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面向大学生的课后学习指导交流平台的设想

2019-12-27郭佳张毅伟韩旭闫亚倩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大学生

郭佳 张毅伟 韩旭 闫亚倩

【摘要】课后讨论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消化吸收的重要途径,但大学上课教室不固定的特点为其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大学生课后交流难的问题,本团队在2018年度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通过QQ、微信社交软件,建立了小范围的课后学习指导交流平台。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建立一个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课后学习指导交流平台的构想。本文叙述了实现这一构想的具体方案,指出平台特点,论述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交流平台  网络学习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24-02

一、前言

课后讨论是自主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并有助于培养合作能力。大学教育具有内容广、难度大的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固定的教室给短暂的课间讨论增加了难度。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较长,善于运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处理好网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具有较为成熟理性的网络学习态度。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一个设想,建立一个面向大学生的课后学习指导交流平台以辅助同学们学习。

二、具体方案

1.建立网站。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研发APP,小程序。网站可初步划分为“讨论区”和“资料区”两个板块。

讨论区是同学和老师交流疑难的空间。同学们可在讨论区发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科分类或查找关键词,查询相关内容,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资料区是上传和查找学习资料的空间。资料区支持用户上传详细文档和学习资源链接,建议发布学习资源链接。因为现如今提供学习资料的专业网站内容丰富且详细,本平台的资料区主要是给同学们提供查找方法和学习渠道,不必专门建一个储存大量信息的资料库。

2.依托社交通讯工具进行实时交流。此方案已经实践验证。在2018年度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以下简称“大创”),团队通过QQ,微信公众号等工具,试行“建立面向大学生的课后学习指导交流平台”这一构想。同学们将近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发送至交流群中进行交流讨论,团队定期将提出的问题和优质回答进行整理,反馈给授课教师。最终,按学科门类将整理好的材料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出来,供同学们浏览,查缺补漏。此外,团队搜集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料发布在公众号上,供同学们浏览;推送最新的学术动态以及竞赛信息,供同学们了解、参加。

三、平台特点

1.大学生为主体。本平台主要针对“大学生课后交流难”的问题,平台对象主要为大学生。

2.覆盖学科范围广。大部分学科难题均可交流,同时打破了学校地域的限制,不同学校同专业的同学们在平台上一起交流讨论。

3.智能分类。在“大创”中,由于整个过程是在交流群中进行的,新消息很容易覆盖旧消息,出现在同一界面上同时讨论不同的问题的情况,比较混乱,查看某一具体问题的回答并不容易,后期人力整理也有难度。智能分类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每个问题都是独立的,问题的解答也不会相互干扰,便于检索查阅。

4.易于推广。“交流难”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本平台为大学生架设共同学习交流的桥梁,满足了大学生课后讨论、解惑的需求,在推广上有优势。

5.与传统课堂相适应。平台支持学生认证和教师认证,用户开启学生认证和教师认证后,将会公开自己所在学校、院系等信息。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掌握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1.回答准确率问题。本平台旨在解决“大学生课后交流难”的问题,但为同学们提供思维碰撞空间的同时,如何保证给提出问题的同学一个正确的解答是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供了一个备选方案。将具体问题下的“回答区”分为“交流区”和“精华区”两部分。在交流区,用户可以畅所欲言,而精华区则只显示讨论区中筛选出来的高赞回答和认证教师回答。关于高赞回答的评判标准的确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2.监管问题。本平台侧重对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的交流,如果出现有用户在平台上发布其他类型的话题,或是有不文明言语的现象,这方面的监管审核是面临的第二大难题。笔者认為,发布时的审核要求以及身份认证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平台内的交流,但怎样最大程度上保持平台的专一性运行,这仍是一个问题。

五、总结

面对大学生上课教室不固定,大学生课后交流难的问题,建立一个面向大学生的课后学习指导交流平台为其提供了一个解决途径。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不断完善的网络技术能够高效的帮助人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熊伟.《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北京教育(德育)》,2016.01

[2]宋艳杰.《构建汉语课后学习交流简易网络平台的设想》,《今日南国》2009.06

[3]刘君.《鉴于网络平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6.05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网络学习行为背景下的慕课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