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2019-12-24潘桔杨丹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泰尔指数分位数回归区域经济

潘桔 杨丹

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东部、中部、西南、西北、东北五区域视角,通过对泰尔指数的计算,考察了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利用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资本、人力、技术及制度要素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部和东北地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在减小,西北地区差异明显上升,中部和西南地区略微上升。人力、技术和制度要素是影响东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其余四个区域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资本和人力因素;随着差异的变大,各因素对东部和西南地区差异的影响在变大,对中部的影响在减小,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影响资本因素在增大,人力因素在减小。

关键词:区域经济   测度   泰尔指数   分位数回归

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不平衡性的加剧,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均衡发展地区间的经济,实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只有弄清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的程度、趋势和形成机制,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从而为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测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测度的方法。多数学者利用标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测度区域经济的差异;考虑到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异质性,也有一些学者将空间因素引入测度模型中,利用测度分解公式对差异进行不同角度的分解。二是测度的视角。大部分学者对我国省际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并进行比较。在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技术创新、制度变迁、产业结构等都是热点研究对象,同时区位因素、城市化因素、经济开放程度、初期收入、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受教育水平、失业率等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要因素。在实证分析方法上,面板数据模型、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视角多采用传统的东中西三大区域,而没有结合我国新时代经济政策特征进行区域的划分;研究方法上只得到了影响因素对于差异影响的大小,而没有因素随差异变化的变化趋势。据此,本文将采用五区域视角,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大小及影响进行动态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测度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测度方法

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有很多,可以分为单指标测度和多指标测度,其中单指标测度又可分为绝对差异描述和相对差异描述,本文选取单指标测度中的泰尔指数对地区间差异进行了刻画。基于信息理论中熵的概念可以得到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yi为区域i的指标值,为所有区域该指标的平均值。按照此方法计算出的泰尔指数可以测度区域经济的总体差异,其取值在0-1之间,并且值越大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不平衡性越突出。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测度

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搜集了1998-2017年中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和人口数据,采用指数平减法对GDP数值进行处理,并计算出人均GDP。根据我国近年区域发展战略将31个省划分为五个区域,即东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和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计算五区域的泰尔指数,得到五区域内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结果,相关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其中次坐标为东部地区的泰尔指数。

由表1五区域泰尔指数的计算结果及图1可以看到,五区域内部的差异大小及趋势有所不同。泰尔指数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为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从1998年的0.0921下降到2017年的0.0531,下降幅度为42.3%,东北地区从1998年的0.0173下降到2017年的0.0061,下降幅度为64.7%,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增长中心的扩散作用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的政策的颁布有一定的关系。中部和西南地区的泰尔指数呈不断波动的变化趋势,但整体上这两个地区泰尔指数略有增加,幅度不大。近几年来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实施以及一系列经济新区的颁布,对这两个地区差异的缩小具有一定作用。西北地区的泰尔指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增长显著,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后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且其值始终高于西南、东北和中部地区,接近东部地区。从1998年的0.0211到2017年的0.0381,增长幅度高达80.6%,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西北地区各省份发展差异拉大,出现明显的不平衡发展态势。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理论分析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时代特征,将影响因素分解为资本要素、人力要素、科技要素和制度要素,构建考察差异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长期以来,资本要素都被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狭义的资本,即考虑物质资本的投入,具体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人力要素是资本要素的扩展,指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要素是加快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科技要素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本文从地区科学技术的基础条件、投入状况、产出状况三个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形成综合评价。制度是指一国建立的国家政策和经济体制,是保障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根据国家发展意图,对区域经济运行进行的规范、引导和干预。根据我国国情,本文认为制度要素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提高、城乡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三个方面。

猜你喜欢

泰尔指数分位数回归区域经济
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