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教学法在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6张晓丽牛晓桂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程序患儿

王 建 ,张晓丽 ,牛晓桂 ,王 菊

(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3;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护理程序是一种计划性、连续性、全面的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模式,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顺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1]。护理程序体现了护理过程中思考与行动的结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独立性和科学性[2]。目前,护理程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周晓梅等[3]研究表明,护理程序能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陈燕珊[4]研究表明,护理程序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护理操作满意度;王秀娟等[5]将其运用于临床带教管理,形成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管理体系。笔者在本科护生临床见习中运用护理程序教学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2014级五年制护理专业本科4个班共2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班分为3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9~10名学生。各大组每周一次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各小组由一名带教教师负责带教。

1.2 研究方法

采用护理程序教学法,具体步骤:(1)儿童护理学理论授课结束,教师布置临床见习任务。(2)学生针对见习内容利用文献、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3)病房见习:①护理评估:各小组由组长带领到教师事前安排的患儿病床前采集病史,包括健康史、身体状况、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②根据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小组内讨论,按照首优顺序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由记录员整理记录;③健康教育:护生到病房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④陈述并回答问题:各组汇报员简要介绍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师进行提问,积极引导,鼓励护生不断深入探究;⑤教师总结:教师针对护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及分析。(4)时间分配:护理评估30 min,根据护理诊断提出护理计划20 min,各组陈述并回答问题40 min,教师总结10 min,共100 min。

1.3 评价指标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护生能力培养情况及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学生能力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包括12个条目,护生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4个条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2 结果

2.1 护生能力培养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护理程序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护生多方面能力(见表1)。

表1 护生能力培养情况[n(%)]

2.2 护生教学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表现、组内合作等比较满意(见表2)。

表2 护生教学满意情况[n(%)]

3 讨论

3.1 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91.1%的护生认为实施该教学法,能与患儿接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传统临床见习模式是带教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采用讲授法讲解临床病例,带领学生观摩。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单向输出,较少考虑护生反馈。这种模式易使见习流于形式,护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6]。实施护理程序教学法,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护生,护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到患儿床前问诊、查体以及健康教育,与患儿接触,不再由教师带领,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给护生留有很大空间,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

3.2 有利于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调查发现,88.6%的护生认为实施护理程序教学法能明显提升小组合作能力。传统见习采用“传授—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护生被动接受,很少合作[7]。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为护生,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采用护理程序教学法带教时,小组成员由组长带领,分别扮演主问员、查体员和汇报员角色。在这个过程中组员间相互交流,提出护理问题,自由表达观点,得出护理诊断。实施护理程序教学法,使护生积极参与其中,小组分工协作,有效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3.3 有利于提升综合能力

临床护理能力是护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护理能力培养是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8]。儿童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临床见习是护理理论向实践的过渡[9],临床见习带教中,多数教师依然停留在向护生讲授疾病护理要点上,由于内容繁多,护生难以有效记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陈媛等[10-11]的研究表明,护生护理病历书写、资料收集、沟通交流、体格检查能力严重不足。

本研究将护理程序教学法应用于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见习前,每次理论课结束后,教师布置任务,护生查阅相关资料。见习中,依照护理程序,收集患儿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因护生见习时间有限,不能及时对患儿病情变化和需求做出评价,可回校后再评价,也可通过下一见习小组的反馈进行评价。

护生问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交流进行健康教育;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发表见解,每个人均参与其中,培养了沟通和表达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4 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是学校教育阶段[12],从临床见习期间就开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尤为关键。进入见习阶段后,尽管护生系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但受患者、带教教师以及自身能力不足等条件限制,仍存在不足[13]。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见习带教,能使护生深入了解典型病例,有效应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评估,教师的提问及总结有助于护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完整、理性认识和分析疾病,反复思考,充分理解,使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5 有助于护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护理程序

应用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进行临床护理见习教学,将抽象的护理理论变成具体病例,有助于护生把理论和临床有效结合,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护理程序。

3.6 护生对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表现、组内合作及自己的表现满意度较高

调查表明,护生对护理程序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对教学活动设计非常满意及满意的护生达93.7%,这可能与这种教学活动设计新颖,与传统授课方式完全不同,能满足护生需求,与患者接触也使学习兴趣及多方面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有关。

护生对教师表现的满意度达95.7%。研究表明,护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带教能力及方式、沟通能力、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几方面[14]。本研究中,带教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讲解如何问诊、查体等,随时解答护生提出的问题,针对实际护理问题,深入提问,积极引导。这种教学方式也对其知识面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护生对组内合作的满意度达91.5%,说明护生对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以及交流讨论情况满意度较高,能主动参与。

大部分护生对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认可自己在此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一部分护生由于不善于表达或者准备不充分等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今后应多开展此类教学活动,让护生更熟练、自如,以提升临床见习效果。

4 结语

护理程序教学法在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培养护生综合能力,提升临床见习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护理学程序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