切准备就绪时,却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和我们合作,”袁英才坦言这是他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因为公司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效应,所以有很多合作公司并不信任‘翔冠。”就在这时,他得知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将要召开,他将VR+智慧农业互动展台成功引入博览会,并引发了巨大的反响。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同时也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

随后,袁英才和他的团队先后拿下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信息化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中的信息化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设计及信息化建设等10余个大中型智慧农业项目,为地方政府及农业生产组织提供了精准化种植、精细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方面的高水平服务,团队年均创造利润3000多万元。

致富不忘社会责任,帮助家乡脱贫奔小康

“我是农民的孩子,为家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脱贫奔小康,这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我心中黑土情结的回归。”谈到为农服务,袁英才的话语平实而真诚。他的团队以农产品溯源解决方案、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养殖场粪污处理系统等为重点,安排了大学毕业生就业40余人,农民间接就业400多人。

袁英才说,当下,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精准农业将为龙江农业和龙江近期实施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提供强大支撑。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定位,进行精确施肥、播种、灌溉、施药等作业,从而极大地提高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建立以农业信息动态监测与速报系统、遥感为支撑的土壤墒情、病虫草害监测系统,不仅可以使植物充分吸收氮磷钾等有益物质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使得生长期延长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给建立高标准生态农田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信息化,是逐步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技术具有前沿性、超前性,可形成高技术产品与产业,将填补国内空白和发展新兴产业。

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袁英才也将事业发展的重心向贫困户及贫困地区倾斜,他利用全国农技推广和省三区人才培训的机会走遍全省贫困县,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0余人,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支付劳动报酬20余万元。

2017年,袁英才团队的翔冠农产品溯源和智能监控系统开始在虎林市良艳红小豆专业种植合作社全面应用,解决了困扰已久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侵扰问题,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提升了大米的品牌附加值,在2017年上海“农博会”上,良艳红小豆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大米卖到48元一斤,平均亩产增收220多元,合作社的农户平均年收入增收3000余元,得到了时任省长陆昊同志的批示认可,大大调动了当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其影响带动下,阿城金京米业、绥化望奎实验基地、农垦建三江农场等10余家大中小型企业也先后引进翔冠智慧农业平台,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的钱包慢慢鼓了起来,真正实现了让一线生产者收益。

此外,袁英才还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其书法作品不仅在省内家喻户晓,更被省政府作为“省礼”带到美国、挪威、韩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日内瓦总部,2017年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哈尔滨中心展区的招牌也由他题写。

在采访的最后,袁英才动情地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通过翔冠智慧农业来落地转化,与农民形成有效对接,共同致富。

猜你喜欢

英才智慧农业
永川:“逐浪奔永”汇聚八方英才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木牌指路
农业科学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