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19-12-25詹福艳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摘要】批判性思维对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 是对于任何的学段和学科都需要进行培养的核心思维品质。笔者基于初中英语教材, 分析当前初中生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对批判性思维的缺乏进行归因判断,然后立足于课堂教学,优化英语阅读教学,并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作者简介】詹福艳,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ZQJK5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批判性思维对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 是任何学段和学科都需要进行培养的核心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是反思性思维,这种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教学培养形成。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反思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批判性阅读又称为评判性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理、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对阅读材料深刻理解,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或多或少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如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但在英语阅读课中缺乏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乐于思考,敢于质疑,批判性地对待特定问题等)。笔者基于初中英语教材,通过分析當前初中生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对批判性思维的缺乏进行归因判断,然后立足于课堂教学,优化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英语阅读教学信息碎片化。很多时候英语教师基于阅读内容所提出的问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导致学生通过阅读知识获得信息点,而不是信息网。在生词的处理时,往往是孤立地、零散地教学这些词汇,没有根据文章的主体意义对词汇进行教学。教师把文章分成几块进行细化处理,而缺少整体的概念, 因而教师碎碎问,学生碎碎答。这种语篇信息的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构建文本的整体意义,学生很难形成高阶思维。

2.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单一化。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需要对英语阅读文本展开深度解读。由于初中英语课程紧,每周6节课,每单元两篇阅读教学。在处理阅读文本时带领学生挖掘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时,教师设计的提问基本是针对教材上能够明显找到答案的信息进行,学生基本不需要思考就能迅速找到答案。而且, 由于课时的紧张和时间的把握不足,教师提出问题,却根本没给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思考,导致结果教师自问自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设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给教师本身带来很大的挑战。更多时候,英语阅读课的方式就变成了教师讲解课,教师忙于讲解重点短语和句型,学生疲于抄写完笔记。学生仅仅了解文章内容,不敢质疑教师所讲的内容,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都记录下来。教材就是权威,他们更不可能敢质疑教材。即使教师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是用何种方式进行培养?有没有行而有效的教学途径呢?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呢?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并非在某一片段的教学中瞬间形成,要把批判性的意识贯穿到读前、读中、读后的各个环节,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3.英语阅读教学思维模式化。受到传统翻译法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拼读单词,讲解单词,补充短语,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等。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被硬生生地“肢解”,学生学完后留在记忆中的是个别的词、句、语法的碎片,而不能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他们的思维没有得到提高。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就根据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形式是单一化的:教师询问,学生回答。更多时候这种答案是直接从阅读当中提取,把相关内容再次重现,属于一种低阶的思维。设置问题链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提问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教师提问,也应该可以由学生自行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挑战作者,或向教师和同学提出理解文本的新的角度。

而且不同的文本应该有不同的特称,不同的文本特称有不同的文本解读要素。不同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有所不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文本特称、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等去开展多样的教学,而不能够将同一种教学模式(读前-读中-读后)用于所有的阅读教学当中。

4.阅读教学考试功利化。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有的教师在偏重于阅读批判技能的训练,甚至把阅读课上成习题课,花大量的时间勾画短语,核对答案, 对于故事情节学生只是大概了解一下。在中考和高考的考试指挥棒下,考试如何测试,教师就如何教学。在中考英语阅读题当中, 大部分的试题涉及对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如识记、理解和应用,少数涉及分析,评价和创造基本不涉及。很多教师认为批判性思维这种东西是比较虚的,没有什么比解题技巧的点拨来得直接。通过阅读考试的成绩比对,学生的阅读成绩提高了。当然,短期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结合考试题型阅读进行训练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提升学生阅读的素养,更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长期阅读较短的文章,最终很难培养出阅读长文章的能力。难道,我们阅读的目的就是学会做几道题吗?如果没有检测题目的设置,或者一旦脱离了问题式的文章,学生甚至连为什么要阅读都不清楚,何谈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关键在于教师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因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

1.解读标题图片,预测文本的内容,唤醒批判性思维。依托标题,通过讨论、提问、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确定文章的文体,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通过透析文章标题,提高学生预测能力。文章标题一般包含三要素:即topic, focus和comment。Topic指的是文章涉及的中心话题和内容,focus指的是语篇内容的聚焦点,comment指的是核心内容。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4 Section A一篇题为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 的文章为例,从标题当中,我们就可以预测写从一个害羞的女孩变成一个超级明星的故事,那么中间的转折点最为关键,我们就要了解她如何变化的,什么导致她的变化, 变化后心理产生怎么的变化,作者写她的转变到底要给我们转递怎样的信息等等。

(1) What did the girl use to be?

(2) What is her dream?

(3) What happened to her?

(4) How does she deal with her shyness?

(5) What makes her change to a pop star?

