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角下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9-12-25吴书麟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双师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摘要】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逐渐成为国内各民办高校的热门议题,设置有商务英语专业的民办高校都在努力让本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型,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随着培养深入,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本专业教师真正成长为既具备商务英语语言能力,又能熟练进行商务、贸易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本文从校企合作这一视角出发,分析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

【作者简介】吴书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引言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因此,对外贸易将继续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强化,这就需要更多既能熟练运用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又精通外贸各环节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要培养出这类人才,就必须先培养出熟练掌握国际商务、贸易理论知识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只有教师先获得最新最实际的实践经验,才能反过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并带领学生参与实习,实训活动,最终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佳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始于21世纪初,相关实践活动和研究见诸各大学术期刊,并初具规模。但现实与预期目标仍然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由于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大都建立不久,正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已经招生数年,但是专业建设并不完善,师资力量尤为薄弱,专业教师虽然英语语言能力符合要求,但大多缺乏实际的国际商务、贸易经验,亟须参加校企合作,获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王立非,郭海玲,2016)。而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作为某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笔者长期参与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通过观察总结,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问题主要有:参与各方积极性不高;教师到企业实习流于形式;相关“师资研修班”成为“发证班”等问题。

1.参与各方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1)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校企合作参与方主要有教师,企业两方。虽然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出台了多项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但这类政策主要倾向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受政策扶植相非常少,资金欠缺。因此各民办高校在对教师参加校企合作上的经费投入也严重不足。部分民办学校教师在参加实习期间不但得不到足够的补助,甚至还需要自掏腰包支付路费或食宿等,产生了额外的经济负担。如重庆某民办本科高校对暑期参加校企合作的教师每日补助仅为50元,且需要在实习结束后数月才能报销;这50元是明显不够负担每日的食宿费用的。而重庆某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对相同情况的教师每日补贴达140元,且实习结束即可报销。

其次,民办高校教师课时繁重,大多数教师每周课时达到20节左右,使教师疲于应付,在寒暑假自然不愿意再继续工作。但若在上课期间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则相关课程无人承担,影响教学工作。

此外,缺乏校企合作后续激励机制,也是导致教师参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目前,高校的职称评审体制正在改革,但仍然以科研论文及项目作为主要标准。参加了校企合作,获得了实践经验及相关资格证书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并没有任何优势。同时,在薪酬待遇和年终奖等方面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就严重打击了教师参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例如,目前重庆市教委关于高校高级职称评审的标准中,参加校企合作,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行业资格证书并不能够折算成分数;因此,对于已经获得中级职称,正在向高级职称努力的商务英语专业一线教师来说,参加校企合作吸引力非常小。

(2)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方,企业也是决定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要维持正常的运作,还要抽出时间,人手,提供岗位来培训参加实习的教师,其经营管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并且参训教师在完成实习后必须回到所在高校继续工作,不能留在企业为企业做贡献,所以大多数企业在没有获得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不愿意费时费力参加校企合作。以重庆为例,重庆的外贸公司数量并不多,且多为小型企业,能接收到企业实习的专业教师数量非常有限,而有能力接收较多教师实习的大型外贸公司,由于业务繁忙,无法抽出足够人手对实习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因此,重庆目前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数量众多,但只有少部分到企业参加了校企合作。此外,由于大型外贸企业業务关系复杂,涉及商业机密的业务非常多,无法安排实习教师参与具体的业务操作。笔者曾到重庆某保税港一大型外贸公司进行实习。该公司业务众多,分工明确,笔者在几个不同岗位轮流学习数周,但只能以观摩为主,或在业务员指导下进行最基本的发票,装箱单等简单单据填制,而其他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必不可少且实用性强的工作,如商务谈判,合同签订,支付结算等由于涉及一定的商业机密,无法参与其中。

2.“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联合举办的各类商务英语专业师资研修班迅速增多,吸引了不少专业教师报名参加,对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并改进。

