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发明构思角度探讨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选取

2019-12-27刘冬梅

专利代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行程开关吊钩本发明

刘冬梅

根据《专利审查指南》(2019 版)规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指现有技术中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技术方案,它是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基础;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例如可以是,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相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和/或公开了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或者虽然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不同,但能够实现发明的功能,并且公开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

虽然《专利审查指南》(2019 版)中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选取给出了应当考虑的因素,但是并没有给出绝对的判断标准。然而,在实际审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篇很相关的现有技术,其技术领域相同,也涉及其他的考虑因素,此时,审查员经常会选择公开特征最多的对比文件或者是基于体现了发明点的一些关键技术特征的对比文件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但基于这种选取方式容易忽略发明的整个技术构思,出现技术方案的割裂,技术特征简单、机械的对比;而当最接近的现有技术选择不当时,易导致审查员的审查过程出现偏差的情况,也容易导致申请人产生争议。

以下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如何从技术问题出发,根据发明构思的对比,进行最接近现有技术的选择。

一、具体案例案情

图1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申请号为201110140911.0,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生活用纸生产的双重保险行车”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详见图1),该申请的权利要求1 如下:“一种用于生活用纸生产的双重保险行车,包括吊钩、行车梁、导绳器、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的导绳器固定在行车梁上,所述的导绳器通过钢丝绳与吊钩连接,所述的第一限位开关与导绳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该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支架、限位板、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的限位板支架固定在行车梁上,所述的限位板、第二限位开关分别固定在限位板支架上,所述的限位板穿在吊钩两边的钢丝绳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限位开关与限位板连接;所述的第一限位开关为用于控制吊钩上下限位的限位开关”。

现有的行车在操作过程中,无冲顶保险装置,行车吊钩容易发生冲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操作上斜吊时,卷扬机上的限位开关易失灵;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保险行车,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开关和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从而使行车增加一道保险装置,降低行车吊钩冲顶事故,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二、确定发明构思

发明构思是为解决某一技术领域中存在着的某一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来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三步法”进行创造性判断的实质在于重构发明过程,根据现有技术的情况衡量其是否做出了智慧贡献。而在重塑发明过程中,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申请人形成发明构思、产生改进动机的基础,是申请人最容易获得发明的最佳起点①朱仁秀.体会发明构思,把握发明实质[J].审查业务通讯.2014(08):1-6.。因此,首先需要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进行确定,然后分析对比文件的发明构思,并将其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1.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分析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行车中无限位开关和有限位开关易失灵而导致的吊钩冲顶的技术问题。

采用的技术方案:采用双重保险,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开关和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中的限位板穿在吊钩两边的钢丝绳中间位置,第二限位开关与限位板连接,控制吊钩的停止,避免行车吊钩冲顶。

工作时,当吊钩上升时,吊钩顶部移动到一定高度碰到限位板时会触动第二限位开关动作,使得吊钩的运动自动跳停,从而避免行车吊钩冲顶;由于限位板位置穿在吊钩两边的钢丝绳中间,操作上斜吊时,也不会造成行车吊钩冲顶。

因而,其发明构思概括为:通过在行车上设置双重保险,即设置第一限位开关和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在行车工作时利用第一限位开关和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中的第二限位开关控制吊钩自动跳停,从而解决了行车吊钩冲顶的技术问题。

2.对比文件1 的发明构思分析

【对比文件1】涉及一种电动葫芦限位装置,现有的限位装置通常安装在卷筒的边上或者电葫芦的壳体上,此种结构的限位装置体积大、成本高、且灵敏度低、易失灵。因此,需提供一种灵敏度高、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且不易损坏的限位装置。

对比文件1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限位装置灵敏度低、易失灵的技术问题。

对比文件1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将限位装置固定在钢丝绳上,限位装置中设有两个限位开关,且两个限位开关倒置安装,从而使复位弹簧长时间处于不工作状态,不易疲劳,提高灵敏度;并将一个限位开关串联到电葫芦的上升电路中,另一个串联到电葫芦的总电路中。

图2 为组合体横截面示意图

工作时,如果起吊过高,吊钩将顶住顶板3 向上运动,此时顶板3 顶住触头2,这时限位开关5 工作,使电路断开,电葫芦停止工作;如果限位开关5 失效,顶板3 继续向上移动顶住触头8,限位开关6 工作,使总电源断开。

因而对比文件1 的发明构思可以概括为:通过在钢丝绳上固定限位装置,并将限位装置中的两限位开关倒置安装,解决了限位装置灵敏度低、易失灵的技术问题。

3.对比文件2 的发明构思分析

【对比文件2】涉及一种半门吊,现有的半门吊都是由一个行程开关来控制,这样当行程开关坏掉后,吊钩会不受控制继续往上拉伸,直至钢丝绳被拉断,导致所吊重物坠落砸伤工人。因此,需提供一种能确保行程开关坏掉后吊钩不会继续上升拉断钢丝绳的半门吊。

对比文件2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行程开关坏掉后吊钩继续上升的技术问题。

对比文件2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横梁1 一端安装一个碰杆3,另一端安装一个行程开关4,行程开关4 与碰杆3 通过钢丝绳相连,穿过吊钩5 的钢丝绳一头与横梁1 相连,另一头与安装在变速箱2 上的钢丝绳滚筒6 相连。

