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贠恩凤 一生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

2019-12-27李玲

中华儿女 2019年24期
关键词:歌唱

李玲

万物收藏,冬之始也。立冬后的第一个清早,在古城西安的太白路广电小区,记者见到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贠恩凤,耄耋之年的她依然腰板直挺,头发齐整有型,总是面带和蔼可亲的微笑,讲起话来口齿清晰毫不含糊,身着一件红色的毛衣是她自己所织,已经穿了20多个年头。

红色,是贠恩凤最喜欢的颜色,无论是在华丽的舞台上还是到基层慰问时,她都是一身标志性的红衣,或许对她而言,红色代表的不仅仅是新中国成立后那个火热的年代,更代表着她对党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这些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红色歌曲是她演唱的主旋律,她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

周总理亲切勉励她“要多唱民歌,人民是喜欢民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为她题词“唱群众喜爱的歌曲,做群众喜爱的歌手”。这是赞誉,亦是期许,贠恩凤一辈子怀揣着一颗赤子心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六十余年如一日深入条件艰苦的基层,为普通劳动者演出。她用一生的坚持,践行着藝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公益之星、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中国金唱片奖……都是国家对她艺术贡献的表彰。2015年10月,中宣部授予她“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今年,贠恩凤又获得国家授予的“最美奋斗者”称号,一辈子奋斗在基层的贠恩凤把最美的歌声送到千家万户,留下了她无私奉献的最美身影,也传递了一段段最美佳话。

从懵懂女娃到文艺工作者

“员思凰,这个碎女娃的声音咋这么好呢!就像是铃铃一样!”

1951年六一儿童节,西安东羊市小学学生贠恩凤的演唱吸引了很多观众,演唱名单上的“贠恩鳯(‘凤的繁体)”被一位观众误认成了“员思凰”,令人啼笑皆非。

“贠”字,是为姓,追根溯源,在民国时期,贠家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家族共有8门,贠恩凤家是长门。贠恩凤的祖父贠述千是陕西华阴有名的才子,考过科举,是榜眼之家西安北院门高家大院的女婿,曾任陕西华阴高等小学堂长,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人才。清末时,追随井勿幕投入辛亥革命,是同盟会的会员,民国时担任过眉县县长,在省高等法院任过法官。贠恩凤的父亲贠在明从12岁起就随祖父在西安上学,以后在省教育厅工作。

1939年12月14日,贠恩凤出生在古都西安大差市西三道巷9号,兄弟姐妹8人,贠恩凤排行第七,除了大哥和弟弟外,6个姐妹中,贠恩凤是最小的。贠恩凤出生那一年,祖父在湖北恩施工作,便取恩施的“恩”字为她取名“恩凤”。其中寓意是盼望孙女成凤,是对无数仁人志士正在浴血奋斗的和平盛世的期望。

贠恩凤小时候很瘦弱,学习很好,特别喜欢唱歌,她天赋好,说话声音也清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她的特长,也都喜欢听她唱歌,放学后经常找她给大家唱歌,因此她常常会忘了回家。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随着解放,从学习到生活,以及所接触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是歌中所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小恩凤从心底想歌唱新社会和新生活。

60多年前,西三道巷的人们总能听到悦耳的歌声从树上传来,原来是小恩凤在树上唱歌。这给西三道巷的人们带来不少乐趣,那清澈而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街头巷尾,听着听着,有些人还会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有点像电影《天台》里的情形,生活在美妙歌声里的人们每一天都是那么快乐。这个时候,贠恩凤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想:唱歌能使人快乐,并且这种快乐能感染人。

1951年的六一儿童节,贠恩凤的演唱引起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一位记者注意,这次采访,改变了贠恩凤的人生轨迹。这名记者将这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小姑娘推荐给了台里的文工团团长余景儒。

没过多久,西安市举办了一场中小学歌咏比赛。比赛中,小贠恩凤以一首《团结起来把账算》,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评委席上的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团长余景儒“坐不住了”,歌曲刚刚结束,他就跑到了后台,找到了贠恩凤的老师:“这个娃俺要了!”

得到了老团长的“将令”,这位老师也不敢怠慢,在比赛后就找到贠恩凤,把事情告诉了她。一听到能继续唱歌,贠恩凤也没有多想,立刻答应了下来。两个月后,其他的小朋友都升到了高年级,只有贠恩凤一个人系着红领巾,搬着行李,跟着两位工作人员到了文工团的驻地。

进团以后,旁边的人都问:“这就是团长看上的娃啊?来,唱一个!”贠恩凤放下行李就开始唱,唱完以后,小孩子“三分钟热度”的劲就上来了。她对两位工作人员说:“那我回去了。”两个人却连连摆手:“娃,不能回了,你参加革命了,以后放假了才能回去。”

贠恩凤一头雾水地问道:“革命是个啥?”工作人员相视一笑,说:“参加革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嘛。”

