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SP理论的艺术类高职学院英语模块式教学的应用思考

2019-12-25赵瑛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模块高职英语教学

【摘要】 在科技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艺术类高职学院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文化建设的需求,结合我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对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深入讨论和教研。初步形成以学制为出发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制定模块式教学的方案,在基于ESP理论的基础上实行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ESP理论;模块式教学

【作者简介】赵瑛(1974.03-),女,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IU)访问学者,教育硕士。

在科技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强大,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人在世界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一些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感到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差。所以,反思我们的教学使我们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毕业后能学以致用。

当前,专门用途英语( ESP) 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刘润清教授(1996)就认为:“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 蔡基刚教授(2004)明确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可见对于传统的单纯基础语言“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需求早就成了共识,那么基于ESP 理论的英语教学是“宽口径、实用型、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深入改革的关键。我校的艺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使我们的努力可以有所成效。

一、英语教学在我院的教学现状和实施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1.学院学制结构复杂。我们学院是艺术类高职学院,艺术类学生的学制结构复杂,有八年制大专学生(招收应届小学毕业生)、五年制大专学生(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三年制大专生(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及五年制、六年制和八年制中专学生等。英语教学中学龄跨度大,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实施都出现多层次,多样化等复杂的情况。而英语教学的课堂基本为大班授课为主,往往同一班级包括有不同专业、不同教育程度的学生。因此,教学难度往往超乎想象。

2.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学制复杂,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因学制、专业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所招收學生的英语学习程度更是参差不齐。许多年龄较小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初步的知识学科体系,可以说一部分学生从专业基础到文化素质都出现了许多的不足和缺失。

3.师资力量不足。随着我院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全校英语课覆盖从初中到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然而,现有的师资数量不足,教师的教学压力比较大。同时,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和科研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的终身学习机制有待完善。

4.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成为迫切要求。我院艺术类学生专业特点突出,艺术情结浓厚,大多数学生在专业训练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艺术类学生在考试中文化成绩要求偏低,这从主观和客观上造成学生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文化素养不足是他们的弱点。他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语言文化的学习及加强人文领域的基础知识积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将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或者其艺术领域相结合势在必行。

二、基于ESP理论的模块式教学的设置实施和思考

教育部2000年《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特点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和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结合我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对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深入讨论和教研。初步形成以学制为出发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制定模块式教学的方案。例如:三年制大专英语课程,学生在第一学期参加《高职英语》必修课的学习,完成基础英语学习内容,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运用能力考试(AB级)获得2个学分。然后学生可以在校学习的前四个学期中的任意一个学期,从三门公共必选课中(涉及ESP课程模块式教学)任意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学习,经考核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同时,利用选修课作为ESP教学的有力补充,拟开设《艺术英语》(音乐、舞蹈等模块)、《英语情景会话》和《英语对外交流能力》等与艺术专业紧密结合的选修课。模块式教学的实施可以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还突出了专业特色学习。

我们的教学改革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得到了学院其他专业二级学院的主动配合。我们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安排上做了沟通协调,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一些专业提出英语课偏多偏难的问题,还有二级学院提出我们的专业英语课不足,内容不够新颖等等。但毋庸置疑的是英语教学改革正向积极地,富有成效的方向发展。

三、我校基于ESP理论的模块式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改进

目前,由于我院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观念还存在滞后,学生对英语学习和应用还存在理解的偏差,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度。我们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准则还存在差距。作为基础学科教学,英语教学也还存在老一套的英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结构,机械的记忆和操练。我们意识到教学中如果基础知识过于单薄,或者过分强调英语学科知识结构常常使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大打折扣。再则,我们在教学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交际性、工具性和以人为本的特点。要提高教学质量,以ESP理论为指导的模块式教学一定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1.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在我校要强化ESP模块式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了解分析研究学生的需求,要确定学生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层次; 要顺利开展ESP模块式教学的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确定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即通过教学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的。目标需求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事。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动用全部精力来学好自己想要达到的特定的学习目标。要实现两种学习的需求都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式。ESP模块式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完善将从本质上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我们在常规教学中就要重视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与 ESP 课程之间的关系,把大学英语模块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促进 ESP 理论和模块式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 ESP 教材的编写。ESP 教材在国外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教材取材深而专、教学内容泛而广。在我国 ESP 教材还没有系统化和规模化。大多数ESP 教材都是院校教师自行选编的教材,缺乏实用型和普及型的教材。我校是高职类艺术学院,艺术类ESP教材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要重视教材的收集和编写,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便利。

3. 建立教材内容和课程教学立体化平台,建构模块式课程体系。由于改革的课程比较有限,改革力度不够,使课程模块设置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主流。另外,受学生学制和英语教学计划的限制,模块教学不能在近期形成较为成熟的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这也导致了没能建立课程模块自主选修制度。

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利用我校现状正在推广使用的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构建立体化的英语学习平台,开发符合需求的复合课程模块,构建项目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达到教材内容与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打破局限于课本,拘泥于课堂等因素的制约,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让学生突破时间、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无障碍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語应用能力,达到熟练的进行交流沟通的目的。同时,教师可以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管理。通过学习平台的途径,实现教学双方有效互动,两者共同发展。

4. 重视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众所周知教学与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辩证统一体。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获取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有效性,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是模块式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凸显评价体系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促学”( for learning) 和“为学”( as learning) 功能。

多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中心地位及其主观能动性。现在我们利用教师评价( teacher assessment) 、自我评价( self-assessment) 、同伴互评( peer assessment) 和档案袋评价( portfo-lio assessment) 等多元化手段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艺术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改善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创新评价方式方法,保证评价方式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英语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开始了,期间我们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与困难,每个新的学年都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认识到艺术类学生独立能力强,注重实践。多年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了他们较强的独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英语学习中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专业特长或才艺,大胆地使用口语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学以致用。老师们在强化语言训练的同时,大胆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促成同学英语学习与专业之间的融会贯通,在工作中能顺利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步实现学习语言,了解文化,提高鉴赏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百度文库,2018.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出版社[J].外语界,2016,(3):2-10.

[3]Jane Williams & Dave Wills. 语言教学的挑战与变迁=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季舒鸿,王正华.高职英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7).

[6]贾国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当代外语研究,2017,(6):62-65.

猜你喜欢

模块高职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