图3 结构示意图

工作时,当以前的开关坏掉致使吊钩5 继续上升的时候,吊钩5 由于勾住碰杆3,使得碰杆3 与行程开关之间的钢丝不再拉紧,行程开关4 会断开,从而使得吊钩5 停止上升。

因而对比文件2 的发明构思可以概括为:通过设置两个行程开关,并将一行程开关与碰杆相连,解决了当只设有一行程开关坏掉后吊钩继续上升的技术问题。

三、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在实际审查中,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从检索获得的对比文件中进行选择确定的,针对本发明申请权利要求1 的技术方案,审查员通过检索获得了上述两篇最相关的现有技术,即对比文件1 和对比文件2。

1.发明构思对比分析

从权利要求1 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来看,通常会认为本发明中体现发明点的主要关键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该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支架、限位板、以及第二限位开关,限位板穿在吊钩两边的钢丝绳中间位置,第二限位开关与限位板连接”;而对比文件1 公开的限位装置与本发明中的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的结构非常相似,对比文件1 中也是通过顶板来触碰限位开关致使吊钩停止上升的,如果只关注权利要求1 的特征部分,此时对比文件1 已公开了本发明权利要求1 的上述主要关键技术特征,而对于其他的区别特征,例如行车梁、第一限位开关和导绳器,这些均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从这个角度来说,采用对比文件1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似乎没有什么不妥。而对比文件2 中设置的行车开关和碰杆组成的限位组件与权利要求1 中的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结构不同。由于对比文件1 公开了与本发明相同的关键技术特征,且相对于对比文件2 公开了更多的技术特征,因此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通常会选择对比文件1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但是,通过分析本发明的发明构思、重构发明过程能够发现,申请人为了避免由于行车无冲顶保险装置或仅有一个限位开关易失灵,而导致行车吊钩发生冲顶,因而想在行车中再增加一冲顶保险装置。而基于此构思,在行车上设置了双重保险,即设置第一限位开关和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其中第一限位开关为原有的用于控制吊钩上下限位的限位开关,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为新增设的一道保险装置,从而形成了权利要求1 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那么,从整体上来看,申请人对现有技术改进的起点应该在于采用了双重保险装置,也就是通过在行车原有的保险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并对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的结构作了具体的改进。然而,对比文件1 虽然公开了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的具体结构,但对比文件1 明确表示为了避免在电动葫芦的卷筒上设置限位装置易失灵,从而在钢丝绳上固定设置有限位装置(也就是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因此,若以对比文件1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想到再增加一限位开关,并将其与导绳器连接,因为这不符合常规的思维逻辑。而当选取对比文件2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由于对比文件2 公开的半门吊也采用了双重保险装置,其也是通过在原有的行程开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限位组件,即设置有另一行程开关和碰杆,并将该行程开关与碰杆相连,从而解决了当只设有一行程开关坏掉后吊钩继续上升的技术问题。根据上述发明构思对比分析发现,以对比文件2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来获得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最为容易,其改进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也非常明显;虽然对比文件2 中新增加的限位组件与本发明的吊钩上移控制限位组件的具体结构有所不同,但在对比文件2 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1 的技术启示来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获得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最容易的,也更符合申请人开展技术研发的逻辑思维。

2.案例启示

在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选取时,通常会过多地关注技术特征,经常将权利要求中特征部分记载的技术特征作为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将其认定为发明点,也就容易将是否公开这些特征作为选择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主要参考因素,从而容易造成最接近的现有技术选取不当,进而导致审查结论的偏差,引起申请人的争议。而发明构思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产生的、体现发明智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活动;其实质上体现了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四个方面,因此,基于发明构思来选取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才能够把握好整体原则,从多个方面整体考虑,选取符合思维逻辑改进的技术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而对创造性作出客观的判断。

具体到本案,当将公开了本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且公开的特征也较多的对比文件1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会发现该对比文件1 根本无法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起点,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存在对该对比文件1进行改进的动机,那么该对比文件1 不适合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此时应当避免选取该对比文件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由于发明构思是创造性评判过程的核心,因此应当从发明构思的角度选取对比文件2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此时给出的创造性结论会更为客观,也更容易让申请人信服。

四、结 语

本文从发明构思的角度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选取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在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选取时,并非是公开技术特征越多的文献就适合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而是需要注重对发明构思进行比对分析,应当站在申请人的角度,把握发明构思,重构发明过程;在实际审查中,若未基于发明构思进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选取,很容易忽略技术问题这一影响因素,只关注技术特征本身,从而导致将技术方案割裂,对技术特征进行简单、机械的对比,忽视了创造性判断的整体原则,进而可能会造成创造性的评判出现偏差。

猜你喜欢

行程开关吊钩本发明
大吨位起重吊钩装置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一种自动化皮革绷板装置
PVC聚合用热稳定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超高强铝锂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沈阳地铁九号线客室车门安全环线故障分析与优化
专利名称:一种铜或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精炼用精炼剂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门行程开关故障分析及改进方案
运用零阶优化的吊钩参数化模型有限元分析
基于PLC的小车自动选向和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Q48 悬链式抛丸清理机爬坡吊钩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