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路径探究
——以高校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2019-12-26占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文化

占婧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职责使命,是传承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学习国际语言文化的外国语学院,更应该着力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将坚持文化自信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1 文化自信的内涵特征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1]。

文化自信内涵丰富,具有整体性、象征性和包容性等特征。文化自信是在文化主体(主要指人)、文化客体(作为客体的文化)和文化主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由文化主体对文化客体,通过系统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心理上产生的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生命力的稳定性充分肯定和深层自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主体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性功能,和人的主体精神构成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文化自信象征性体现在文化主体对客体抽象文化符号的一种精神层面理解和价值观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这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开放包容性,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和精神,辩证认识理解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学习、吸收、借鉴其优秀文化成果,并在国际跨文化比较中更加坚定本国文化自信。

2 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和战略意义

(1)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历史职责与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等学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文化自信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前提。

(2)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坚实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3)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高度凝练,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深刻诠释。唯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有实效感和内张力,才能有自信感和引领力。文化自信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新定位和新动能。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主要体现在文化自信中蕴含的文化营养和价值追求以及对自我优秀先进文化的精神坚信、前景蓝图确信,有助于高校强化思想引领、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学生对自我发展和民族发展的信念和信心,以文化自觉的力量培育崇高的政治情怀,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3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工作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趋激烈,加上受到网络次文化和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危险,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领域面临着新的复杂局面。“非意识形态化”是当前我国异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涉及面广,对社会尤其是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社会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的消解,从而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提供可乘之机,导致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理想信念淡薄、文化自觉不足和文化自信确缺失的问题,由此出现了“软骨病”和“空心人”现象。同时外国语学院学生由于长时间学习外国语言文化,接受多元文化影响,对民族文化了解不够,底气不够,缺乏必要的文化自信。目前文化自信融入外国语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坚决抵制和防范意识形态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换言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积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用文化自信正心立志,引导学生挺立精神脊梁,增强文化底气,培育文化自信,涵养文化自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加班人,从而真正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文化自信如何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下来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文化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并结合外国语学院实际进行路径研究。

3.1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高校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3.2 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要大力弘扬世代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历经伟大实践的革命文化和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融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1)课程思政有“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工作要求。一方面,“各种食物”要求从单一形式的“思政课程”转向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教育不仅局限于学院思政课程领域,同时应当积极挖掘相关专业语言课程中的文化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从跨文化教学、多元文化比较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像盐”“自然而然吸收”要求课程思政要有“味”,既营养均衡又有知有味,既达到教学目标又深受学生喜赞,关于在于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内涵理论讲出时代感、亲切感,将抽象高大上的“大道理”转化成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小表达”,这样才能入脑入心,才能有教育效果,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

(2)第二课堂呈“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人才培养不仅局限于传统课堂,更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大学生个性特征,融入青年学子的日常学习,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二课堂呈“新”,“新”体现在形式“新”颖和空间创“新”。外国语学院学生面对多元文化交融的学习环境,呈现出思维活跃、善于表达、注重自我价值表达等特点,可结合专业特点,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多语种版“文化主题”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新颖的活动,推进组建学校首支校史馆英语志愿讲解团,力争“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实现全覆盖,让学生有机会、有兴趣登上“第二课堂”大舞台。通过生动真实的参与讲述或实践体验活动,激发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长出内心的文化自信,培育滋生可贵的爱国情怀。关于空间创“新”,学院正在设计打造文化沙龙师生交流室,文化沙龙以中国文化自信为主体基调氛围,在结合英语、日语、法语、葡语等专业特点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特色,坚定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定期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创新创业、学业个性指导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共性理解和共同认同,不断升华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教师育人示“范”。坚定文化自信,让民族优秀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流”至远,必须依靠一代代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执着坚守、不懈努力、忠实传承和大力弘扬。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身作则、身正垂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文化自信的坚定引领者、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和启蒙者。要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等过程中,在多元文化比较中,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身上始终保持和洋溢着的对中国道路、对文化价值满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让学生记取有温度的共鸣,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升华、确立文化自信,真正接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熏陶和滋养,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引领者、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3.3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现实指导,教育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具活力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文化自信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和精神动力,学院要把文化自信培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内心自觉的价值认同,只有心怀文化底气、文化骨气,涵养文化自信,才能有让爱国外化于行、用勤学转识成智、把立德融入生活,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将其贯穿到自己的青春奋斗历程中,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高度、“善学者能,多能者成”有态度、“以信立身、以诚处世”有风度、“取人为善、与人为善”有温度、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德育研究的重要向度,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高校要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入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