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则徐精神内涵及其现代教育应用

2019-12-27钟田田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林则徐精神教育

钟田田

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不仅是推动当时社会发展的力量,而且对当今社会仍然有着巨大的启发借鉴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历史人物身上发掘精神内涵并作好现代转化,是新时代我国创新教育资源、传承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林则徐,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他组织的虎门销烟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维护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林则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是新时代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资源;因此,需要做好保护、开发、转化、应用的工作。

一、林则徐精神介绍

(一)爱国奉公的精神

强烈的爱国精神是林则徐精神最为宝贵的内容。清朝自雍正、乾隆始,鸦片泛滥,导致大量白银流失,吸食鸦片也极大损害了人民的健康。鉴于此,林则徐怀着忧国忧民的思绪上书:“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他的话惊醒了颟顸的道光皇帝。受命查禁鸦片后,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赶赴广东,与鸦片贩子斗智斗勇,成功收缴烟片19 187箱又2 119袋并在虎门海滩销毁。林则徐与邓廷桢积极布防,屡次挫败侵略者的军事挑衅,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鸦片战争失利后,林则徐被道光帝流放至伊犁。在前往伊犁的途中,林则徐仍忧国忧民,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1]这不仅是林则徐真实的写照,也是其爱国精神的凝练表达。

(二)勤政爱民的精神

林则徐自考中进士后,宦海浮沉,其中不乏钦差大臣、总督、巡抚等显赫官职。然而,无论所任何官、所居何地,林则徐在任期间均体现了其勤政爱民的思想。道光三年(1823),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期间,致力于考核吏治,审理案件,改革审判程序,了解案情原委。在数月间,清理了绝大部分江苏历年的积案,还老百姓一个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赢得了江苏民众的爱戴,被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人尽皆知,殊不知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专家。他一生参与过多项重要的治水工程,并出版了《北直水利书》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文献。即便是在流放伊犁期间,林则徐也时刻以百姓为念。他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推广坎儿井与纺车,被新疆人民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三)清廉自律的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传世名联,也是林则徐对自己的要求。清中期以后,官场风气大为恶化,贪污腐败盛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中,林则徐不仅做到了独善其身,更严格要求下属。凡林则徐所到之处,官场风气必为之一振。道光十年(1830),林则徐赴任湖北,在途中便发布了《由襄阳赴省传牌》。传牌中不仅明确要求“所雇船只,系照民价,自行给发”,更指出“倘有借名影射,私索脚站规及一切供应者,该地方官立即严拿惩办,不得稍有徇纵”。林则徐尽最大努力做一个清廉的官员,绝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连鸦片贩子也不得不承认“林钦差的手没有被贿赂玷污过”。

(四)勇于开拓的精神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发展迅猛,逐渐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与科技的落后。清朝当时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最终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作为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却有着较为开放的思想。他在与西方的交涉中逐步认识到西方船舰利炮的优势和中国的落后,随即有意识地搜集外文报刊、书籍并进行翻译,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西学东渐的历史上发挥着先导性的作用。林则徐不仅组织编译了《四洲志》《国际法》等西方著作,更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出勇于开拓的精神,这也是林则徐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林则徐精神内涵的现代教育应用

(一)学习林则徐生平事迹

林则徐作为封建时期官僚的典范人物,在社会主义时代,他的精神仍然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与价值。林则徐精神对新时代好干部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林则徐精神中的清廉自律,更是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与清廉干部培育中的宝贵财富。林则徐精神是在林则徐长期的为官生涯中逐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在林则徐的各项事迹中,如在江苏、湖北等地任上所体现出来的勤政爱民精神,在广东任上所展现出来的爱国奉公精神。因此,开展新时代教育工作时,必须将林则徐生平事迹的学习作为基础性内容,让学生对林则徐的生平经历以及主要事件有清楚的了解与认知。近代以来,关于林则徐的研究日益增加,学术界出版了不少林则徐的传记。教师在语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中要多读林则徐的传记和诗文,从中了解林则徐的生平,感受林则徐的精神。

(二)加强林则徐精神解读

林则徐作为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其思想自然会受到历史环境的制约,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此,必须以林则徐思想的深入解读为前提,突显林则徐精神的价值。首先,组织专家学者对林则徐思想进行研究总结。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前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具体到研究领域,多以历史史实的研究为主,在林则徐思想、林则徐精神的阐释中仍然存在不足。为此,各地在发掘林则徐精神的时代价值时,必须以研究为导向,对林则徐精神进行提炼,使其具有系统性。其次,做好林则徐精神的现代转化工作。林则徐精神具有时代性,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去粗取精,这是突显林则徐精神教育价值的必然要求。以爱国奉公精神为例,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具有很强的忠君意识。因此,需要将传统意义上的忠君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忠诚,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创新林则徐学习路径

林则徐精神在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是构建校本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则徐精神的教育价值,必须创新林则徐精神的学习路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3]首先,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感受林则徐精神。单纯的理论学习枯燥且抽象,因此必须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实地,在具体环境中感受林则徐精神,提升林则徐精神学习的吸引力。福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里有大量与林则徐相关的文物、史料,且采用了史迹与主题相结合的展陈形式,能在学生深入了解林则徐及其精神的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其次,林则徐纪念馆是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林则徐纪念馆可以“走进林则徐”为主要教学内容,打造集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一体的特色基地,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创新学生学习林则徐及其精神的路径。

三、结语

爱国奉公、勤政爱民、清廉自律、勇于开拓是林则徐精神的集中表现,时至今日,仍然绽放着熠熠光辉。在新时代教育工作开展中要突显林则徐精神,引导学生从林则徐精神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格。

猜你喜欢

林则徐精神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拿出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