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9-12-26刘立轩冷晓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制药中药课程体系

李 军,刘立轩,冷晓红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015年8月,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以行业企业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双主体育人,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因此,加快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成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条件之一。制药行业是当前发展较快、相对稳定的行业之一,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作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切实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制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我院2016级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试点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1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现代学徒制是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一所开设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试点企业为宁夏金太阳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太阳药业”)。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校企双方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但发现传统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

传统课程体系满足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不同职业岗位要求,涵盖的课程很多,专业课程相互独立,理论知识过多,部分课程内容重复或脱节,限于学时教师讲解深度不够;技能教学系统性差,生产实践少,综合训练缺乏,学生所学知识不能与企业岗位对接,这就导致其就业后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进行再培训。

1.2 核心课程与试点企业岗位不能充分对接

传统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和试点企业岗位需求不能完全对接,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不仅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还阻碍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1.3 课程内容不符合试点企业需求

传统教学中,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内容未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实践环节进行调整,且缺乏针对企业各项实践技能的专项和综合训练,无法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生产的无缝对接,无论是课程架构还是内容选取等都无法满足试点企业的需求。

因此,传统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打破了传统学科教育的束缚,改变了课程教学与工作实际脱节现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学习、职业培养。按照现代学徒制基本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和学训交替,以“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2.1 课程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

课程设置应注重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标准接轨。按照就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力求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应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尤其是企业实践的比重。学生以项目化课程形式完成实践,并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个性化训练,以提高操作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制药专业人才。

2.3 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方案

课程整合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通过融合、组合、叠加等方式形成新的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采取模块化形式组合课程,有利于实现课程建设和教学双重目标。

3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专业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对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金太阳药业及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召开校企双方的研讨会,结合我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最终确定本专业对应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

表1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对应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3.2 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以金太阳药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以药品生产流程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进行分析、研讨、归纳,确定符合金太阳药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确保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对接(见图1)。

图1 专业课程和企业岗位对接示意图

3.3 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经校企讨论,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共同制订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金太阳药业等我区制药企业用人需求与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深入教授为支撑,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岗位设置充分分析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融入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构建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学徒制特点,校企共同参与构建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为5个模块:职业素养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岗位技术模块,岗位拓展模块(见图2)。

图2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职业素质模块:包括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基本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2)专业基础模块:根据学生就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3)岗位基础模块:包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事法规等课程,培养学生基本岗位能力,使其具有中药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熟悉中药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4)岗位技术模块:包括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生产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项目化教学课程,是针对不同职业岗位设置的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这能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5)岗位拓展模块:包括岗前教育和岗位拓展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合作企业岗位的特殊需求,设置或开发专业课程,构建多个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岗位拓展模块。

4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过程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将教学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文化素养课程(职业素养模块)学习,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

第二阶段:采用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形式进行专业课程(专业基础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岗位技术模块)学习。把专业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领域,每个领域的校内学习(一般2~3周)完成后,学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当学徒,每3~5人为一小组,每组由企业安排一名师傅带教,各组学习结束后交换岗位再学习,保证每组都熟悉不同的岗位。岗位学习结束后,学生返回学校进行下一领域的学习,然后再到企业当学徒,分组进行岗位学习。如此往复,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阶段的学习过程与金太阳药业生产实践衔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施“校中学、厂中做、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视之有声、感之有形、触之有觉的学习氛围中,在学校学习基础性、理论性教学内容,在企业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见图3)。

图3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示意图

图4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三段式育人机制示意图

第三阶段:学生离校进入企业进行岗位拓展模块的实践锻炼,学校负责过程管理和成绩考核,企业负责日常管理和岗位安排,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见图4)。

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实训资源共享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课程体系,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使得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对接。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岗位设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培训,注重课程间的联系,以项目为导向,以工学交替形式进行模块化教学。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制药中药课程体系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斯里兰卡将在汉班托塔建200英亩的制药区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