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2019-12-26俞一献

智富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主成分分析浙江省

【摘 要】近年来,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对中国跻身制造强国之列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利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统计年鉴,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浙江省竞争力处于中上水平,但仍存在技术创新制约,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水平;主成分分析

一、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2017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3.3%;2017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为25%左右。在发达国家,有一条“两个70%”的经济规律,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0%。当前,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巨大,是未来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浙江省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任务依然较为紧迫。这和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较低、参与全球化程度不深、发展相对滞后等情况密切相关。浙江省在《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提出,要在2020年,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提高到235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7%以上,使其比重占第三产业超过63%。

二、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分析

(一)研究方法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同时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出发来综合分析和评价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华东地区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商品经济发达,工业门类齐全。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对比性和完整性,本文共选取我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样本,即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山东、上海,重点研究浙江省竞争力水平。

依据华东地区六省2016年的统计年鉴,选取以下表2-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选取若干指标对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这是个具体复杂系统的过程,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遵循科学性原则、数据合理性、现实应用性原则。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设置3个方面为一级指标,根据构建原则,共选取10个二级指标构。

具体如表2-1所示:

(三)分析过程

首先,验证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有意义。如生产性服务业人均生产总值、生产性服务业人均工资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服务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次,将变量进行降维,寻找到三个主成分。根据解释的总方差,前三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9.80%,主成分分析效果显著。下面选取前三个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第一主成分F1,贡献率为56.184%,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它在后两个一级指标对应的7个二级指标上的载荷数都比较大,既反映了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又反映了其发展的潜力和影响因素,所以认为第一主成分F1,是行业规模及成长力因子。第二主成分F2的贡献率为21.108%,是相对重要的影响因子。它在首个一级指标的三个二级指标和高校毕业规模人数共计四个指标上的载荷数较大,可以认为第二主成分F2是社会投入与教育因子。第三主成分F3的贡献率为12.504%,是相对次要的影响因子。它仅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标上的荷载数比较大,可以认为第三主成分F3是劳动力因子。

为了算最后的主成分变量的最终取值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并根据贡献率为权重构建主成分分析模型:

F = 0.56184 F1 + 0.21108 F2 + 0.12504 F3

根据模型加权综合,得到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其排序结果见表2-2: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由表可以看出,经过对沿海6省1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进行计算得分后,发现6省1市的综合排名基本与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排名相近似。在选取的6个省份以及上海市中,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安徽的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1、2、3、4、5、6、7位。再结合浙江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水平,可以发现,从全国来看,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以及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在东部沿海地区则处于中上游水平,与江苏和山东两省相比竞争力优势还有待提高。以下是具体分析:

首先,从行业规模及成长因子来看,浙江省排在第二位,与江苏省有较大的差距,与山东省相接近,远高于其他省份。可以看出行业规模及成长因子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总量指标,反映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益于经济的总量充足,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高,财政收入高等因素。另外,浙江省有良好的地缘优势,沿海地区交通发达,浙江省外商投资排名前三。外商投资的大力提高,这为中小企业发展添加新兴活力,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资本基础。但与江苏相比,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财政预算收入约为江苏的一半,总量的巨大差距是拉开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主要原因。

其次,从社会投入与教育因子得分来看,浙江省在华东地区居于中间地位,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相当的一定的约束作用。教育水平不足极大限制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高校数量来看,浙江省有58所普通本科,包括25个民办本科,其余还有50所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08所。而江苏省有126所普通高等学校。从高校质量来看,浙江省“985”院校和“211”院校僅有浙江大学一个,而江苏省和上海分别有11所和9所,安徽省和山东省有3所,福建省有2所,均超过浙江省。其次,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人均工资处于较高水平,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人均固定资产的投入不足,远低于福建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再次,从劳动因子来看,浙江省排名虽然排名第二,但与江苏省差距较大,与山东相接近,也拉开了与其它省市的差距。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从业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就业人数来看,浙江省作为沿海城市不断吸引外省人口涌入,使得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工作岗位的供给和需求会有所偏差,浙江省需要加快推动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改革。

