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他”作为标准词形的历史和语用依据

2019-12-26刘绽霞

文化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词形第三人称义项

刘绽霞

关于“其他”和“其它”,长期以来一直有学者讨论,并都明确呼吁以“其他”作为标准词形。然而直至今天,许许多多的正式出版物上,“其它”仍然屡见不鲜。笔者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过“其它”应该写成“其他”,听者大多将信将疑,“一错再错”。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使用者不明白“其他”一词当中,“他”并非第三人称代词,而是指示代词,意为“别的”,而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他”“它”是人(男性)与事物的分工,那么表示别的非人事物,自然是区别于“其他”而用“其它”了。更有甚者,这一用法似乎得到了《现代汉语词典》等专业语文词典的认可。《现汉》“其它”条的释义为:“同‘其他’(用于事物)。”[1]正是这一词条,暴露了“其他”“其它”问题在汉语史上和现代汉语语用中的复杂性。

一、现代汉语中的“其他”和“其它”不是异形词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凡例》中规定:“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区分推荐词形与非推荐词形,在处理上分为两种情况:(1)已有国家试行标准的,以推荐词形立目并做注解,非推荐词形加括号附列于推荐词形之后;在同一大字头下的非推荐词形不再出条,不在同一大字头下的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只注明见推荐词形。……(2)国家标准未做规定的,以推荐词形立目并做注解,注解后加‘也作某’……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只注同推荐词形”。[2]

对比《现汉》中的“其他”“其它”词条,“其它”释为“同‘其他’”,貌似为异形词中“国家标准未做规定的”非推荐词形,然而,“其他”条下未注“也作‘其它’”,且“其它”还有一个限定条件是“用于事物”,因此,“其他”“其它”二者又不能认为是异形词。再回到“其他”条,释义为“指示代词。别的。”[3]既是指示代词而非人称代词,又何来人与事物的区分?可见,《现汉》在这个问题上,思路是相当混乱的。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对“其他”“其它”释义分别为:“其他,指示或代替别的人或事物”;“其它,现在一般写作‘其他’”。[4]《规范》也明确了“其他”作为指示代词的词性。把“其他”和“其它”作为一对异形词来处理,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并不符合今天的语用现状。

“一个词有不同的写法,词音和词义相同而词形不同,可以任意使用,不分轩轾,叫做异形词。”[5]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异形词除了书写形式不同,在语用上应是完全等价的。[注]李行健《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第2版出版说明中,认为“异形词推荐词形和非推荐词形之间存在着全等关系、包孕关系、交叉关系”,这里的异形词应该理解为广义的异形词,而一般理解的异形词仅指全等异形词。且包孕关系、交叉关系的“异形词”是否应该认定为异形词,尚且可以讨论。本文暂不展开。显然“其他”“其它”在语用上不完全相同。根据《现汉》的释义,“其它”只能指事物而不能指人,“其他”则包含了“其它”之义。在实际语用中的情形也的确如此。因此,“其他”和“其它”并不完全等价,二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形词。

二、“他”“它”的历史源流及现代语用

上文指出,“其他”和“其它”在历史上是一对异形词,而在现代汉语中不是异形词。要充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对“他”和“它”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

(一)作为指示代词的“他”

上古汉语中,“他”“它”均为指示代词,指别的、其他的。在这个意义上,“他”“它”为异形词。如《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他山之石”,在古籍当中即有“他”“它”两种写法。指示代词“它”是个假借字形,“它”是蛇的本字。这个表示“别的”的指示代词,在上古还可以写作“佗”,“佗”通“它”。金文及《说文解字》中均不见“他”,“他”应为较晚起的字形。有人认为“他”由“佗”隶化讹变而来。[6]

然而,在后来的发展中,指示代词写作“他”更为常见,尤其是用于组词时,“他”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如“他日”“他律”“他荐”“他杀”“他乡”“他用”“他指”。

