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26郑芳芳诸葛建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驱动实验组康复

付 奕 ,郑芳芳 ,鲁 海 ,兰 月 ,诸葛建 *

(1.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520;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180)

随着我国对康复医疗的重视及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行业竞争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更加实用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常见疾病康复开设于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四学期,是对前期课程如临床疾病基础、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和作业治疗技术等的整合,是衔接学生随后的顶岗实习,让学生转变为康复治疗师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课程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治疗技术,建立一个正确的康复治疗流程,以适应临床实习需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为适应职业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常见疾病康复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学生对疾病没有整体观念和形象化认识,同时在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临床应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案例教学是将案例作为教育工具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成为决策者,思考如何解决问题[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2]。同时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下,探究学习过程,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协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

本研究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并将其运用于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教学中,观察其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班学生(共60人)设定为实验组,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2班(共62人)设定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其年龄、性别、学历和学习成绩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由中级职称以上、康复专业方向的专任教师授课,教师均有5年以上的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工作经验。

实验组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任务,然后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前期主要从临床实习教学单位收集康复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病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塞、脊髓损伤各种不同类型),常见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关节系统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后、髋关节置换术后、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及踝关节扭伤等)的病例。在常见疾病康复部分章节教学中应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并观察教学效果。我们将实验组60名学生分为6组,每组10人。例如,讲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内容时,课前教师将病例发放给每组,每组病例不同,并发放任务,包括如何诊断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主要功能障碍有哪些?如何进行康复评定与治疗?如何预防?不同类型患者的处理方法不同,教师为学生设计任务,每组的任务侧重点不同,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学生根据任务制作PPT,课上讲解相关内容,演示操作过程,情景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答疑解惑。通过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病例分析能力和知识掌握效率。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过程见图1。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

图1 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1.3 考核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和课上教师教授的重点内容,符合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初级(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

(2)操作考核。考核内容为康复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方法,主要考核操作前治疗师仪表及仪器设备准备情况,操作过程中患者体位及治疗师操作方法、与患者交流情况,操作后的治疗评价和物品整理情况。

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总分均为100分,8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n)

2.2 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优秀率为41.7%、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为33.3%,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优秀率为19.4%、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为14.5%,实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比较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下,教师教授的内容虽然很丰富,但是教师仅仅强调如何教的问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如何学、如何接受并消化这些知识的问题,在这种“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被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主要是因为其把真实的临床康复病例带入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明确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传统的学习模式对比,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其学习氛围更加轻松,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4]。

3.2 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组的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安排在我校教学做一体化模拟康复治疗室进行,治疗室的设置参照医院康复治疗室,突出康复治疗文化。可借助多媒体等形式,将医院录制的真实病例情景再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5]。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课程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操作要点及其临床应用,此外,任务的设置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按任务的要求最终掌握临床治疗要点和流程。注意高职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设计任务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任务。与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只是讲师相比,在这种方法下,教师的角色由讲师转变为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价者。教师还需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如气氛过于冷淡,会出现学生讨论时偏题,过于兴奋,注意力不能马上回到主题,或在活动时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等情况,因此教师扮演好角色尤为重要。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移动微课堂的应用与展望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的教学平台还是三尺讲台,不具备“网络”特色,下一步将开发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或学习、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在线互动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基于移动手机学习要求(泛化、个性化学习与不限时间、地点学习)的移动手机微课堂学习平台。教师可通过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手机微课堂学习平台,更加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驱动实验组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