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19-12-26王淳民张晓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暴力职场

王淳民 ,张晓丽

(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烟台毓璜顶医院芝罘分院,山东 烟台 264000)

近年来,职场暴力(workplace violence)已成为全球医疗保健机构的重要话题,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护理学会(ICN)、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公共服务(PSL)[1]于2002年将其定义为: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或工作相关环境中遭受被虐待、威胁、攻击等事件,并影响到他们的安全和健康,主要包括身体暴力(捶打、踢、射击等),言语暴力(以谩骂、嘲笑、威胁为主),心理暴力(言语辱骂、威胁恐吓、性骚扰)。WHO指出,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比其他行业工作者承担着更大的职场暴力风险,其主要暴力来源是患者及其家属。急诊护理人员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最多的群体,职场暴力风险最大[2]。本文旨在调查烟台地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情况及其对职场暴力的认知和防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烟台地区7所公立医院(三级甲等医院4所,二级甲等医院3所)的急诊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注册护士;(2)从事急诊工作超过 3 个月;(3)了解调查目的并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未取得护士资格证;(2)急诊工作不满3个月;(3)进修护士和实习护士。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采用杨筱多的“医院职场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3],共30个题目,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情况,第二部分为急诊护士对所遭受暴力事件的描述,第三部分是急诊护士对职场暴力的认知和态度,第四部分是医院对职场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

1.2.2 调查方法 建立统一调查程序,针对调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确定相关调查要求及注意事项。问卷调查以医院为单位,采用邮寄调查法。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重录入与逻辑核对,主要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情况

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1.3%。有105名急诊护士在过去12个月内遭受过职场暴力,占55.9%,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情况

2.2 急诊护士对所遭受暴力事件的描述

105名急诊护士对所遭受职场暴力的描述显示,38人描述发生在白班(占36.2%),50人描述发生在小夜班(占47.6%),16人描述发生在大夜班(占15.2%),1人描述发生在下班后(占1.0%);23人描述发生在无同事在场时(占21.9%),82人描述发生在有同事在场时(占78.1%);21人描述发生在病房(占20.0%),32人描述发生在抢救室(占30.5%),16人描述发生在治疗室(占15.2%),16人描述发生在出诊过程中(占15.2%),5人描述发生在医生办公室(占4.8%)。根据岗位的不同,遭受职场暴力的有67名抢救室护士(占63.8%),急诊病房护士20人(占19.0%),出诊护士和EICU护士各9人,各占8.6%。施暴者中,患者占32.4%,患者家属占62.9%,探视者占1.9%,本院职工占1.0%;男性82人,占78.1%,女性23人,占21.9%;中年人60人,占57.1%,青年人34人,占32.4%,老年人8人,占7.6%,少年3人,占2.9%。比较符合施暴者当时情况的条目共12个:素质低(62.9%)、酒后(55.2%)、不合理要求被拒绝(29.5%)、等候时间长(24.8%)、认为医疗费用高(24.8%)、精神障碍(15.2%)、对治疗效果不满意(15.2%)、对医生工作不满意(12.4%)、对护士工作不满意(12.4%)、谋求经济赔偿(10.5%)、患者死亡(5.7%)、吸毒(3.8%)。职场暴力发生后护士的应对方式中,排前5位的选项是忍让回避(57.1%)、耐心解释(51.4%)、求助于保安(50.5%)、求助于同事(31.4%)、报警(29.5%)。数据分析显示,遭受职场暴力对被调查者当时无影响的有13人(占12.4%),感到气愤的占67.6%,工作热情降低的占59.0%,感到委屈的占55.2%,工作质量下降的占27.6%,不想干这一行的占27.6%,精力不集中的占27.6%;遭受职场暴力对被调查者至今无影响的有25人(占23.8%),仍感到气愤的占39.1%,工作热情降低的占39.0%,感到委屈的占35.2%,工作质量下降的占22.9%,不想干这一行的占21.9%。

2.3 急诊护士对职场暴力的认知和态度

结果显示,76.1%的急诊护士听过职场暴力,81.9%的认为职场暴力不可避免,22.3%的认为职场暴力不值得吃惊,89.4%的认为岗前培训可以预防职场暴力发生,94.7%的愿意参加职场暴力防护培训,92.0%的认为会受益于职场暴力防护培训,95.2%的认为有必要专设处理职场暴力的机构,95.2%的支持对职场暴力“零容忍”的观点。急诊护士认为可以预防职场暴力的有效措施为针对职场暴力立法(91.5%),增加保安人员数量(82.4%),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81.4%),开展宣教、倡导礼让(77.1%),针对性培训以提高职场暴力应对能力(76.6%),改善服务态度(72.9%),提高业务水平(70.7%),安装摄像头(69.1%),配备防护设备(59.6%),公安人员进驻医院(58.5%),夜间医院内工作区域保持灯光明亮(56.4%)。

