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说课设计

2019-12-26王星歌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输液基础实训

王星歌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向专家、评委或同行系统而概括地表述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思路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共同探讨,达到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本文在深入研究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和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说课标准基础上,结合我院教学实际,系统介绍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说课设计。

1 课程设置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和行业专家在职业岗位需求调研基础上,明确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保健机构、养老机构等的护理岗位。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1.1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第二学期,128学时,其中课内学习112学时,包括理论38学时,实训58学时,理实一体化16学时。课间实践16学时。

1.2 课程地位

期末考试课程,护考重点课程。

1.3 课程作用

前期课程有人体结构与功能、药物应用护理、护理学导论等,同步课程有健康评估、护理礼仪与沟通等,后续课程有临床护理课程、综合实训等。本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承前启后,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奠基作用。

1.4 课程目标

教学团队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知识目标:(1)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2)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3)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能力目标:(1)能熟练、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2)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提供满足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4)具有科学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5)能应对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意外情况,具备初步现场处理及协调能力。素质目标:(1)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高尚的职业道德,慎独严谨的品行;(2)具有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3)具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课程内容

以培养护理岗位对应职业能力、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为原则,兼顾岗位发展能力要求选取并整合内容,以实现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见表1)。本课程教学重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护理评估,基础护理技术的具体运用。

表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整体设计

2.2 学情分析

学生高考成绩360~400分的居多,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喜欢实践探索,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有初步认识。

2.3 课程设计理念

以满足服务社会、护理行业和个人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院校合作平台,医院、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以行动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4 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能力递进和学生认知规律,采用“五段加强,全程共育”培养模式。这五段中一段是课前学生自学,二段是课上教师导学,三段是课后医院见习,四段是毕业前综合实训,五段是顶岗实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校—医院—学校—医院。从课程开发设计到教学再到教学后评价,都有学校教师和医院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素质的培养,最终胜任岗位工作。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方法及手段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情,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讲授、案例分析、同步示教、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借助实训基地、仿真教具、录播系统、网络平台、原创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现做中教、做中学,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

3.2 考核方案

基础护理学考核总分为100分,由形成性考核(30分)和终结性考核(70分)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中,平时表现10分,以考勤、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实验报告为评分依据;单元训练项目考核20分,包括项目过程考核、项目技能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基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终结性考核中,理论考核(40分)在期末进行,采取闭卷考试形式;综合实训项目考试(30分)主要考查学生实践技能、沟通能力、职业素养。

总之,目前基础护理学考核已经形成了多形式、多维度、内容综合化、时间全程化的考核体系。

3.3 教学组织及学习情景设计(以静脉输液为例)

课前:教师给出操作视频并提问: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什么?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是什么?静脉输液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查阅资料、观看视频,从而对静脉输液有感性认识。

课上:教师导学,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按照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以护理程序为步骤依次讲解演示静脉输液患者的评估、准备、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之后学生分组练习,练习过程中进行教师点评和同学互评,在下课前抽签完成单项技能考核。

课后: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习题,到教学医院进行课间见习,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学校开放实训室,方便学生自主练习,达到掌握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目的。

综合实训:教师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其中包含静脉输液操作),同时强调将护理礼仪、人际沟通、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生产实习:学生在带教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多次完成静脉输液真人操作,并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升华,从而顺利完成患者静脉输液工作。

4 教学资源

4.1 教材

主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护理学》,辅助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

4.2 数字化教辅资源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我院建立了集课程学习、考试管理、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于2007年启动建设基础护理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历经10年的发展,上传了原创教学视频31个,设计出灵活新颖的电子课件80个,制作了贴近临床、贴近护考的一千多道习题供学生自主学习。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为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保障。在2018年,我院又推进教学资源的移动化应用,建设教学资源库客户端,能让学生随时获取个性化学习资源,实现“时时学,处处学”。

4.3 实践教学条件

4.3.1 校内实训条件 我们本着“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理念,建成了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和卫生服务为一体的护理实训中心,面积达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1 200万。其中基础护理课程相关资源非常充足,为学生工学交替、全仿真实训提供了物质基础。

4.3.2 校外实训条件 护理专业拥有五十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以省、市级三甲医院为主,以区级二甲医院为辅,将来我们要继续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院作为实习基地,形成多层次多格局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课间见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需求,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3.3 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由教育理念先进、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10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老、中、青年龄分布合理,高、中、低职称优化组合,学历结构合理,并且全部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优势互补,完全胜任基础护理学教学工作。

5 教学效果

基础护理技术是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示范校建设重点课程、省级专业群建设优质课程。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学院毕业生跟踪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护理专业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均较高。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护考通过率均超过90%,学生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二、三等奖,在省级比赛中蝉联一等奖。

6 课程特色与改革思路

6.1 特色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课赛融合。

6.2 改革思路

支持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等,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护理行业标准,使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输液基础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