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汉言语礼节语言定型差异的文化阐释

2019-12-27尹洪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恭维礼节价值观

尹洪雪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 014000)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而又复杂的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承载和反映着本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民族文化强烈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阐释俄汉言语礼节语言定型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文化层面上来寻求原因。笔者认为,文化差异是导致俄汉言语礼节语言定型差异的根本原因,该文将从俄汉两民族的社会意识、文化习俗、民族心理、价值观差异等方面来探讨语言定型差异。

1 社会意识差异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在该文中,我们只探讨对俄汉言语礼节差异产生影响的那部分社会意识。以俄汉称呼语为例,在俄语称呼语中,亲属称呼运用不是很多,而使用名字作为称呼语则非常普遍,可以说,这与俄罗斯人的平等意识有关。而在汉语称呼语中,名字称呼的使用不如俄罗斯广泛,亲属称呼却非常发达,与此同时,人们还惯常于用职务来称呼某人,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血缘关系和社会地位赋予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称呼语中明显流露出了中国人的等级意识。

俄罗斯文化受东正教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平行格局”的社会意识占上风。东正教教义中这样规定:在上帝面前,每个人的地位和权利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待。因此,俄罗斯人骨子里认为,人人生来平等,没有等级贵贱之分。而中国文化由于受古代封建宗法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讲究“尊卑有等”“亲疏有序”,中国人有着深厚的等级观念和唯上思想,注重臣对君,子对父,下对上的绝对服从。

2 文化习俗差异

不同的民族,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条件下,形成了反映当地各种风土人情的文化习俗,而不同的文化习俗又影响着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形成。谈到汉语中的问候语,我们熟知这样一种语言定型,即中国人很喜欢问候:“你吃了吗?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候方式,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入侵从未停止。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其有限,靠天生活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所以能否吃饱穿暖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在饭点时间,人们会经常这样问候。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人们仍喜欢问候:“你吃了吗? ”,这个时候,人们并不是真正关心你有没有吃饭,只是一种惯用的问候罢了,但如果这样问候俄罗斯人,他们会感到很奇怪,以为你要请他吃饭。可见,两民族对同一言语礼节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

除此之外,俄汉两民族在恭维语方面也存在一些文化习俗差异,比如,中国人经常喜欢恭维他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等,被恭维者往往对此欣然接受,而这样的话语在俄罗斯的传统信仰中是绝不允许说的。若魔鬼知道某人身体健康的话,就会剥夺其肉体和灵魂,听到类似的话,他们会说“Тьфу-тьфу, чтоб не сглазить”(呸呸呸,这可不能瞎说)一类的话,以消灾避祸。

3 民族心理差异

民族心理是指某个民族、社会群体或个人表现在文化、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思维、思想等特征的总和。可以说,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在对待同一个事物或现象时的心理反应是否一致,由于俄汉两民族的民族心理不同,所以双方对礼貌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这点直接体现在俄汉言语礼节的构成和使用上。

中国人对礼貌的认识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贬己尊人、视谦虚为美德的心理。在汉文化中,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出谦虚的态度,这样才符合价值标准。以俄汉恭维语为例,汉语恭维语相比较俄语恭维语而言,具有委婉、间接的特点,这与中国人的谦虚特质有关,在恭维应答语上,中国人也是更倾向于以自谦的方式拒绝恭维,或者将赞美转移到对方身上。俄罗斯人则没有这样的谦虚意识,常常接受恭维,并感谢对方,他们对于中国人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认为他们很虚伪。其实不然,两国人的做法都是出于礼貌,只是民族心理的不同,导致他们对于礼貌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4 价值观差异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体系,这在无形中控制和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所以文化冲突和碰撞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受“天人合一”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集体主义”价值观盛行,人们对集体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依附感。而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受东正教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注重个人价值的发展和实现,“个人主义” 是民族价值观念的核心。

在中国,人们的集体主义感非常强,特别重视家庭关系和社会地位,在文化传统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结构,言语礼节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称呼语中的职务和职业称呼使用较为频繁,亲属称呼内部结构细致而复杂。而对俄罗斯来说,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平等意识”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很少注意阶层和地位,正因如此,在俄罗斯,亲属称呼没有名字称呼运用广泛。

同时,中国人认为大家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所以在与熟人见面时,他们会经常问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比如:“去哪啊? 干吗去啊? ”等。而在俄罗斯,人们经常这样问候:“你好,最近怎么样?,有什么新闻吗?”等,然后再问一下对方关于生活、工作、学习等平常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般不会涉及个人隐私,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秘密,其他人无权干涉。很显然,俄罗斯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着问候语语言定型。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赞赏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不提倡个人突出,中国人习惯掩饰锋芒,毕恭毕敬的低调处事,对别人的称赞往往显露出羞怯的心理,总要谦虚几句。但是,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却恰恰相反,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俄罗斯人更喜欢突出自己优势的一面。

5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二者相辅相成。文化差异决定着语言定型差异,由上文得知,社会意识、文化习俗、民族心理、价值观等文化差异决定了俄汉言语礼节语言定型差异。因此,为了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我们不仅要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还要多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从而为中俄两国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加良好而畅通的环境。

猜你喜欢

恭维礼节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为何恭维让我们不舒服
A well-respect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恭维为何让我们不舒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探病礼节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