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体育立定跳远的教学与训练

2019-12-25孙庆华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初级中学校重庆409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身体动作

□ 孙庆华(重庆市黔江区黔江初级中学校 重庆 409000)

初中教育中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升的主要课程,经过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因而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强化成为重点内容。初中体育立定跳远项目是体育课程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立定跳远活动能够对学生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肢体力量、敏捷性等体育基本素养进行培养强化,对其教学与训练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升是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举措。

1、初中体育立定跳远的主要教学与训练方法探析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重视度低,教师需要找到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促进教学与训练效果的强化。下面对初中体育立定跳远应用的几种主要的教学与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1.1、激趣迁移教学训练方法

激趣迁移教学训练方法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立定跳远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立定跳远教学、训练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促进教学训练质量的目的。首先,充分利用教学设施来丰富立定跳远的教学形式,让教学训练活动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立定跳远活动可以分为多种形式的项目,如跳跃三角垫活动,摆放一个或多个三角垫,令学生收腹提腿,跳跃一次或多次,务必使其可以越过障碍物(三角垫)。在连续跳跃三角垫障碍物的过程中,能够训练收腹提腿的技术动作,实际训练当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加大难度,并采取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以此强化学生训练认真度,通过赢得比赛获得满足感,而未赢得比赛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使其再接再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标。

再比如,跳起触球活动设计,在斜插的竹竿上悬挂排球,令学生按照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起跳,使其体会不同动作给跳起高度带来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竹竿上连续悬挂多个篮球,由学生按照自身水平进行连续跳跃触球训练。通过这种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训练立定跳远中的起跳动作,逐渐掌握起跳动作要领,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在游戏类型的训练活动中,进行立定跳远动作技术的训练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动作技术要领。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训练主动性,这对体育立定跳远教学效果提升至关重要。

1.2、分层实践教学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与训练期间,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学生的体育素养基础不均衡,在实际教学训练当中,采取分层实践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让不同基础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帮助所有学生建立立定跳远学习的信心,让学生逐步获得提高,掌握动作要领。尤其是体育素养较差,对立定跳远体育活动缺乏兴趣的学生,分层实践教学训练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感受体育训练活动的快乐,树立体育训练学习的信心。对于理论教学是统一进行的,不同的是在理论实践教学部分教师要分层教学、针对指导。例如,在立定跳远活动进行时,教师可以分组开展教学,根据学生基础及能力,将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归为同组开展训练,在训练中教师根据学生训练情况进行指导,为每组设定不同距离的立定跳远任务,然后完成后逐渐加大距离,带领学生逐步提高立定跳远能力。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提高,获得满足感,进一步促进学生立定跳远兴趣及能力增强。

1.3、课前预备引导教学训练方法

课前预备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在教学与训练中以良好状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进而提升教学训练的有效性。在以往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实践经验当中的总结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训练期间参与活动的积极踊跃度低,原因是体育素养较他人差,心理具有自卑情绪,对立定跳远学习缺乏信心与主动性。而还有部分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训练中,表现出散漫、不专注的状态。基于此,课前预备引导教学就极为重要,需要教师通过预备引导教学帮助学生将专注力拉回到体育课堂学习当中,并引导学生调整好状态,以积极、饱满、充满活力的状态对待体育教学训练。

首先,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跑操,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跑步,并喊口号调动学生高昂的情绪,让学生状态调整到积极饱满的状态。其次,带领学生做体操训练,进行体育训练预热活动,教师或课代表带领学生分节做动作,包括腹背运动、转体运动、扩胸运动、弓步压腿、活动膝踝关节。最后,在正式开展立定跳远训练之前,根据训练课程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动作准备训练,如“提高脚后跟+伸展四肢+下蹲+摆臂”、“摆臂+深蹲+起跳”或“摆臂 +深蹲+起跳+抱膝”等原地练习。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将身体机构伸展开,避免在实践训练中出现不安全问题,也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总之,教师要注重课前预备引导教学环节,其对学生立定跳远教学与训练活动参与状态优化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2、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的教学与训练探析

在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与训练当中,立定跳远技术动作掌握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而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是优化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对各项动作技术教学训练进行分别强化,突出动作技术要点开展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全面观察学生学习掌握情况,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下面对其技术动作教学与训练进行分析。

