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有效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9-12-27张春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9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措施

【摘要】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成长。目前,初中班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020-02

在我國初中的教学体系中,班主任不仅仅要进行课程教学,还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掌握学生的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目前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有待于提升,本文分析初中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强制型管理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采用强制性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完全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这种强制性的班级管理,可以形成严明的班级纪律,也符合学校的管理要求。然而,在对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分析中,这种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尽管学生对班主任言听计从,但是学生也与班主任产生距离感,不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针对性会比较差。

(二)温和型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温和型的管理方式,教师不会对学生干预太多,鼓励学生自由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带给学生比较多的空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发展。然而,这种管理方式实施中,如果班主任不能把握好度,学生就会非常放纵,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

(三)折中型管理

折中型管理结合了强制型管理和温和型管理,对学生严格要求,也兼顾学生的情感教育。折中管理方式弥补了强制型和温和型管理的缺陷,但是班主任在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把握好度。

二、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不足

在进行班级管理环节中,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进行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具备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然而,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是特别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常常出现违纪问题,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不能自觉的抵御诱惑,在自主管理中经验不足。在教育管理中,为了提升管理效果,班主任一般采用整体管理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班级的各项事务都是自己拿主意,学生不能参与其中。

(二)学校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

初中教育对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视,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班级管理中,管理目标偏移。初中教育中,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目标,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被重视。

(三)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

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中,应该注重情感交流。初中生的自尊心非常强,他们的叛逆心理强,有时不能稳定情绪。班主任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常常对学生失去耐心,不能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在沟通上存在代沟。班主任一般采用强制的方式惩罚学生,不利于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情感的建立。很多初中班主任不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四)学生管理存在问题

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有的学生出现违纪问题,班主任不能采用合理的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很多学生的叛逆心理非常强,教师采用强制性措施管理,不仅不能纠正学生的行为,甚至给学生施压,导致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五)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很多初中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有限,有的学生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教育子女。有的学生家长对学生非常严格,对学生的自由过度干涉,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和孤僻的性格。在班级中,有一些留守子女,他们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因此,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联系,掌握子女的心理特征,配合教师进行教育。

三、初中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初中班级管理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本着教育性原则。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班主任要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的特点,发挥管理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更好的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形成较强的服务意识,不仅仅要采用强制性措施,还应该听取学生的想法。班主任还应该采取创造性原则,在进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班级管理模式不能一味的复制他人的管理方式,班主任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

(二)班主任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我国初中教育中,班级管理还是采用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为了更好的促进班级管理,学校应该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工作,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技能。班主任应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对青春期少年进行特殊的管理。在管理学生时,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作用。班主任平时不仅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进行班级管理,因此,班主任应该调节自己的压力,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三)联合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因此,班主任应该与任课教师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不同课程学习的表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信心。班主任还应该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课外学习情况,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学生在校的情况。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更好的管理班级。

(四)建立班干部管理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教育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并将这一能力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初中生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其可以通过担任班干部提升这一能力。班干部平时应该以身作则,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榜样作用。

(五)营造班集体荣誉意识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提升班级凝聚力。通过举办一些比赛和活动,班主任要抓住这个机会,尽量使学生都参与到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为班级荣誉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建立班级整体氛围。在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实现个性发展。

(六)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使学生可以接受管理。平时,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机制,使学生愿意与班主任建立情感交流,实现情感的双向传递,从而确保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良苦,才能更好的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结语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采用各类管理艺术,提升管理效果。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宽严并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穆传新.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32-33.

[2]余杰,王舒婷.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目标激励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05):95-96.

[3]田芬.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9(03):58-59.

[4]孙国峰.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学校班级管理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92-193.

[5]魏智伟.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130-131.

作者简介:

张春兰(1977.3-),女,汉族,甘肃民勤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初中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