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暴力对儿童行为不良影响的探析
——以国产动画为例

2019-12-27杨铭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动画片暴力

杨铭茹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综合素养学部,广东广州 510970)

1 动画暴力的特点

首先,动画暴力是一种幻想暴力,它有别于现实暴力,是通过绘画与动画制作技术展现出来的,不会对施暴对象产生实际伤害。幻想暴力使得动画中的打斗场面能够得以酣畅淋漓地呈现,增强对观众的感染力,同时也容易导致低龄观众混淆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中的暴力后果,在预估实际暴力行为后果时出现偏差。

其次,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往往会采取特殊的表现手段以弱化暴力内容的真实程度,即去真实性。这些特殊的表现手段包括:在人物设定上,将施暴者或施暴对象一方或双方设定为非人类角色;在道具设计上,偏好选择动画效果更为炫目的“超能力”或暴力真实度较低的武器;在场景设计上,大部分动画会采用艺术处理的方法保证观众良好的观感,并提升场景的表现力。

最后,动画暴力相比于其他传统的暴力形式,在性质上除了有“正义”与“邪恶”之分,还具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诙谐暴力”性质。所谓“诙谐暴力”一般是指发生于同一阵营角色间的、以暴力形式表现出的“内讧”,以达到搞笑或讽刺目的的方式。“诙谐暴力”的出现能够充分渲染动画作品的娱乐性,但是对低龄儿童来说可能是一个过于复杂、难以解读的信息,“无厘头”式的幽默带来的往往是儿童对暴力行为的误读。

2 动画暴力对儿童行为形成不良影响的表现

由动画暴力引发儿童模仿的表现不在少数,从动画暴力对儿童行为形成不良影响的表现形式上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2.1 语言暴力

熟悉热门动画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就意味着能与同伴产生更多的共同话题,就更容易融入团体活动中去,而充满动画角色特征的口头禅以及有趣的经典话语就十分容易成为儿童学习的目标。但是,这些看似诙谐幽默、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往往包含了儿童所不知的暴力与侮辱的含义。久而久之,这就造成了现实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儿童口中出现与他们年龄、身份不相符的不文明用语,甚至于脏话连篇、“粗口成章”。

2.2 财物损毁暴力

财物损毁暴力,是指故意造成财物受损或毁坏,借以表达自身威胁与不满的行为。动画的题材为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提供了不同的行动方案与思考角度,当人们遇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与困惑时,甚至会发现自身的境遇同某一动漫情节有着相似之处,并倾向于借助动漫中所讲述的道理与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而个别题材会对不适宜的受众造成行为、思维方面的错误示范与负面引导。

2.3 肢体暴力

肢体暴力,是指利用肢体本身或其他带有威胁性的物品进行攻击并造成自身或其他生物受伤的行为,也是最为常见和影响最为严重的暴力行为之一,语言暴力与财物损毁暴力往往贯穿于肢体暴力的过程中,是动画暴力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最终表现形式。2013年,三名儿童在玩耍时,出于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烤羊情节的目的,一名儿童将另外二人绑在树上并点火,最终导致该二人严重烧伤[1]。此案一发生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舆论纷纷指向动画制片方设置的暴力内容出现过于频繁,并且未能在演示暴力内容的同时尽到提示风险、严禁模仿的义务。也有人指出被烧伤儿童与点火儿童的父母具有不可推卸的监护责任。然而类似的悲剧并没有停止发生。2014年一名两岁半的男孩因模仿动画片《熊出没》 里的光头强,挥起斧头砍向自己的手指,导致受伤[2]。

正是由于屡禁不止的事故、意外反复发生和人们越发激烈的讨论,使得研究动画暴力对儿童行为形成不良影响的原因变得刻不容缓。

3 动画暴力对儿童行为形成不良影响的原因

3.1 动画暴力表现形式不适当

国产动画的诞生距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动画暴力伴随着动画的发展由来已久。国产动画片里程碑式的作品《大闹天宫》就是通过描述激烈的冲突场面树立了齐天大圣敢于挑战权威的形象; 葫芦七兄弟更是轮番上阵、各显神通,与妖精杀了个你死我活。如果说当时的国产动画中暴力情节没有引起儿童的模仿行为,这并不客观。为何只有在近些年,由模仿动画情节所引发的悲剧事故才逐渐频发,动画暴力才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大闹天宫》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选择真实还原暴力的打斗场面,而是利用中国传统的美术技艺、京剧配乐将暴力的打斗场面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冲淡了暴力本身,并且达到了突出齐天大圣的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而在当代量产化、流水线式的动画制作过程中,精细的情节刻画与艺术处理往往被炫目的动画特效与打斗场面所取代,一些动画作品在处理动画暴力的表现形式时存在着不适当的问题,出现了一些连成人都难以接受的动画暴力的表现形式,可以想象,这会对儿童会起到多么严重的不良影响,不但会使儿童在心理上会感到恐惧、恶心,还会以极端的表现形式在儿童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未来的行为模式。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实验中,研究者得到了现实、电影、卡通片中的榜样行为都会导致儿童的模仿,而受到奖励或不承担后果的榜样行为会比受到惩罚的榜样行为导致更多的模仿的结论。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在实验的第二部分发现,榜样行为是否受到惩罚仅仅影响儿童的模仿行为而非学习行为。因此,应用观察学习的理论来说,动画暴力的出现为儿童暴力行为的产生提供了生动而有趣的示范,这正是观察学习过程的第一步——注意过程。儿童在观看的同时能够就暴力行为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内心复述,使动画暴力以符号的形式储存在记忆当中,这一过程被称为保持过程。要达到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外部条件与内部认知都需要达到一定条件,并且需要外部监督与自我矫正来减少行为误差。当施暴过程结束,施暴者没有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又或者外界对施暴者进行了表扬、对施暴行为进行了鼓励,这在无形中就对儿童的观察学习施加了外部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的效果。这一动机过程直接制约着儿童对动画暴力的再现行为及观察学习的结果。从动画暴力公开描述的行为过程来看,行为过程越真实,儿童模仿的困难就越小,给儿童造成的感官刺激就越大,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容易使儿童在现实中产生代入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加强了对儿童暴力行为的唤醒能力。从动画暴力公开描述的行为结果来看,动画中所虚拟的暴力伤害往往要比在现实中造成的伤害小,这种设计原本出于对观众的观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剧情连续性的考虑,却造成了儿童对行为结果的预判错误。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被平底锅砸飞的灰太狼总能在下一次平安无事的出现,被抓起来放在沸水中的喜羊羊总也不会被煮熟。这对于缺乏生活经验、认知发育尚不完善的儿童来说,无疑是个极其危险的误导。