2.1、预摆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

预摆动作技术是立定跳远的准备动作,预摆动作是帮助学生找到身体的重心,调整好身体力量平衡状态,找到立定跳远身体力量的着重点,然后保证立定跳远后续其他动作能够保持平稳、良好的状态完成。预摆动作技术的要领在于:伸展手臂、两腿弯曲以及身体重心降低。在实际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期间,学生做预摆动作时,要先将双脚分开至与肩同宽的位置,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双臂自然下垂保持放松状态,双手同方向的前后摆动,在双手摆动过程中双腿要跟着摆动的节奏进行伸缩弯曲,手臂前摆时需保持两腿伸直,手臂后摆时则应两腿屈曲,向下压低,通过降低重心来寻求机体平衡。

在整个预摆动作运行时,身体要保持向前倾的状态,双臂摆动幅度要大,双臂与双腿的动作节奏要保持一致性,保持身体动作整体的协调性,稳定身体重心。预摆动作一般做两次左右,由于预摆动作会使学生身体保持相对紧绷的状态,预摆动作次数多会使身体产生疲惫感,无法保持良好的状态。若是预摆动作次数过多,还会出现肌肉酸痛,学生瞬间的爆发力就会被弱化。预摆动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调整呼吸,找到重心平衡点。在预摆动作运行期间,也有可能出现重心失衡的现象,导致学生摔倒,为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在预摆过程中,手臂向前摆的同时脚跟要轻微抬起,身体前倾的同时手臂向后摆,保持整个身体的作用力的平衡。

2.2、起跳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

起跳动作是通过双脚与地面产生的综合作用力效果而实现的,起跳的效果与双脚蹬地的力量与起跳的速度有直接关联,因而对蹬地力量和起跳速度进行强化,是起跳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关键所在。在实际起跳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期间,要求做起跳动作时,手臂从后向前快速移动,身体肢体要尽量舒展开,将身体的所有势能尽可能的集中,转化为起跳的动能。在起跳的过程中要控制双脚蹬地那一瞬间的力量,起跳期间蹬地的同时迅速前摆双臂便是为了增加向上的力量,使背部肌肉联动起来。将起跳双脚蹬地力的作用与双臂摆动的向上力量进行综合发挥,才能更好的完成起跳动作。

在起跳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当中,蹬地力量提升是训练的重点,保证蹬地产生的力的作用能够充分的支持身体腾空。双脚蹬地产生的力大小与起跳身体腾空的时间是呈正比变化的。这对学生腿部力量素养要求较高,需要通过专项训练来进行强化,如单/双腿原地跳、跳台阶、障碍跳以及深蹲跳等。起跳动作是依靠学生腿部瞬间爆发出的力量,通过对腿部力量的强化,为立定跳远后续动作的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2.3、腾空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

立定跳远动作在起跳之后,人会因力的作用而腾空产生抛物线轨迹,在腾空动作运行期间对学生身体综合体育素养的要求比较高。在腾空动作过程当中,需要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做好身体落地的准备避免受伤,还要尽可能的延长腾空的时间,来达到增加立定跳远的水平距离。在腾空动作中,学生要在腾空的最高点收腹、举腿,来增加腾空的时间。在腾空动作中学生肢体协调性、动作敏捷性都是强化的重点。腾空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更多的是通过对学生身体协调性、体育动作完成速度、身体敏捷性以及腹部力量等方面素养的强化来实现。另外,在腾空期间通过收腹举腿来延长腾空时间的方法,适用于腹部力量大的学生,对于女生是比较不适用的,女生腹部肌肉力量较少,在腾空中难以快速的收腹。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腾空的最高点快速向前抬腿,手臂同步向后摆动,使人力动力增加,实现腾空水平距离的延长。

2.4、落地动作技术教学与训练

踝关节非常容易在体育运动中出现损伤,为了立定跳远教学中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出现这种损伤,教师应知道学生落地的技术要领,即:落地瞬间以脚跟先落地,脚掌紧随其后迅速落地。在落地过程中,双膝应始终保持屈曲状态,如弹簧一样给予身体以适当的缓冲。需要注意的是,脚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的方式可能产生一种势能,使人体不自觉地向后倾斜,因此出于保持身体平衡的需要,落地时应尽量身体前倾,以抵消这种势能。当然,前倾不可过度,否则依然无法保持重心,有较大的可能摔倒。

3、结语

初中体育立定跳远教学与训练,是培养学生体育基础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训练方法,增加学生立定跳远学习训练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立定跳远教学与训练活动中去。并对立定跳远的预摆、起跳、腾空与落地动作技术要领进行强化教学,促进体育立定跳远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身体动作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de身体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