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导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12-27冯秀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儿童

冯秀娟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第二小学,广东深圳 518105)

阅读书籍或者是电子文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内部资源的过程。有相关的科学研究证实,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断积累庞大并且复杂的数据库,其中包括对文字、数字、味道、线条等信息的记忆,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具备超强的海量资料储存和处理功能。但前提是需要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即教师需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开心、愉悦、开放的阅读氛围,如此,他们的思维才能持续发散,快速记忆教材中的知识。

1 激发儿童语文自主阅读兴趣的必要性

首先,激发儿童语文自主阅读兴趣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儿童对于抽象的文字、符号等信息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并不高,但是对于具体、形象、生动的信息,探索兴趣浓厚。所以,在教导学生语文阅读时,一定不要仅仅关注儿童对于纸质文字材料的学习,而是应当结合其他的方式对教材文本进行转化。其次,通过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更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小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小学生实现综合、健康发展。当今时代,以及未来的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了质量上。这一时代的“人才”并非是指文化知识一个方面掌握牢固的人,而是能够在综合领域均衡发展的人。其必备的一项意识就是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而该次阅读教学的探讨中,恰恰可以帮助提升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提升意识。

2 激发儿童语文阅读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结合语文教材文本,创设角色扮演课堂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之时,充分考虑到了儿童在每个阶段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水平,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让教材中的课文篇幅逐渐增多,并且插图也随之有所改变。这些都是为了充分满足儿童对于阅读的需要而做出的教材删减。另外,能够被教材选编者选入课文进行教学的作品,足以窥见其作者的文笔精妙以及所融入的思想感情之细腻。所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充分感受教材文本魅力的方法之一,就结合儿童对于表达和表演的心理需求,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构建一种宽松、愉悦、开放的阅读教学氛围,从而帮助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生活的所迫让她拖着疲惫、幼小的身躯来到大街上售卖火柴,但是最终却难逃死亡的命运。有的电影爱好者也曾根据这一故事情节,自主创作动画电影《卖火柴的小女孩》,所以,教学此课时我们不妨先让孩子们看一看这一动画电影,然后在调动儿童对于课文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利用课下的时间做足角色扮演的准备工作,那么课堂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孩子们率真的表演了。而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人物角色,并且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编和改写,从而赋予课堂《卖火柴的小女孩》情景剧新的灵魂。

2.2 创设良好的问题探究氛围,活跃儿童思维

问题探究,又可以成为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引导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更是如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诱导儿童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不仅可以发散儿童的思维,打破传统教条主义下形成的僵化思维模式,更可以让提问带动整个阅读教学的氛围,促进小学生综合阅读思考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时,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出趣味性和探究性强的教学问题:“将重量相同,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两个物体,从同样的水平高度抛下,大家大胆猜想一下他们会同时着地还是会先后着地?”如此,从课堂教学的伊始,就在孩子们的大脑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再告诉孩子们“答案就在课文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从而,有效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天真的个性就会促使其“按图索骥”,那么当阅读完这篇课文的时候,他们也就会明白这一科学道理了,即“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是同时着地的。”虽然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在与儿童进行沟通、讲解,但是,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才是这个课堂实际的主人,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被带动起来,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

2.3 组织儿童动手绘画,深入体会阅读材料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有时一些新鲜奇特的想法,总是可以带给教师和同学们很多快乐,另外,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是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为其将来写作教学中树立独特的写作风格,写出超现实主义的美文奠定基础。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可以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关键是在于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笔者在教学中就曾结合着小学生对动手绘画的心之向往创设过“读后绘我所想”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结合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将自己阅读到的文本信息经过大脑的构思转变为具体、直观、生动的图片信息,不仅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更使得阅读教学寓教于乐,帮助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通过预习、备课我们可以知晓这是一篇回忆性质的文章,记录了自己与母亲的生活点滴,虽然琐碎,但是可以感受到母亲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儿童在阅读之后,将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几个故事片段以绘画图片的方式表达出来,看哪位学生能够最符合作者的“心意”,并且要求孩子们绘画完之后,能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解自己如此绘画的原因。以此来促进儿童阅读兴趣提升的同时,更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2.4 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充分拓展阅读见识

课内的教学资料远远不足以满足孩子们对阅读的需要,并且当他们将教材整个阅读过一篇之后,将很难再带着新鲜的兴趣投入到教材中,所以,一则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二则为了拓展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就需要充分利用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具体来讲,如《伊索寓言》《成语故事集》《海底两万里》《格林童话》《意林》等书籍,都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此外,阅读还应当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具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如今天阅读多少字,需要从文本材料中知晓什么知识,而不能盲目阅读,浪费时间。所以说,良好的课外阅读教学引导和拓展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孩子们成长阶段中的黄金时期,可谓千金易得而良机难遇。所以,把握住这一教学的有利契机,关注孩子们的语文阅读学习成绩的提升,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该文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见解和感受,从四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粗略分析,希望可以对优化阅读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儿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