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途径探究

2019-12-26潘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融通学分普通高中

潘娆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广东广州 510440)

长久以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轨并行,独立分政。普通高中的教育被定义为升学教育,中职教育被定义为职业教育。两者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学生中考以后,分数好的都上了高中,为日后升大学做准备。分数差的好多都上了中职,所以中职是差生的集中营。但现实确实,有些学生在选择了高中以后,觉得高中不适合他,他更愿意学习一技之长,尽早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而中职学生在完成一段时间的职业教育后,觉得基础教育更适合自己。由于两者的壁垒没有打开,许多学生产生厌学,甚至放弃自己,混日子度过。如何打开两者的壁垒,使普高和职教融通,是摆在我们教育人的迫切的问题。学生中考以后,如果选择错误,还能再次选择。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一锤定音,没有改变的机会。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

1 校内课程互相渗透

课程是学校办学方向的风向标。两者课程互相渗透是指普高的基础课程内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中职学校的职业课程穿插进基础课,培养能适应社会的全方面人才。两者校内课程渗透模式是我国当前普高和职教融通的最佳模式选择,操作性强,难度最小,但融通程度较低。它的特点是彼此没有颠覆原有模式,同时适当增加普、职内容的课程。比如,普通高中 8 个学习领域中,专门设有“技术”这一学习领域,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要求学生必修 8 个学分。同样,中职层次,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

山东省齐河一中近年来尝试在普高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校采用了七种途径实现普高渗透职业教育。其中文化课上渗透职业教育。比如,上语文课,让学生尝试扮演记者、编辑、秘书、办公室职员、图书或档案管理员等不同的职业角色,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比如,上数学课,渗透会计、出纳、统计、审计测量员、采购员、营业员等相关职业技能,使当前的学科与未来的职业结合一起,为日后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2 校际合作,开设“普职融通班”

开设普职融通班,是打破普高与中职教育那堵墙最直接的方法。这种班的特点是对中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即允许部分中职生或普高生,通过一定形式,转学到合作学校读普高或中职。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这种班都与合作的中学基本相同。最终根据期中、期末考成绩和过程性评价排名,部分学生可以以成绩优秀,如愿转到合作中学插班学习。同样,在普高的融通班也能通过同样做法进入职中去参加职高考试,走职业发展道路。这样就能让学生除了中考选择,还有第二次选择机会。

浙江省宁波市对开设普职融通班做出了试点。2018年宁波市职业学校普职融通试点班的开设涉及34 所学校。其中 15 所中职学校与 19 所中学进行联合办学,开设普职融通班。范围之广,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学籍互转、学分互认

“学籍互转”,就是按照自愿的原则,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考试,划定分数线。达到分数线后,普通高中的学生可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能转入普通高中就读。两者的界限可以打破。原则上要在一年学习后进行。转入新的学校后,原学籍取消,改用新的学籍。学生转入学校后继续学习两年后,取得转入学校的毕业证书。缴纳新的转入学校的相关费用。不再缴纳原学校的费用。并享受新的转入学校的优惠政策。

相反有普高学籍的学生,如有意愿入读职业学校的,在高二结束前,每学期初或期末时,可转入任何一所职业学校入读任何专业。

“学分互认”,就是试点学校之间可以允许学生互相选修课程。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选修职业学校的课程获得学分,可以免修普高的选修课程。同理,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选修普通高中的文化课程,来免修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两者学分互相承认。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师资、课程、资源,从而达到资源最大共享。因为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一直以“高考”为指挥棒。基础学科的教师基本功扎实。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让优秀的普高教师来教授基础课,效果会更好。同样,职业学校的教师技术性强。他们更注重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这刚好能填补普通高中注重文化课,轻职业发展培养的空白。两者有机结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会浪费各自的优势资源。学生也能在两种不同的学校自由充分地吸取知识的养分。

北京市东城区首先进行“学分互认”试点。东城区普高和职业学校部分科目之间可互认学分。具体操作是东城区普高开设通用技术课,普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后,到职校的实训教室上课,由职校专业的老师讲授。学生修满规定课时,并取得合格成绩后,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一学分可作为通用技术课学分被普高认可。

4 综合高中的举办

综合高中是一种高度灵活的办学模式。它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特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综合高中是指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特色教育的因素,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办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生在高一学年按共同的文化课程上课,统一编班。学生刚经历中考进入高一,个个都精神奋发,学习积极。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未来的设想会逐渐显现。学校通过对学生成绩定位排名,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基本能预知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对是否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升入本科高校有一定的掌握。对一些学习相对困难,没把握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及时调整方向。

第二阶段是学生在高二学年学习时,可对有希望升入本科高校深造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加餐”。对文化课知识进行深度拓展,为高考做好准备。而一些学习乏力的学生可增加职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按学习兴趣、志向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选修。

第三阶段是高三学年学生要进行分类。分三种分流:普高班、职高班和艺术特长班。教师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和教学。职高班是为升入高职院校而复习教学,同时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训练。艺术特长班的教学倾向文化课的强化辅导、艺术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强化。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量体裁衣,找到适合自己升学方向。更有利于人才的定位和发展。

这种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对学校、老师都是一种考验。课程的多元化也要求老师要一专多能。学校也要有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资金和人员要落实到位。这都要上级教育部门在经济和政策上大力支持。有了综合高中这种办学模式,学生如同多把尺子,去认知自己的特点,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5 广东、广州的模式

今年广东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2018年9月1日起,《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条例》的权威解读时指出,该《条例》将职业教育延伸到了本科、研究生层次,为拓宽职业教育上升通道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搭建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立交桥”。《条例》主要亮点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办学层次上覆盖更为全面,将职业教育延伸到了本科、研究生层次,为拓宽职业教育上升通道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规范职业教育实施,将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弹性学习制度、学分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化。

《条例》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上升通道做了专门规定。《条例》规定,中等职业学校采取注册入学制度;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主要采取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考察相结合的考试入学制度。完成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届及往届毕业生,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类别考试方式进入本科学历教育。完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教育。

目前,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和专科学校学生不授予学位。但《条例》规定,职业学校的学生,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经学校考核合格的,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或者学位证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于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对于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授予硕士学位。

此外,《条例》还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可以实行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具体办法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2017年广州市也相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的第21 条规定:“以落实分类高考政策为契机,探索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探索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学分互认学历与融通机制,健全教学办法。”

综上所述,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融通发展机制。推动了高中教育普职融合办学模式改革。探索中职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根据学籍管理规定,达到相应学业水平标准后可相互转学升学,实行相同课程学分互认。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这些模式将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融通学分普通高中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什么是绥芬河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