2.4 医院对职场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

结果显示,42.0%的医院开展过职场暴力防护培训,70.7%的医院鼓励护士上报职场暴力事件,53.2%的医院有专门科室处理职场暴力,42.6%的急诊护士认为医院处理暴力得当。被调查者所在医院采取的预防职场暴力的措施有保安定时巡逻(67.3%),病区安装摄像头(91.5%),为值班人员配备防护设备(33.0%),保安设点值班(42.6%),候诊区为固定座椅(48.9%),夜间医院内工作区域保持灯光明亮(64.4%)。调查显示,职场暴力事件发生后医院能够依据事实公平处理、积极维护员工利益的占70.2%,能不管就不管的占27.7%,不问原委就责罚员工的占2.1%。有67.0%的急诊护士认为医院对医生和护士所遭受职场暴力的重视程度一致,61人(32.4%)认为医院更重视医生的遭遇,1人认为医院更重视护士的遭遇。

3 讨论

3.1 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情况

调查显示,近12个月内遭受职场暴力的急诊护士占55.9%,其中谩骂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威胁、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此结果与国内外研究相似[4-5]。尽管言语暴力不能对护理人员的身体造成直接损害,但研究显示他们均在短期和长期内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感到气愤委屈、工作热情降低、工作质量下降等问题[6]。身体暴力对护士的危害更大,国外研究显示,8%的医院暴力事件会造成误工,8%的受害者需要接受长期或重点治疗[7]。性骚扰占比最小,但存在瞒报的可能,国外报道显示,80%的护士在遭受性骚扰后选择不报告[8]。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女性遭受性骚扰后往往羞于开口,报告比例可能更低。因此管理者应重视此现象,维护护士的尊严和安全。

3.2 暴力事件描述

发生在夜班的急诊暴力事件最多,占62.8%。因为夜间普通门诊关闭,急危重症患者全部由急诊科处理,导致急诊科护士夜间工作无比繁忙,加之此时间段护士配备相对较少,护患沟通随之减少,护患矛盾容易积累,一旦发生恶性暴力事件,后果往往比较严重。指导护士加强与患者沟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抢救室、病房、治疗室和走廊是职场暴力的多发地点,因此,在这些地点安装摄像头是非常必要的。在抢救、出诊过程中遭受暴力的可能性高达72.4%,这可能与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情绪不稳定、治疗效果不能马上达到患者及其家属预期、患者经济状况制约以及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等因素有关[9]。急诊重症监护室有暴力行为的大多为意识障碍患者,因此,建议对这类患者进行高危险评估,加强预防。调查发现,施暴者大多为患者家属(62.9%),其次是患者本人(32.4%),男性(78.1%)、中年人(57.1%)占比也较大。被调查者认为素质低(62.9%)、酒后(55.2%)、不合理要求被拒绝(29.5%)是施暴者施暴的主要原因。施暴者在情绪低落或在酒精、毒品的作用下,自控能力下降,富有攻击性[10]。因此,护士在面对有上述特征的病患或病患家属时应尽量避免发生言语和身体冲突。护士在遭受职场暴力后易感到气愤、委屈,工作热情降低,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有离职倾向。国外学者[11]研究发现,遭受职场暴力的护士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失衡,离职倾向较未遭受过职场暴力的护士明显。医院管理者可通过教育培训、情景演练、心理咨询等手段,缓解护士的负性情绪[10]。

3.3 护士对职场暴力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显示,188名被调查者中,有23.9%的没有听说过职场暴力,可见护理人员对职场暴力的知晓率有待提高。81.9%的被调查者认为职场暴力不可避免,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护士将职场暴力视为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但77.7%的护士否认职场暴力不值得吃惊,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体,急诊护士要随时做好遭受职场暴力的准备,同时更加希望相关问题受到领导重视,以保证自身安全。89.4%的护士认为岗前培训应包含预防职场暴力的内容,94.7%的愿意参与医院组织的职场暴力防护培训。医院专设一个处理职场暴力的机构,对暴力事件采取“零容忍、不姑息”的态度是急诊护理人员的呼声。

3.4 医院关于防范职场暴力的措施有待完善

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职场暴力防护培训的需求较大,但仅有42.0%的医院开展了员工培训,远远达不到急诊护士的要求。近年来,恶性伤医事件屡次发生,科室、医院、社会都应为预防暴力事件贡献力量,有学者建议对在校护生进行防暴培训,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护士采用继续教育方式进行培训[12-13]。鼓励员工在遭受职场暴力后及时上报,采用公平的态度处理问题,对暴力事件“零容忍”,积极维护员工的利益,以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14]。北京、广州等城市均已引进香港的防暴力技能培训,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大陆地区的文化背景,制定符合国情的防范暴力行政应对策略[7,15]。

4 结语

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的现象相当普遍,而护士自身对职场暴力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意识也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对职场暴力的关注度不高,措施相对滞后。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关于职场暴力的研究较为丰富,基本形成了系统的预防应对机制。我国大陆地区在此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建议医院从管理、培训等方面着手,提高急诊医务人员沟通和应变能力,完善安保措施,秉持对暴力事件“零容忍”的态度,降低急诊科职场暴力事件发生率,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暴力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暴力和痛苦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