从那一天起,贠恩凤就成为了一名文艺工作者;从那一天起,“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就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中。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一脸稚气的陕西女娃,一唱就是一辈子。

与孙韶、郭兰英、周总理的不解之缘

进团以后,贠恩凤得到了更多的演唱机会,但是,她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了。她不仅需要学唱各类剧种、掌握多种艺术形式,还要继续学习文化课,夯实自己的文化基础。不过,贠恩凤在艺术上的天份也逐渐展现。

她在短短数年之中,就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清脆而优美的歌声、结实饱满的音质、明晰清澈的发音与声情并茂的演绎。人们常常夸她的歌声“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

进团不久,贠恩凤就认识了孙韶。如今说起孙韶,人们的第一概念是他是大艺术家贠恩凤的丈夫。很少有人知道,孙韶是建国后党培养的第一代音乐工作者,他的作品《都来支援农业战线》等唱响大江南北。几十年来,他背着一架36斤重的手风琴,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到80多岁的老人,始终站在贠恩凤的身旁,尽职尽责地追随着。观众熟悉的是贠恩凤的歌曲,但她背后的孙韶总是默默地作词、作曲,无数次现场改编、现场填词,他用笔在寂寞的创作中为贠恩凤的歌声增加了华彩,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台前、幕后、家里,孙韶尽心尽力,只为贠恩凤能够专心从事歌唱事业。无论是灿烂绚丽的舞台剧场,还是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他们把歌声送到千家万户,关中大地上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留下了他们无私奉献的身影。

时至今日,这对艺坛伉俪已经一同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他们把为人民歌唱作为信念,在这大半生中,一个伴奏,一个演唱;一个幕后创作,一个登台亮相,生活甜蜜而温馨。孙韶还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只要报纸上有老伴儿的新闻,他都会用剪刀细细地剪下来,拼在一起。一段段黑白铅字中,蕴含的是二人深厚的情意。回想自己所走过的道路,贠恩凤充满深情地说:“要想搞好事业,没有家庭的支持是不行的。几十年来,我的精力几乎全在歌唱艺术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照顾孩子。老伴孙韶对我的事业支持很大,我的成绩有70%是孙韶的。”

1958年,刚满18岁的贠恩凤与刚凭借着《我的祖国》红遍大江南北的郭兰英,在一场音乐会上相识。当时,贠恩凤正在舞台上演唱《翻身道情》,坐在舞台正对面的郭兰英则被她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三步并作两步,直接跑上了舞台,一把抱住了她,赞不绝口。

二人的年纪虽然隔了10岁,但是却一见如故,互相欣赏。从那一天以后,这对形似师生,实为姐妹的“山陕组合”就成为了一段佳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贠恩凤的艺术生涯中,郭兰英给过她许多的指导。除了郭兰英,还有另一位“老师”,他对贠恩凤的指导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让她受益终生。这位“老师”,就是周恩来总理。

1965年,贠恩凤随团去演出,刚到场地内,她就看到了前来观演的周总理,高兴得跳了起来。贠恩凤一边在台上唱,周总理一边在台下轻轻打着拍子,不住地点头微笑。演出结束后,大家照例举办了舞会。贠恩凤也与周总理共同跳了一支舞。

后来,周总理郑重地对她说:“你叫贠恩凤吧,我叫周恩来,我们都有一个恩,我应该为人民服务,你应该为人民歌唱。你刚才唱的民歌很好,以后你要多唱民歌,人民是喜欢民歌的。”

短短一句话,却让贠恩凤牢牢地记了一辈子。

在港台歌曲的冲击下,在流行歌曲的浪潮中,贠恩凤始终坚持着“为人民、唱民歌”的信条。对于她来说,这些看似十分“土气”的民歌,就是人民群众所喜欢听的歌。为此,在许多歌者纷纷走上光鲜亮丽的舞台上时,她却穿着素朴的服饰,走到了基层,回到了家乡。

最好的舞台永远在基层

如果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在贠恩凤11岁的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在后来的艺术人生中,她确实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仰,贠恩凤将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基层工作中。田间地头、社区街道、铁路隧道、矿山煤井、部队军营、工读学校……贠恩凤和孙韶所到之处,不仅留下了动人的歌声,更留下了浓浓的深情。

“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育。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回报社会和人民,我心甘情愿永远为人民而唱,永远歌唱人民。”贠恩凤始终把为人民演出作为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她唱歌从不图钱,“很多单位问过我:贠老师,您出场费多少钱?我说我从来没有出场费。”贠恩凤乐呵呵地说。

1980年,贠恩凤在西安举行了四场独唱音乐会,每天晚上要连着演唱38首歌,但报酬却与团里的任何一位工作人员一样。1983年的安康洪灾,她将6场个人演唱会的全部收入悉数捐出。