到了今天,“它”只有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而没有指示代词的用法。[7]如《现汉》中“它”词条已无“别的”的义项。换言之,现代汉语中,在“别的”的义项上,已不存在“他”“它”的异形。

(二)作为人称代词的“他”

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他”是个后起意义。指示代词“别的”发展出“别人”的意义,大概发生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他”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专指人了。[8]或者也正是这个原因,从人的“他”在字频上开始占据压倒性优势。“通常认为当单独指称人的‘他’由泛指某人发展成为专指前文提到过的某个确定的人时,就意味着‘他’完成了由旁指代词向第三人称代词的转变”[9],“现在大多数学者主张第三人称代词‘他’的确立年代是在唐代”[10]。

五四时期,受到外文及翻译工作中所遇问题的影响(当然,还有解放女性等文化上的时代需要),亟需在汉语中找到分别与“he”“she”“it”对应的词。第三人称代词“她”“伊”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并存和竞争。“她”是借用了古文“姐”的字形来记写专指女性的“tā”;“伊”是甚至比“他”更早产生的第三人称代词。最终,“yī”因为在当时仅存在于方言和文言中,使用领域不如“tā”广泛而败下阵来。[11]

相应的,表示人以外事物时的“tā”则记写为“牠”或“它”,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规定“它”为标准字形。

必须明确的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第三人称“他”“她”“它”,都是“tā”的不同记写形式,而非三个不同的词。“她”“它”是有条件的分化字形,二者的指代范围十分有限,分别仅指女性和人以外的事物。这样一来,很多问题也就可以明确了。性别不明或泛指、兼指、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时,都应记写为“他”。所以,“他(她)”“他(她)们”等形式都是没有理据和存在必要的。还有动词和数量词之间的“他”,无论是“打碎他四个杯子”这类的“他”有实指的结构,还是“逛他个三天北京城”一类的“他”为虚指的结构,对于“他”“她”“它”的区分都会遭遇模糊地带,而使用统一“他”,既有理据,又有利于书面表达的规范和统一。

(三)现代语用中的“其他”和“其它”

“其他”“其它”在古今汉语中均既可指人又可指物,但是,“‘其他’的词频在古、现代汉语中均占有绝对优势”[12]。尤其是《现汉》等词典对“其它”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定后,“其他”在意义上可涵盖“其它”,反之则不成立。所以,当所指对象明确为非人事物时,才能使用“其它”;当所指不明,或为人,或有人有物时,都必须用“其他”。

如此一来,“其它”的存在就显得多余了——既然“其他”完全可以指代一切“别的”事物,又何必多一个“其它”的累赘呢?况且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分,容易导致实际使用中的混乱和错误,以及书面形式的不统一。或许正是因为此,“重要文件都只使用‘其他’(不管‘其他’后面是人、事情还是物件),而不用‘其它’这个词”[13]。

三、结论

综上,“他”在先秦为指示代词,意为“别的”;后来发展为专指人的指示代词,意为“别人”;再由此发展为第三人称代词(兼指一切人事物)。这三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均仍存在。

单独考察“它”,则其在古代最初为指示代词,但是此意义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减弱以至消失。五四以后,又重新借用“它”的字形来记写第三人称代词“tā”,以表示人以外的事物。

因此,“其他”“其它”只是历史上的异形词,而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它”摒弃。理由有二:1.现代汉语中,“它”已无“别的”的义项,而仅是第三人称代词“tā”的有条件的记写字形。2.“其他”一词当中,“他”作指示代词解,此一意义在今天仅有唯一的记写字形“他”,故不应存在分化词形。既然“其他”“其它”在今天不成其为异形词,那么,也就不存在推荐词形的说法,而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其他”是表示“别的”的意义的唯一标准词形。

猜你喜欢

词形第三人称义项
英语词形变异及其语义信息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飞行专业英语陆空通话词汇认知特点研究
记叙文写作之记事(三)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聚焦现在完成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