3.2 儿童对动画暴力的解读存在偏颇

动画暴力的表现形式不是其影响儿童行为的唯一原因,儿童自身对动画暴力的解读同样也影响着儿童暴力行为的内化。皮亚杰认为,生理上的成熟、由实践活动而来的经验、社会环境给予儿童的互动与教育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平衡,促成了儿童认知结构的不断同化与顺应,推动了儿童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儿童对动画暴力的解读能力也就随之变得成熟与客观。儿童对动画角色的崇拜源于转移性本能冲动和实现自身价值认同的需要。伴随认知的发展,儿童逐渐能够从多个方面入手理解角色性格,逐渐摆脱使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的困境,自身对动画角色的崇拜、模仿归于理性。当儿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后,就能够跳脱出动画的简单设定,重新审视暴力行为本身的必要性、行为过程的真实性以及行为结果的合理性。只有在具备了以上认知能力后,儿童才能够在对动画暴力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施加来自身的自我强化。在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的综合评价下,一旦示范行为不被儿童所肯定,运动再现过程也会随即停止。因此,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应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年龄越小的儿童所具备的解读能力越弱。即使是相同年龄的儿童,受自身条件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动画暴力的解读能力之间也有差异。

儿童对动画暴力的解读存在偏颇还来源于成年人,尤其是儿童监护人未能帮助儿童更好的解读动画暴力。2008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规定全国各级电视台在17:00~21:00 这一时段禁止播出境外动画片,各动画频道必须在这一时段播放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3]。大部分暴力程度较高的境内、外动画片被迫切断了同我国儿童观众的主要传播渠道,人们能够在电视上收看到的动画节目绝大多数已被低龄化的国产作品所占据,国产动画作品的播放时间更是瞄准了儿童收看电视的黄金时段。这也就难怪中国的家长早已习惯于将动画片视为无暇照顾孩子时随叫随到的“电子保姆”。正是由于不少家长对动画片的大意,未经筛选的动画片通过数字电视点播、网络等其他形式流向儿童,这其中不乏成人动画、暴力动画、恐怖动画等,直接导致了儿童受到动画暴力熏陶、影响的程度加大。即使儿童收看了健康的儿童动画节目,如果家长未能陪同孩子一起收看并及时疏通、引导儿童错误的观察学习行为,动画片中的暴力情节仍然会对儿童产生不利影响,这是由于儿童进行观察学习时,外界对示范者及示范行为的评价会对儿童产生外部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的影响,帮助儿童做出是否再现暴力行为的选择。

3.3 相关制度、规范滞后

为了应对对儿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动画暴力,确实有必要建立以年龄为基础的“内容分级制度”。早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中就提到,支持行业协会配合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和动漫分级制度。近年来,针对动画片、网游建立分级制度的两会提案也不在少数。然而动画片分级制度的出台之路却困难重重。

要出台动画片的分级制度,就意味着对国产动画片市场进一步加强管理。现如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早已将境外动画片从主要的电视媒介及黄金时段中“扫地出门”,仅靠国产动画片来“独挑大梁”,可谓是作用重大。中国动画刚刚由衰转兴、成为朝阳产业不久,虽然在理念、模式、体系等方面还不成熟,但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旦对国产动画产业的管理过严、打击面过大,就有可能造成倒逼国产动画退步的局面。虽然美、日等国早就出台了类似制度,但由于美、日动画发展已较为成熟,发展模式也与国产动画有很大不同,因此借鉴意义十分有限。在这个时候出台分级制度对国产动画究竟意味着“扶起来”还是“管下去”,任何人都难下定论。

退一步来讲,即使分级制度最终出台,其后续的执行工作仍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细化,并非能够像很多人预想的那样一劳永逸。过分束缚儿童自由选择的权利与观看乐趣,甚至有可能将儿童推向网络,造成更加难以管理的局面。

既没有前期指导性的动画片审查规定,又没有后期限制性的分级制度,国产动画想要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谓举步维艰。

4 结语

想要降低动画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需要行业自律、家长监督与发挥政府的关键性作用共同努力。成年人,尤其是家长需要建立起负责任的家庭、学校教育观念——帮助儿童正确判断动画片中的暴力情节,及时疏通与引导儿童对动画情节的观察模仿行为,为儿童所能够收看到的动画节目把好关。动画制片方应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表现剧情中的矛盾、冲突,替代“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诙谐暴力”;应当鼓励动画制作者树立起责任意识,克服金钱至上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对于政府自身,应该出台更具指导性的电视动画片审批政策,替代“一刀切”的标准,既能够给予作者创作自由,保证作品完整性,又能够达到净化动画暴力的目的;应该一手抓管理,一手抓促进,对待动画产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变“堵截”为“疏通”,促进动画产业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动画片暴力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推荐一部动画片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