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12-25王瑾碧王缨倪静

中外医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

王瑾碧 王缨 倪静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接受治疗以及预后中的临床评价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开展研究,设为实验组,应用PDD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检验。同时收录该院同期60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一般资料及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4~6个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前后,治疗有效及无效者之间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数据为(18.65±3.67)μmol/L,对照组数据为(17.25±2.97)μ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8,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客观总缓解率为85.00%。结论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数据会出现明显增长状况,而采用PDD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同时也能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数值。除此之外,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低对治疗效果的判定以及预后估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PD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0(c)-012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effect of serum homocysteine (Hcy) i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d to analyze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who were enroll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DD. The serum homocysteine was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cy) test. At the same time,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60 healthy medical examiners in the same period of our hospital and the results of serum homocysteine(Hcy) were col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nd of 4-6 courses, the changes of serum high homocysteine(Hcy) values between the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mproved,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erum homocysteine data of the experiment al group was (18.65±3.67) μmol/L, and the control data was (17.25±2.97) μmol/L.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1.068, P>0.05). The objective total respons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was 85.00%. Conclusion Serum high homocysteine h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d the treatment with PD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disease remission rate and also reduce the serum homoisotype cysteine value in patients. In addition, the level of serum homocysteine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gnosis estimation.

[Key words] Serum high homocysteine; PDD regimen; Multiple myeloma; Therapeutic effect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临床上十分严重的血液性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发病会对患者造成浆细胞增殖异常的情况,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其机体出现极大的损伤[1]。相关临床研究显示[2],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左右,且治愈几率低,同时临床药物控制的缓解率较低。并且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对这种疾病还未完全完善,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初步考虑是在患者免疫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血液性疾病[3]。就目前来说,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好的客观缓解率,但依旧无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病症控制,无法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在进行化疗治疗时,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4]。而现代临床研究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由蛋氨酸脱甲基形成的物质是蛋氨酸以及半胱氨酸的中间体。部分临床研究表明[5],当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时,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数据升高。所以在对患者的预后和肿瘤进行明确时,可以根据其高同型半胱氨酸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患者病症状况。该次研究中,在该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入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探究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治疗以及预后的临床评价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入的所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开展研究,设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应用PDD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检验。同时收录该院同期60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一般资料及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52~76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为(65.9±5.9)岁,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36例;女:24例);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51~75岁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为(64.5±6.1)岁,实验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39例;女:21例);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签署违规同意书,保证能完全配合实验开展,无中途退出现象。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无法进行治疗、长期随访;患者在治疗前或开展实验前接受过其他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

该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在进入实验时,患者的个体化信息经对比分析其细微差异不对该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健康人群在体检时应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确认患者不存在其他相关性疾病后,即可对患者进行血清指标检测,检查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后将其进行记录。

实验组患者采用PDD方案进行治疗,应用硼替佐米(国药准字J20160071),用药量为1.1~1.3 mg/(m2·d),用药日为1、4、8、11 d,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国药准字H20123273),用药量为40 mg,用药日为1 d,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033553)40 mg/d,用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用药,用药日为1、2、4、5、8、9、11、12 d。28 d为1个周期,根据患者病情缓解程度,给予4~6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分析工作,由同一组人员应用对照组相同仪器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实验完成后,记录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状况,评价患者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客观缓解率进行记录。缓解:患者的尿M蛋白以及血清检查呈现阴性,患者软组织浆细胞完全消失,骨病变数量以及范围未见增加和迁移情况。基本缓解:治疗完成后,患者的尿M蛋白免疫以及血清有所下降,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软组织浆细胞未见完全消失,骨病变范围以及数量未见增加和迁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骨病变数量以及范围有所增加,或有新的病灶出现。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的Hb(g/L)、ESR(mm/h)、LDH(U/L)、Hcy(μmol/L)数据,评价数据状况。

1.4  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应用SPSS 21.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者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其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必要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对比

实验结果中显示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清指标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数据为(18.65±3.67)μmol/L,对照组数据为(17.25±2.97)μ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

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60例中缓解32例,缓解率为53.33%。基本缓解19例,缓解率为31.67%,无效9例,缓解率为15.00%。总缓解率为85.00%。

3  讨论

就目前来说,在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选择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5]。而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其治疗目标主要以延长化达到平台期为主。而近年来相关国内外研究显示[6],为了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病症状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甚至治愈疾病,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目标。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以及半胱氨酸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通常情况下来说,患者的体征若处在正常状态,其体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能够在体内代谢分解,其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若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出现堆积,其血清浓度有明显升高,即被称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若这种物质长期堆积于患者体内,就会增加患者冠心病或外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做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数据的明确,不仅是保证患者多发性骨髓瘤康复治疗的关键因素,也是预防患者发生其他心脑血管病症的重要措施。

该次研究中所选用的PDD治疗方案,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较好的积极效果。由以上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客观总缓解率为85.00%,与杨平等[6]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采用PDD方案治疗后,患者的客观总缓解率为91.05%,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研究显示,硼替佐米所带来的毒副反应主要以乏力腹胀、血细胞减少以及周围神经毒性为主,而神经毒性是硼替佐米的临床应用剂量限制因素,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和影响机制在患者应用中还未得到证实,所以在临床进行药物应用时,防治措施依旧以剂量限制为主。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临床研究中[7]还并未探究多发性骨髓瘤与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具体联系,仅仅明确了当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时,患者体内会出现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现象,所以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要对患者的多发性骨髓瘤病症机制进行明确,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患者疾病和康复治疗造成的影响[8]。

综上所述,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后期数据会出现明显增长状况,而采用PDD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同时也能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数值。除此之外,在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后,体内的各项血清数值都会存在一定的变化,可为患者的病症诊断和预后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唐良秋,范文茂,等.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J/OL].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1(1):30-35

[2]  邵从军,沈莉,卜文君,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β_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OL].安徽医药,2019(3):480-483

[3]  王大宇,赵善隽,梁嘉永,等.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1):72-75.

[4]  黄济华,黎英荣,李文豪,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2):302-304.

[5]  周杜娟,黃礼传,林秀结,等.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反应C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J].当代医学,2019,25(3):1-3.

[6]  杨平,廖萍,伍文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9,14(5):126-129,141.

[7]  白敏,陈向红,郭照军,等.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27(3):241-246.

[8]  陈波,王小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相关性[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1):73-74.

(收稿日期:2019-07-22)

猜你喜欢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
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P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环磷酰胺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
DC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三氧化二砷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