通過解读标题不仅能揣测作者写作的意图,也能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更能获得隐含信息,因此解读标题能为正文的深入阅读确定大致的方向。(梁美珍2013)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很多阅读课文中都有插图,我们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在八年级下册“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测:

(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oom?

(2) If your mother sees this, how will she feel?

(3) Who does the cleaning in your house?

(4) If this is your room, how will you solve the problem?

学生给出的答案也许是We should help with the housework. 然而,这句话的理解是有问题的。作为家庭的成员,保持干净整洁,那是一份责任和职责,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如果使用help,那么我们帮助的是谁呢?建议我们应该share with the housework. 然后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2.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篇章的结构,启发批判性思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篇章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的结构图,将其对文本零散的认知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区感知,可以使学生更宏观把握文本结构脉络,更细致梳理文本的信息。思维导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层面掌握语篇内容,内化语言知识。从学习的角度看,提取主线和设计思维导图的学习xue活动已经进入高阶的思维层次。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呈现结构和逻辑线索设计思路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线。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来对篇章进行梳理,分析文章的结构:如时间线,空间线,人物线,情感线等。比如,朗文分级阅读Book 5《Einstein》中,要求学生梳理阅读文本,梳理两条主线:一是按照时间顺序(time line)呈现的爱因斯坦的出生、童年、少年、成长、成才、成名过程。二是按照不同的写作方式,哪些部分使用了记叙文描述,哪些部分使用了说明文描述,哪些部分运用了议论文描述。第一条主线相对比较明显,相对简单,学生容易发现。第二条主线比较隐晦,学生必须深入了解文章才能提炼出来。思维导图使得思维可视化, 更容易梳理文章的脉络和主线。

3.优化问题设计,挖掘文本的内涵,构建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本身是一个高级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问题的铺垫,因此有必要设计问题链(张成年等2015)。问题设计单一,学生思维受限。以封闭式的问题为主的英语阅读课堂当中,学生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思考问题,答案往往是教师预先设置好的,且是唯一的。问题比例不均衡,缺乏层次感。其实除了教师提问,还应该允许学生进行提问。而且教师设计内容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次性,连贯性。以不同的角度,去对问题加以设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中的Reading为例。课文介绍了刘宇的男孩,他希望成为职业的运动员,而此他和父母之间产生分歧。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阶梯式,即设计不同层次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识记文本基本内容到领会文本的中心。

Q1: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at is your dream job? Are you serious about it?

Q2: Do your parents have anything against your dream? What do they worry about?

Q3: 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working towards your dream?

Q4: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fail in achieving the dream?

Q5: If you were Liu Yu, what will you do? Why?

Q6:If you were Liu Yus father, what will you do? Why?

Q7: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批判的观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对比和反思作者的立场,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表层理解文本到挖掘文本的内涵,构建批判性的思维。

4.质疑文本语篇,理解不同的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想、敢疑,逐步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和质疑的精神。如果忽视质疑过程,那么批判性思维将会弱化。 初中学生习惯于仰视教材,让他们以平等的读者身份审视、点评文章,或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交流,这都很难实现。所以话题的切入口要小,可以针对文章某个细节或具体的内容提问,话题要开放的,也就是说要多元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答案。话题还要注意一定的深度和内涵,必须是开放性的,这样学生才能从不同的视觉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不能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积极地思考,能够对所读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之后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Roche,2015)。

如九年级第7单元的文章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为例,话题是青少年应不应该自己做决定。一方面,父母不管在學识还是生活经历都是比我们学生多,他们做出的决定是基于他们的考虑而做出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和生活的主体,学生所做的选择肯定与他自身的兴趣相符,挑选自己喜欢课程,并能为之付出努力。作者的意图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抛开,然后同学们基于不同的考虑,应该有不同的思考,答案应有所不一样,以此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九年级第2单元I think that the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本单元的阅读涉及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外国的圣诞节、复活节等的介绍。在此,我们学会用英语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了解国外的一些传统节日。这个单元,我们了解the spirit of Christmas其实就是分享和给予关爱。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万圣节和清明节的区别,例如,节日的情感色调不一样:清明节是纪念祖先,悲伤的情感基调;而万圣节是欢快的,快乐搞怪的情感基调。西方国家要庆祝圣诞节因为那是要庆祝耶稣的诞生,他们相信耶稣,因为认为一切都是耶稣给他们带来最好的。圣诞老人和我们有关系吗?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否有必要庆祝圣诞节呢?抛出问题,教会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继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同时更要传承自己的文化。

三、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最终使其能反思性、创造性地进行自主阅读(陈则航、王蔷,2016)。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上几节阅读课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落实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指导学生通过解读标题图片,预测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篇章的结构;优化问题设计,挖掘文本的内涵,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质疑文本语篇,理解不同的文化,形成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桑力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2)60-64.

[2]陈则航,王蔷.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6(5)1-5.

[3]陈则航.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J].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5(5)4-11.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6]朱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