首先,研修班课程的形式存在问题。此类师资研修班以商务英语特别是国际贸易方向的讲座为主要形式。主要讲座人为各高校进行商务英语方面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辅以行业内一线专家。而作者认为,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的目的不但要让专业教师得到理论上的强化,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能够接触到不能从书本以及日常教学中获得的东西:如外贸行业一线资深员工的心得体会,典型问题、案例的分析总结,外资企业或外贸公司管理经验,外贸实战中的经验教训等。只有这样的研修班,才能帮助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书本理论之外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在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这一领域真正入门。相反,高校专家擅长于进行理论研究,实际工作经验较少。特别是一些重大商业项目,实际业务中的具体操作都相对生疏。因此,此类培训讲座形式必须改革,以行业内一线专家为主讲人员,特别是具有多年国际商务,贸易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一定成就行业一线经理,主管等为最佳人选。

其次,培训形式单一,不够多样化。笔者曾多次参加过商务部下属某行业协会联合本地高校及行业专家举办的“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培训地点都在校内或酒店,培训形式都是理论型讲座,虽有行业专家到场进行指导,但仅占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并且这些研修班都缺少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环节。即使有所谓的“考察”,也是到保税港走马观花参观一下,留影吃饭即告结束,这就降低了研修班的实际效果。

再次,培訓时间问题。此类师资研修班培训时间很短,一般都为1-2天,如此短的时间,即使培训专家全部都是行业精英,全部传授业内“干货”,参加研修的教师的收获也非常有限的,加上培训专家偏于理论,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某些师资研修班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即研修班在研修时间结束时会组织参训教师参加一场所谓的“考试”,试卷内容为某些行业协会主办的各类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类专业资格证的试题。考试通过者即可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师”,“电子单证员”等。当然,所有参加考试的教师都能够“通过考试”并获得证书,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掌握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又如何能够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会实际操作的学生呢?

因此,商务英语师资研修班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能够从上述存在问题的四个方面出发,逐个改进,将大大提高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效果。

二、解决思路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在培养对象,培养模式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必须逐个解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首先要解决参与培养各方的积极性问题。由于上述原因,民办高校专业教师很少有愿意主动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在这一问题上,首先,从经济角度,政府主管高等教育的部门和主管经贸的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教育部门对民办高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培训,予以专项资金投入,各民办高校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这样就能提高参训教师的补助,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主管经贸的部门对接收教师实习的外贸公司等企业实行激励政策,可以以资金形式进行奖励,也可以从政策上对其进行支持。例如减免企业相关的税费或提供更多的项目、商机等。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从教师福利待遇等激励机制上下功夫。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政策,将到企业实习或参加师资研修班等校企合作项目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参考标准之一,并出台具体规定,将参加实习、研修班或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折算成职称评定的教学科研分数,与发表论文所得科研分数一样,都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分数。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或参加培训,减少教师的周课时,对在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予以相对较多的经济补助;对参加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活动并取得一定效果的教师,可以将参加培训的时间折算成课时,给予超课时费用或冲抵在校基本课时,并且在年终考核上也应该给予加分,多发年终奖。若以上措施能够落实,必定能极大提高本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培养的积极性。

在“师资研修班”这一培养方式上,首先,应改变研修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提高讲座实用性。

其次,培训地点可以灵活选择。例如和某物流公司合作,参训教师直接到某保税港物流园区的仓库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货物出入仓和单据填写等实务操作。或与某大型外贸公司合作,参训教师直接到该公司学习。先由行业专家与该公司一线业务经理共同举办讲座指导,然后分批观摩公司运作和实际业务操作,教师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现场进行解答,这将极大地方便参训教师学习业务知识。此类合作甚至可以延伸到海关,组织参训教师到海关大楼各窗口进行观摩,以及到各关卡参观货物的查验工作。

如果以上改进措施能够落实,那么参训教师在多次参加师资研修班的培训后,将能够学到真实有效的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在培训结束后也能够不弄虚作假,而凭自己能力通过相关资格证的考试,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立非,葛海玲.论“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J].外语界,2016(6).

[2]叶兴国.外语教师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7(3).

[3]王立非.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3).

[4]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界,2011(6).

猜你喜欢

双师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