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遗”传承探析

2019-12-26王欣欣陈宝添梁心雨邓冬梅叶卓盈吕嘉欣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

王欣欣 陈宝添 梁心雨 邓冬梅 叶卓盈 吕嘉欣

【摘 要】年例民俗活动广泛流传于湛江、茂名等粤西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来自现代的种种机遇和挑战,如:随城市化的进程,城区年例文化氛围变淡,年例的发展却也面临着文化断层的风险;湛江城区(赤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面对的挑战)本文基于一带一路下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年例的保护对策,如:迎合“民心相通”“文旅结合,以文兴旅”,建立湛江年例文化旅游村,好好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年例民俗文化,以期更好的传承年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更好打造湛江地方文化品牌名片,提升湛江年例文化的知名度。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年例

一、前言

年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粤西地区独特的传统节日,一般被认为是形成源于明朝。它是以游神摆宗台为核心,伴随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请亲朋好友而开展的群体性祭祀活动,其实质在于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沟通邻里关系。在部分地区更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年例民俗文化于2012年正式上榜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导致年例文化出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使得打造年例成为湛江最具特色的名片陷入困境。

而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城市。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根基,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年例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市要抓紧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城市的机遇,以“民心相同“为突破口,通过“文旅结合,以文兴旅”建立湛江年例文化旅游村,从而保护和发展年例,充分发挥年例作为一种民俗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并更好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和名片,提升湛江的知名度。

二、湛江年例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重视不足,发展规划滞后

政府对湛江年例现无较明确发展方向与方案,缺乏系统发展规划和建设。经过此次湛江年例文化实地调查之行,我们发现湛江的经济在发展,但年例文化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年龄在10至80岁的部分人群,大多数人表示政府对年例的重视欠缺,而年例的筹办是由所有的村社成员甚至整个年例区的居民的共同协作。并且,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湛江年例文化没有明确发展方向与方案,现以百姓村为较突出的代表。据我们对湛江政府门户网站的资料的调查,政府在年例发展与规划方面的相关文件较少,其中对于年例发展规划也没有很详细的措施,粗略提到了年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走出去。普通大众无法深切地体会到年例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性。大部分群众表示了解其中的渠道较少,尤其是城区的居民。现今湛江年例文化存在的发展与规划不明确,缺乏系统发展和建设问题,为了让这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下去,政府方面必须加以重视。

(二)节日道具复杂,工艺传承断层

年例的发展正在面临着文化断层的风险。文化断层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例将慢慢淡出历史。首先,舞狮、舞龙、飘色等多个年例项目,以及这些项目道具制作的传统手艺,仍需新鲜的血液的注入。且其技术层面的学习,需要一定的专业性。若这些手艺未能代代相传,也难以在时光中将其拾起,最终便会丢失。如今的年例,由于部分手艺的丢失,也有慢慢简化的趋势。其次,文化的断层意味着年轻一代难以接触传统的仪式以及手艺,这也会进一步加速年例在今天灭绝的进程。

人们的思想也备受现代城区生活文化“新人新事新做”的影响,年例一步步地被简化,人们对年例民俗节日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对下降。村落里的人口减少,大部分迁到城区的人选择简化年例的庆祝方式,使得村落里的许多充满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如穿令、飘色、舞狮等民俗文化活动都被简化,庆祝年例的方式变成越来越简单。

(三)生活方式变化,节日气息淡薄

城区居民的工作与年例日期相冲的矛盾,成为了城区年例文化氛围弱,年例被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调研过程中,64%的调研对象表示,各个村的年例日期不同。当工作遇上年例,迫于无假期安排,大多数居民会选择简化年例或不过年例。在走访赤坎城区居民时,我们调研小组发现大多数80、90后对自己家的年例文化的认识不清晰。调研对象中,30%的青年不清楚年例的日期,10%的青年不记得自己的老家的村名。80%的青年人在年例来临时,都会选择留在城区,让其家中的长辈会回家庆祝年例,处理年例相关事宜。问访中的绝大多数年轻人对于年例文化的仪式、民俗活动、年例的文化内涵了解不深。其中00后的情况更为严重。年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迫在眉睫。作为一带一路中的支点城市——湛江,任重而道远。

(四)基础难以配备,节日仪式受限

湛江基础设施落后历来是湛江发展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为此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驻湛省政协委员们呼吁加快补齐湛江基础设施短板。“一带一路”倡议为湛江带来诸多有机遇,特别在改進基础设施方面有着显著影响。文化的交流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承借“一带一路”东风让“年例”文化“走出去”,同时也是国家推进民生项目的政策,民心相通工作的一部分。

在湛江年例民俗活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湛江城区(赤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现象,公共娱乐设施和娱乐场所不全,夜市、商圈较少,民众的精神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部分相去甚远。在赤坎城区随机采访中,大部分的民众表示知道“百姓村”年例但是鲜少参加。“百姓村”等年例文化村公交线路少,交通不便成为城区民众鲜少参加的原因之一。在“百姓村”的采访中,村民表示,年例范围不大,靠村民自行组织搭建场地,没有足够的设施支撑大规模的年例活动。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城区民众对年例活动的参与,同时也不利于年例活动影响力的扩张。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湛江年例传承探析