三、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技术创新水平偏低,受相关产业的制约。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总体偏低,大多数企业提供的只是知识和技术服务链上的低端服务产品。科技研究开发投入不足,低于发达国家。过度重视制造业领域的研发投入,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投入为引起足够重视。专业和高端管理人才短缺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的重要瓶颈是专业和高端管理人才短缺。生产性服务业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知识基础上的产业,中高级人才资源对其发展特别重要。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实现各平台联动发展。

(二)从先进省份的发展看主要差距

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比相比于上海等省份仍由差距。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的行业中,一般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属于传统服务业,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这四大类行业被划分为新兴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在创新性、运行效率等多方面都有着更大的优势。产业凝聚力较低,优化升级缓慢。缺乏有效的区域分工合作机制。受利益驱使,在其发展过程中,省内出现了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降低了集约化增长效率。行业垄断与政策限制。市场准入的障碍依然存在,某些行业虽然鼓励非公资本进入,但准入条件过高。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人为设置准入门槛,造成事实上的行政垄断。同时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同时交叉管理比较严重。交叉管理和缺位管理并存。

四、相關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充分发挥重点行业的引导作用。依托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好重点行业的指引作用,以推动我省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如以若个行业:旅游方面。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义务;航空飞行营地-建德市;“康美之都”品牌-淳安县;江山市成功创建全国5A级景区——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电子商务方面。保持义乌市“中国电商百佳县”首;加强瑞安市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的示范作用;发展建德市的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电商服务件。健康养老方面。促进上城区的健康产业体系的有序发展。实施人才战略,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实施生产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培训高层次人才。浙江省要加大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力度,减少人才引进面临的一些限制性条件,降低在各市县区的生活成本,完善外来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帮助解决住房问题,改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针对行业特点,开展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推动浙江省各地区高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提高科研能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改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建立和规范市场竞争体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加强组织保障。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三是强化规划引领。四是细化扶持政策。五是营造发展氛围。

(二)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集聚式发展,搭建城市化平台。焕发集聚区活力,进一步推动聚集化平台的发展。空间聚集会来很多有意之处。首先,同区域内的企业可以减少交通运输成本,共享公共资源。其次,可以加强企业间的沟通联动,互通有无。再次,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及时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新动态,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更新。浙江省要准确定位各区域定位,比如推动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计划-滨江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进一步推动义乌市建成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和电子商务高地,推动余杭区发展信息产业、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国家级产业拓展区。同时也大力推进特色小镇的发展,推动区域性特色经济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制造业是基础和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立足于现有优势,更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变化,努力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中间服务的市场化以降低运营成本。以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市场化进程,由市场发挥主要作用,引入竞争机制,要遵循市场规律,资源配置市场化,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转换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加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在运营方面,简化各方面手续。减少中小型企业的行政负担;在融资方面,要调动民间资本的投入经济学。扩大融资渠道。财政方面,要减低负税水平;完善市场信息网络,促进信息畅通传递。

【参考文献】

[1] 曹银莹,孙攀,刘梦洁.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市场,2016(11):63-65.

[2] 杜传忠,王鑫,刘忠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同能提高经济圈竞争力吗?——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比较[J].产业经济研究,2013,(06):19-28.

[3] 李一曼,孔翔.基于ESDA-GWR的浙江县域生产性服务业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05):969-977.

[4] 卜琎.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三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06):125-127.

[5] 单元媛,朱冰清.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竞争力分析[J].企业经济,2015(01):145-149.

[6] 王海杰,陈稳.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7(04):55-62.

[7] 席艳乐,易莹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统计与决策,2013,(04):92-95.

[8] 徐硼,聂鹏.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J].理论月刊,2011(03):160-16.

[9] 杨慧瀛.我国大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5,(24):57-59.

[10] 姚战琪.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J].学习与探索,2014,(04):93-99.

作者简介:俞一献(1994—),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经济数量分析,产业经济,金融分析。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主成分分析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