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思维能力的教学思考

2019-12-25王树全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维能力课外阅读

【摘要】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笔者进行了简单的尝试,在阅读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开发学生对于文本材料的思考,加强学生对于课外阅读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而举一反三,运用到英语课外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效能。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王树全, 江苏省高邮市外国语学校。

一、课例背景

近年来,英语课外阅读备受关注,扬州市教育局全力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其中包括“一百篇英文作品”,而被选定的英文作品都是经过遴选的有相当知名度的外国作品,有耳熟能详的《鲁滨孙漂流记》,有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仙侠奇遇《绿野仙踪》等等,这些作品除了经典的历史文学地位,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塑造孩子们健康的人格,完善优秀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认真研读国外经典名著,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特色,更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本人选择了《快乐王子》,它是七年级的一本课外阅读书目,通过这本书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王尔德的作品。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故事讲述了生前不知忧愁的快乐王子,死后的雕像目睹种种人世间的苦难,和燕子牺牲自我帮他人。当春天来临,天使来到这个城市带走了最美的两样东西—铅心和燕子的尸体,上帝让他们复活,在天堂里面永生。

2.学情分析。本次上课的是该校七年级学生(借班上课),有三年半的系统英语学习的历史,虽然是农村学生,且平时课外阅读的参与率不高,但除对于课外阅读中少部分单词不能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基本无阅读障碍。

《快乐王子》在教育局开展“五个一百”中的一百篇外国名著,推荐书目中位于七年级阅读板块,它的词汇量以及能级要求更加适应七年级的学生,所以,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经阅读后能够表达出该小说内容的基本架构,小书各个情节以及表达的意义,甚至小说最后的主题归纳,这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中等。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前面的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 book.

(2)To help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main information in the novel.

(3)To help the students to get the subject main idea.

4.课堂教学活动。整节课共分为,角色信息的梳理,在于整本书阅读中,能够对主要人物有清晰的印象。以连词成句的形式形成对于本书目录的了解,各个篇章的主要信息的了解和归纳等等。最后是对于本书主题的概括与理解分析。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和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信息概念,分析,推理的逻辑关系,正确判断各种思想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温爱英,2016)。

三、教学过程

Step1:lead—in

师生简单问候后,教师询问,大家是否对该小说已经进行了简单的预习,是否将教师发放的关于一些影响阅读障碍的生词进行的提前的了解,教师进行提问,了解布置的单词预习情况和效果检查。

【设计意图】

预习是开展课堂英语课外有效阅读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检查预习情况,能够对班级上的学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经常有针对地布置预习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预习的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在课内外开展有机阅读。同时课前的准备活动帮助学生缩短课堂额外思考的时间,提高思维的单位使用效率。

Step2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ets begin our lesson. Before you read, please choose the adjective words or phrase to the right box. Some about good friends and some about bad friends, please write them to the suitable box.

T: After choosing, please talk more about your good friend or bad friend in groups, write more in the box.

S: …….

【设计意图】

通过对于好朋友与坏朋友的描述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对于朋友相关形容词的深度描述,从而为这个小书中关于快乐王子雕像与小燕子这两个朋友真正的友谊做了铺垫。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在意义协商那个的过程中建构意义(Ellis,2003)。在意义协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说话的方式传达信息,沟通思想,建构意义。(程晓堂,2009)Step3

Step 3

T: Unscramble the chapter titles and write them correctly on the lines,when you correct the sentence in right order, you will find what they are?

S: Yes , they are the Contents of this novel

【設计意图】

通过连词成句这种形式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语序的时候也能够有效地对于目录有深刻的了解,这部小书包括了几个方面,有几个部分组长,透过每个标题,学生对于文本的轮廓就有了清晰概念,这样学生在脑海里能够知晓,本文总共有几个章节,每个章节主要讲述的是什么,这种对于学生阅读轮廓思维的训练,其一,能够帮助他们今后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能够关注目录,在目录指导下进行层次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其二,能够培养学生预测文本内容的本领,因为目录内容,往往包括了该章节的重要的信息与走向,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目录的习惯,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下一章节的理解和整本书架构的熟知度。

Step4

T: let us talk about chapter1

T: Why did the swallow fly over the reeds?

S: Because it was love with the beautiful reed

T: Did the swallow not want to fly to the south? Why ?

S: No. It wanted to take the reed together .

T: Why the sawllow stayed under the statue

S: It was tired

【设计意图】

对于燕子的相关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下文的引出做出铺垫,更好地为故事的展开以及发展做烘托,也使整个小说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的出现以及接下来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教师关注学生更要关注一些基本常识的灌输,以及英美文化的提及,这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同时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差异性也是思维习惯的差异性,教师平时点滴输入,能够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外国文学的阅读思维。

Step 5

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 Play or retell the story of The Happy Prince in groups

【設计意图】

通过Summary让学生分组扮演或者复述这个故事,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总体上对于小说有一个理解,也是帮助学生自己梳理小书的有效形式。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能够基于文本材料,分组展示自己择取的某一场景的内容,而且表演很投入,能将小书中的角色之间的对话运用到表演台词中,甚至根据自己的发挥进行基于自身理解的一些设计。激励学生能够冲破单词障碍以及阅读困难取得自己最后的成果,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Step6

T: After reading the novel, lets discuss

1. Is the prince happy ?

2. 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wallow,s death?

3. What did the Angel think were the two most precious things in the city?

【设计意图】

最后的设计就是在整本书阅读后的一个升华,能通过这个故事阅读对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题目的设计偏向于人性化,学生能否透过这些问题看到有些问题的本质,这既要读者自己的积累,同时能够利用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种对于学生整体思维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同时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当然从为阅读升华的板块,我们并不是强调每一个学生都能优秀地表达出自己认知,相反,这种有梯度的和有思想内涵的问题也是对不同学生阅读的考量,针对不同的学生阅读层次激励他们通过所思所想,在自己思考的域阀限获得对新知的理解与感悟,这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阅读的需求

Step7

T:All the students read the Chapter1 clearly and slowly after class and do the exercise of page 51.

【设计意图】

作业内容主要围绕第一章展开,学生在对第一章进行细读以后能够完成术后51页的反馈性训练,任务是跟踪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下一阶段阅读指导教学的抓手。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历史实际,通过教师前期帮助处理生单词的形式,解决学生课堂的阅读障碍,也曾经想过是否让学生自己查找,考虑到借的七年级的班上课,衔接方面不够顺畅,在九年级,本人也上过一节课,学生基础不同,英语能力差异很大,学生分组提前都能将这个小说的生词自己解决了。

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率高,能积极解决教师布置的话题,且小组内分工明确,最后的展示环节,大家热情高涨,说明了同学们对于文本材料的熟悉和理解。

本节课是整本书阅读,所以在各个章节阅读上有些急躁,学生毕竟是七年级学生,所以对于问题的处理依然表现出不够得力。

本节课花费的时间比正常的课的时间要长,主要原因,设计还不够精练,每个版块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悉心查找,并且,有的学生速度快,有的学生速度慢,这样就容易造成好的学生与后进学生阅读时间差异而影响整堂课集体阅读的效率,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没有完全照顾,阅读较慢或者后进生的阅读需求。题目与情境的设计应当在同一时间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需要。所以各个层次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培养还没有完全实现。有待接下来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Ellis,Rod.2003.Task-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9:74.

[3]温爱英.一节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55-60.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思维能力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