1997年,一个煤矿的负责人请她去演出,面对1000元的劳务费,她断然拒绝:“我是来慰问矿工的,不能收一分钱。”她自己联系到了煤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公益演出。演出结束后,已是晚上10点,她刚准备吃饭,就看到了再次聚拢起来的观众,于是她撂下饭碗,又唱了起来。连续两天,57岁的贠恩凤马不停蹄地演了6场,差点累出病来。

团里有人曾向贠恩凤打趣说:“你把市场搞乱了!团里你资历最老,你不要出场费,我们怎么办?”每当听到这句話,贠恩凤都会认真地回答道:“人民已经给了我工资,唱歌就是我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多少个春节,当别人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时,贠恩凤和爱人孙韶却以并不年轻的身躯背着几十斤重的手风琴,在寒风中引吭高歌。“每次演出,我都用真心去演唱,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我知道那些掌声,不是用钱能换来的,钱买不来群众的深厚感情。所以,我坚持的是扎根群众,扎根生活,永远跟群众在一起,一直用真心去演唱。”

从事演艺事业60余年,贠恩凤参加各类演出5000余场次,演唱歌曲近30000首次。为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为人民歌唱的工作中,她不得不舍弃了对自己“小家”的关爱。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贠恩凤和孙韶连续16个春节主动下基层进行义务演出,他们放弃儿孙绕膝的欢聚时刻,为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歌唱,在第一时间用歌声送去新春的问候。在他们心里,能给广大群众带来欢乐、带来温暖,永远比自己的小家团圆更重要。对于新年不能和家人团聚,贠恩凤这样说:“我从来不觉得苦,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这是我的工作。那些春节坚持工作的人们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我要为他们唱歌。”

1992年的一天,贠恩凤和孙韶应邀到位于华山脚下的黄河机械厂去演出。临近演出,天空突然开始下起大雪。同行的工作人员劝贠恩凤改日再演,她却说:“日子已经定好,不能失约,就算是天上下刀子,我们也得去!”贠恩凤坚持按原计划登台。听说贠恩凤冒雪前来演出,四面八方一下涌来上万名观众。舞台上,她和孙韶对唱《北风吹扎红头绳》,一个饰演喜儿,一个饰演杨白劳。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在他们的脸上、肩上、手风琴上,观众的心被飘扬的白雪和抖动的红头绳震撼了,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

西康铁路施工期间,贠恩凤得知筑路工人们希望听到她的歌声。她二话不说,戴上安全帽,踩着满地的泥浆,来到了隧道外面,一口气为工人们演唱了半个小时。这时,几位工头请她休息一下,因为工人们马上就要进隧道继续开工了。贠恩凤摆摆手,说:“我不休息,你们去,我也要去。”听到这句话,工头严肃地说:“您可不能去,那里有岩爆,有生命危险。”贠恩凤又摆了摆手:“人家工人都不怕,我怕啥?别人进去不爆炸,我进去就爆炸了?”于是,她一脑袋扎进了隧道中,继续演唱。

有一年,人民子弟兵在西安护城河实施清淤工程,贠恩凤和孙韶骑着自行车,顶着盛夏烈日,在没有音响、没有话筒的清淤工地现场,为战士们演唱。有一次下矿井演出,看到工人们在极其狭窄的空间里跪着、趴着工作,贠恩凤和孙韶也跪在矿井中,一个唱,一个拉手风琴伴奏。孙韶现场写词,那场演出工人们和贠恩凤都流泪了,“工人们很激动,说能在‘掌子面(煤矿中很狭窄的地方)见到歌唱家,做梦都没想到。”

2006年退休后,贠恩凤还坚持每年下基层演出,其中大多数都是她和老伴主动联系进行的义务演出。“为群众演出,和退不退休没有关系,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我的舞台。我一直认为,文艺工作者和老师一样,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辜负观众的期望。”贠恩凤说。

看到贠恩凤忙碌的身影,家人与朋友曾不止一次地劝她“歇一歇”。可是,贠恩凤总是“固执”地摇摇头,说:“虽然我今年已经80岁了,但只要人民需要,我愿意一直唱下去。”

时至今日,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依然不忘初心,坚持为人民歌唱。这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心中时刻不忘的是人民。贠恩凤说,最好的舞台永远在基层,在一次次为基层群众演出的过程中,自己才更懂得了无数平凡人做出的伟大事业,也更明白了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和使命,“我母亲从小教我凡事将心比心。我觉得,和人民在一起,才能更懂得人民。给人民演出,人民总能让你受到最好的教育”。

(供图:贠恩凤、孙韶之子孙聪)

猜你喜欢

歌唱
渔歌唱晚
歌唱我的祖国
我在听你歌唱
为你而歌唱
森林里的歌唱比赛
为你歌唱
歌唱新时代
我歌唱你的美丽
乐谱:向着明天歌唱
会歌唱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