(一)立足一带一路,政府凝聚民心

为了促进湛江年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政府必须要制定湛江年例文化明确的发展方向与方案。首先,政府要以“非遗”凝聚民心、重拾信心。立足“一带一路”战略理念,通过对文化自信的深化发展来弘扬湛江年例文化,只有对湛江年例文化充满信心,政府才能更好地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其次,政府可以利用年例促产业结构优化,用年例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据有关统计,仅2019年春节期间,湛江市共接待接游客603万人次,同比增长24.5%,实现旅游收入21.58亿,同比增长19.7%。其中接待外地游客299.80万人次,同比增长62.41万人次。湛江的旅游业发展势头正当,政府可以利用好自身的优势,规划建设年例文化旅游村。这样不仅解决了建设年例文化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能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湛江年例文化建设与规划,年例文化旅游村的建设既能够传承与发扬传统年例文化,又能丰富人们的生活,这一规划与建设在继承与发展年例文化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政府除了在资金上支持年例文化的,相关的保护措施与宣传也要到位,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使得民心相通,保护好独具特色的湛江年例文化。

(二)专业技艺团队培训,年轻血液接力传承

处理好一带一路中“民意相通”与年例这一非物质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即处理好如何让城区的人们参与到年例以及让更多的新鲜血液学习更专业的传统手艺这两个问题。年例文化旅游村内有专业的手艺团队,还可以采取向外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同时保证年例的传承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专业技艺的培训不仅面对当地,而且面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将年例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时代下,一些简单技艺的网上课程、线上培训等,可以达到培训效果最大化。与此同时,这个举措也能反过来为年例文化旅游村吸引流量,保证了传统项目的完整性,也保护了年例的传承。通过年例的保护获得的认同感,促进了“民意相通”部分。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在年例“非遗”文化保护中,往往是思考如何使它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与利用其本身所带的文化价值并举,这便符合一带一路中的“文化先行”。年例发源于民间,早已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首先,面对年例被淡忘的现象,我们必须从起源入手,唤醒当地人内心深处对年例的记忆。从青少年文化教育开始抓起,开展年例文化课堂,文化的花粉要散播到祖国的花朵的花蕊上去。在中小学中开展关于年例文化的第三课堂。结合地方与校本课程,让他们明白在湛江年例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進当地青少年对于当地特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促进特色民俗文化及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三)加强节日文化传承,优化节日庆祝条件

灵活调整假期,减少工作与假期的冲突。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民心相通成为一个重要的要点。在年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工作中也要讲究民心相通。年例文化被简化,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的一个原因在于工作时间与年例日期的矛盾。年例的日期比较集中,一般在于新年年初,而且同一条村或街区的年例日期是相同的。当地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例日期安排假期与调休,在年例集中的时间段里合理安排假期与调休。如在正月,是年例聚集的时间段,可以通过延长年假或者调休来安排年例假期。这一举措有利于积极打造“湛江文化特色--年例”这一旅游文化品牌和相关工作的部署,可以把湛江年例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把湛江打造成一个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品牌。

(四)完善基础设施,夯实节日发展基底

年例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湛江“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湛江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年例文化发展的现象,应搭上“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首班车,以政策带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湛江年例文化铸就坚实的基底。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和注入资金支持湛江年例文化,建设年例文化旅游村,将文旅结合在一起,不仅是当地群众,尤其是年轻一辈,让他们最大程度地了解到湛江年例文化,让湛江年例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与传承。除了政府自己出资外,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可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出资参与湛江年例文化村的建设,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来,培育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提高品牌形象。

四、结论

年例文化在湛江这片土地上仍代代相传至今,且形式愈加多样化,人们依旧会尊重老一辈人对年例浓厚感情。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年例面临着出现断层以致消失的危险。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若年例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便能利用一带一路给其带来的宣传资源,让年例文化旅游村成为湛江建设旅游城市的新助力,让更多的外来消费者了解年例,当地人也能开始注重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所以,建立年例文化旅游村,既能迎合一带一路中“民心相同”的部分,又能充分发挥年例作为一种民俗所带来的文化价值。这样一来,便兼具了对年例的保护具有保护、传承和创新的作用,不失为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都有悠久的历史,且同样兼具文化价值。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文化旅游村模式,不止是一种针对湛江年例而特有的模式,还兼具普遍性,对于其它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勤,余柳娟,传统“年例”与农民闲暇生活——基于粤西庵里村调查分析[N],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6-10

[2] 陈汉威,翁绿虹,谢雪珠, 湛江传统民俗研究——以年例为例[J/OL],2015

[3]年例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354378-5589842.html#5354378-5589842-4

[4]湛江新闻网:

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content/2019-02/15/content_2358506.shtml

[5]朱强,汪紫钰.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探究—基于华堂村的SWOT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01):12-15.

[6]江桂杏.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茂名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思考[J].源流, 2019,(09),52-5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