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汉全席之中国饮食文化探析

2019-12-27张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蒙古汉族菜肴

张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虽然没有将“文化”二字放在一起释义,但其基本含义也可见一斑。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不只上至天文历法,下至地理万物,还更多地涉及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礼仪伦常等。它更多体现的是与政治相对的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万事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食物。从远古时期的茹毛饮血,到后来火的出现,先民们懂得熏烤食物,再到后来又发明了蒸、煮和炒等方法,烹调食物的手段不断出新,与之相对的美食也开始层出不穷的出现。中国最为出名的八大菜系也由此产生: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无论是平民百姓、皇亲贵族,还是外国使者,都对博大精深、种类丰富、五味俱全的中国美食赞不绝口,这也让我们的礼仪之邦的内涵更加丰富。

其实不只汉民族的美食,其他少数民族的美食也让人垂涎欲滴:蒙古族的烤全羊、苗族的酸汤鱼、藏族的酥油茶、布依族的五色花米饭、哈尼族的竹筒鸡、回族的面点……每一种食物都令人无比回味。这其中能够将少数民族特色和汉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当属清王朝统治者设置的“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来自努尔哈赤关于满汉两族和睦相处的进步政策。大清刚刚入主中原,统治天下的政策自然要更加得开明,无论是摄政王多尔衮还是幼帝顺治,都认可了满汉族官员地位平等的事实。在当时,汉族的官员可出入满族贵族家同席宴饮,这在元朝统治时期是根本见不到的。

与此同时,清统治者还制定了一系列有益于民族团结的政策,使得大批从关内迁入关外的汉族和当地的满族和睦相处。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的生产发展,也使得汉满两种文化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这其中不乏饮食文化的互相影响,满汉民族间的烹调技术互相融合,彼此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刚开始的满汉全席并不十分丰盛。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菜品越来越丰富。乾隆年间李斗所著的《扬州书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这也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全的文字记载。

既然是满汉全席,那么菜肴主要是由满汉民族的特色菜肴组成。满族方面以点心为主,菜肴不多,做法也十分简单。而汉菜则品类众多,烹调考究,彼此“争奇斗艳”。当两个民族的风味菜肴融合在一起时,统治者的本意就不言而喻了,这样美好的寓意,着实让人心动不已。以下是史料中有关满汉全席菜肴的具体介绍。

满汉全席分为共有108 道菜式,分为六种宴席。

1 蒙古亲藩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于正大光明殿(此殿位于圆明园中,完全依照紫禁城里太和殿复制而成的。这里既是朝会听政的地方同时又是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类钞·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一文中说:“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值颁赏食物,必之去,曰带福还家。若无器皿,则以外褂兜之,平金绣蟒,往往汤汁所沾,淋漓尽,无所惜也。”由此可见,能够参与到满汉全席中,无论是何等身份之人,都是一种幸事。宴请蒙古亲贵,菜类一定是极其丰富,不仅有蒙古族日常的饮品奶茶,也有汉族特色合意饼;不仅有爽口的小菜,也有味浓的熟食,这其中当然还有解腻的香茗。二十四个菜类,着实让人“心服口服”。

2 廷臣宴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由皇帝钦点大学士和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圆明园中)。宴时循宗室宴之礼,皆用高椅,赋诗饮酒,蒙古王公等皆也可参加。此宴的内涵不言而喻,皇帝想借此来笼络大臣,同时又是奖赏朝臣们的一种形式。此宴的规格略低于蒙族亲贵宴,菜品种类有十八种,更多的包含了汉族的饮食内容:干果类有蜂蜜花生、怪味腰果、核桃粘、苹果软糖;蜜饯类有蜜饯银杏、蜜饯樱桃、蜜饯瓜条、蜜饯金枣;前菜有鱼片有乳鸽,有莲藕有菜花,天上地下,水中陆上,无所不有。饮品当然是香茗,品后让人回味无穷。

3 万寿宴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无不以参寿宴献寿礼为荣。席间美食自然不可胜数。如遇皇帝大寿,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衣物首饰、装潢陈设、乐舞宴饮一应俱全。如慈禧六十岁大寿,宫廷于寿日前月余,即已开始准备。仅宴会所需的器皿: 需要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就达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更不用提所用的食材。整个庆典共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所上菜肴的菜名无不与“万寿无疆”有关:万字珊瑚白、寿字五香大虾、无字盐水牛肉、疆字红油百叶等。

4 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年60 岁的康熙帝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并于席间赋《千叟宴》诗一首,宴名由此而来。乾隆五十年(1786年),已经75 岁高龄的乾隆帝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宴者三千人。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这些处在古稀之年的老人能够进皇宫与君主共同品宴,实乃人生中一大幸事。有后人称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千叟宴共设置十九道菜。

5 九白宴

九白宴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为贡,即: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以此为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设宴招待使臣,此谓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后来道光皇帝曾为此作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羌岁献帝京罗。此宴共设二十种菜。

6 节令宴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例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汉族重视节令,满族入主中原后虽保持其固有的食俗,但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还需要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礼仪,因此各种节气所需要的食物,如腊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黄酒、重阳糕、乞巧饼、月饼等在清宫中一应俱全。宴会中除了以上节令食物外,还设有干果、前菜、香茗等十七种菜别。

纵观以上六种满汉全席,有菜品的设置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但无论是以何种目的举行的满汉全席,都包含了中华文化“大同”的思想,寓意深刻而美好。

满汉全席为我们展示了中华饮食的全部精髓。它代表了清王朝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满汉一家亲的重要体现。满汉全席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自身又增添了不少丰富的内容,并且重新扬名国内外,成了中华美食的经典之作。满汉全席使得中华菜系更加的完整,这对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之久,品类之盛,角度之广,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明无法超越的。中华各民族在长时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套完整的饮食规和饮食制度,为后世留存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蒙古汉族菜肴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蒙古靴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辣出火红年味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