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育“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19-12-27刘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方技能型专业技能

刘杰

(湖南省永州工贸学校,湖南永州 425300)

依据国家现阶段的课程标准规定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有关决策,将校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助力人才的基础条件。需要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机制建立起来,进而在合作中获得供应的目标。这也是给院校教育提出的全新挑战,也是人才培养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目前我国多数院校在办学期间,都处于一种与企业合作的路径探索阶段,由于该教学模式正经历初期发展,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将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建立,进而在校方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究中,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1 “现代学徒制”优势作用

1.1 “现代学徒制”梗概

现代学徒制其实际就是学生拜师学艺,而且师徒之间的关系紧密情义较深。依据我国的传统习俗,提倡尊师重道。但目前工业化的社会发展,人们对学徒制的概念以及实践应用了解逐渐减少,在院校中采用集中授课的班级形式就会将学徒制的基本模式忽略。但是班级授课制度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重视对理论基础的学习在实践应用环节还存在着很多的缺失。

1.2 “现代学徒制”发展

我国在早期的工业、纺织业发展阶段由师傅领导徒弟进行技艺学习兴起,到现阶段几乎不见踪影。而是根据班级授课的制度呈现出一种革命性的变更。职业教育产生之后也就形成了现代学徒制,这两种制度有效融合不仅能满足人才发展的基本需求,也符合我国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规定,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授课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培养,学生能够在职业教育阶段,获得更多的实践练习的机会并取得国家认可的学位证书,脱产学习的理论培养环节不再着重考虑,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显著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2 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技术人才的要点内容

2.1 校企管理共同进行

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就是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依据现代学徒制度的模式,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会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在企业实习期间获得专业技能时间联系,所以在这个教学模式之下,企业与学校是紧密联系的。企业依赖学校的老师教育与约束,学校则重视企业中的“师傅”引导作用。所以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的制度,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在对一线实践工作开展期间,实现一种现代教育的相对平衡,对此不同的教育机构以及合作企业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

2.2 根据市场经济需求设置专业

职业院校开展有关专业不仅是为了突出办学特色,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专业基础。所以在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之下,需要依据市场的基本导向,根据社会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开展全新的专业并淘汰落后的专业内容,就能保证院校的就业率以及学生满意程度的提升。因此校企合作阶段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将人才发展需求以及产业类型充分了解,按照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结合地方优势特点

我国地方院校都具备自己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阶段,为了给企业输送“有用”人才,校方需要将地方的产业经济充分了解。比方说对于游戏诶工业经济不太发达的区域,找一个能促进学生进步的企业并不简单。所以校方可以开设创新培养路径,创造与一些企业基础的条件。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成熟的产业来讲,首先是其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多,另外就是企业内部往往就有专门的师傅,跟这样的企业进行合作培育技能型人才,就会使得学生在接触职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技能提升与未来发展进步的空间。

3 校企合作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条件

3.1 强调对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对于职业院校来讲,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将教师的团队建设加强。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之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企业也同时加强师傅的专业水平提升,就会将该制度模式的有效性。所以学生在进行实训期间,需要校方作为监督对象,将双方的师资团队建设水平加强。校方挑选教师中的精英人物,尤其是具备竞赛经验或有过岗位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展更加专业的技能课程讲解,以自己的良好作风与专业基础引导,就可以将这部分人作为学生的师傅。由于师傅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较为突出,所以在操作技能、职业道德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模式对其进行业务能力夯实,这样就能在校企共同提升的基础之上,将教学理论、专业技能培养的途径拓展。

3.2 开展校企共同培育人才模式

我们国家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从一些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专业学生情况来看,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下,能够将自身的技能实践技术增强,通过师傅的引导加强自己的职业综合素质就能满足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能会社会产业发展做贡献,所以开展共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对未来学生的待遇以及发展空间都有着积极作用。

3.3 建立定向培养的策略

现代学徒模式需要将产业需求与教学工作进行连接。但是一般的校企联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也不太明显,由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有待加强,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生。而加强定向式的教育培养策略,就能将招生与招聘同步进行,学生不仅获得入学资格,在参加职业也有直接进入某些企业的机会。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不仅要对学校的规范制度遵守,也要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的学徒,也是未来的优秀职工,这样比单纯的校企合作更进一步的教育模式,就会将企业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加强,着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3.4 强调社会竞争模式的创新培养

在于企业进行合作期间,为了更好地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校方可以适当地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岗位职责要求。企业的工程师、专家适当地给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学校教师完成考核之后确立学生的培育计划,就能将学生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共同提升。学生在对专门的师傅学习期间也能了解到岗位资格证书的需求实际,那么就会提前做好准备。

3.5 加强对课程内容开发利用

创新课程培养模式将教材以及课程内容革新,就会将其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精密性加强。所以校方在制定教材期间,需要在利用基础教材的同时,根据合作企业或产业实际的需求,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尤其是一些内容需要经过修改之后才能与原有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教师的学案、PPT 课件等都可以使用一体的教学光盘,另外一些技能实践的有效性内部教材,也需要教研人员的加强研发。

4 结语

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应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的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共同提升。因此校方需要加大合作培养的力度,强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校方技能型专业技能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当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探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