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病因诊断与分析

2019-12-24唐辉李金见罗正宏杨海陆鹏飞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念珠小蚕细菌性

唐辉,李金见,罗正宏,杨海,陆鹏飞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 蒙自 661100)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冷泉镇丝茧基地补机白村全村共45户,其中21户从事养蚕,有3个小蚕共育点,分别是莫建民、陆顺和、杨伟红户。2016年春蚕养殖期,蚕茧产量比较稳定,平均单产每张45~50 kg。2016年开始,夏蚕蚕茧单产下滑到每张35.1 kg,秋蚕下滑到每张15.6 kg。经过试验调查发现,造成产茧量下降的原因是发生了一种排念珠状粪便的蚕病,这种蚕病主要在夏蚕、秋蚕和晚秋蚕时期发生,病蚕症状包括4龄期蚕粪连成一串,蚕粪中间有丝相连,多的8~9颗蚕粪连在一起,少的3~4颗蚕粪连在一起,像一串念珠,食桑量下降,蚕体变小,不能吐丝结茧,最后死亡。当地村民认为,这种病蚕是由于当地栽种的万寿菊在花期和加工时产生的气味所引起的。为了弄清该蚕病发生的真正原因,本试验在补机白村和多依村分别采用饲喂桑叶和人工饲料的方式进行小蚕育种,并把3龄蚕分发给不同养蚕户,观察不同共育点的大蚕状况,通过对比试验,找出蚕病的发病原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供试家蚕品种为菁松×皓月,蚕种数量为253.5张(每张32 000头)。1%次氯酸钙为粉剂,有效氯含量为28%,产自广西田东锦星化工有限公司;家蚕用人工饲料。

1.1.2 时间与地点

分别在2017年春、夏、秋蚕和2018年春、夏、秋蚕开展试验。试验地为冷泉镇所本底村委会补机白村和多依村蚕区,试验小蚕共育点为冷泉镇所本底村委会补机白村养殖户陆顺和(A)、莫建民(B)、杨伟红(C)家。

1.2 方法

1.2.1 不同饲喂材料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养蚕前用1%次氯酸钙溶液对冷泉镇所本底村委会补机白村和多依村蚕区、蚕室、蚕具进行统一消毒。2017年,试验点A、B小蚕饲喂桑叶,试验点C小蚕饲喂人工饲料;2018年,所有试验点小蚕饲喂桑叶。观察并记录小蚕发育状况、大蚕健康状况和单张蚕种产量。

1.2.2 蚕病发生原因调查

调查发生排念珠状蚕粪蚕病的饲养季节、小蚕共育方式、小蚕用叶叶质、大蚕用叶叶质、万寿菊的栽种情况和开花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6—2018年补机白村蚕茧产量

如表1所示,冷泉镇所本底村委会补机白村2016年春蚕蚕茧产量比较稳定,平均单产每张49.30 kg,2016年夏蚕平均单产减少到每张35.10 kg,秋蚕平均单产减少到每张15.60 kg。经调查,单产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一种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影响所导致,6户蚕农饲养的夏蚕发病情况严重,13户蚕农饲养的秋蚕发病情况严重,分别为莫建民、杨伟红、多依村共育点的蚕农。

表1 2016—2018年补机白村蚕茧产量

2.2 引起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发生原因

如表2所示,2017年春蚕养殖期,试验点A、C大蚕发育正常,平均产量均达到每张50 kg以上,试验点B有2户蚕农饲养的5龄蚕出现念珠状蚕粪,产量偏低。分析原因,此处选用的桑叶出现细菌性疫病病斑,叶质不好。2017年夏蚕养殖期,试验点C大蚕用桑叶感细菌性疫病,叶质一般,5日龄期出现排念珠状蚕粪,平均产量为每张36.3 kg;试验点B小蚕用桑叶感细菌性疫病较重,小蚕大量感病,全部淘汰;试验点A小蚕用桑叶叶质好,小蚕正常,大蚕用桑叶感染细菌性疫病,出现排念珠状蚕粪的病蚕,平均产量为每张30.7 kg。2017年秋蚕养殖期,试验点C小蚕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生长情况正常,大蚕用桑叶感细菌性疫病,叶质差,4龄眠时发现细菌性败血病病蚕,未发现排念珠状蚕粪的病蚕,平均产量为每张为25.4 kg;试验点A小蚕采用桑叶育,小蚕正常,大蚕所用桑叶叶质中上,5龄时发现少量排念珠状蚕粪的病蚕,平均产量为每张35.2 kg;试验点B无共育小蚕,小蚕取自落咪村,当地桑叶叶质较好,未感染细菌性桑疫病,平均产量为每张47.6 kg。2018年,采用质量好未感染细菌性桑疫病的桑叶饲喂春、夏、秋蚕,大蚕均未见蚕病,平均产量达到每张49.8~58.2 kg。分析发现,万寿菊开花或烘烤、大气或水源污染导致中毒、消毒不彻底等均不是小蚕患病的主要原因,引起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发生原因是蚕采食了感细菌性桑疫病的桑叶,该蚕病初步判定为细菌性蚕病。

表2 2017—2018年补机白村蚕饲养情况统计

3 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的防治

针对当地出现的排念珠状蚕粪的蚕病,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环境及蚕室的消毒工作[1-2]。养蚕前用1%次氯酸钙溶液对蚕室内外及周围区域进行消毒,蚕具用1%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方格蔟用后及时清除死蚕、蚕粪,去除乱丝后用5%的甲醛熏蒸6 h,塑料簇片每5片折叠在一起,两端用线或绳捆好后1%漂白粉水中浸泡20~30 min,取出后除去桑叶等残渣,清水冲洗后晾干收藏。二是加强对桑园的管理,做好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点是预防细菌性桑疫病。在桑树发芽初期,新梢长出4~5片叶片时,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喷雾1次,为减少劳动力成本,可以与杀虫剂混用增加防虫效果,以保证叶质的优良。三是加强小蚕共育的管理,小蚕期1龄每张蚕种饲养面积不少于1.6 m2(100 cm×80 cm蚕框2框),2龄蚕每张蚕种饲养面积不少于3.2 m2(100 cm×80 cm蚕框4框),注重桑叶质量,抓好眠期处理。四是大蚕期应注意蚕座消毒[3],增强通风排湿,5龄蚕每张蚕种饲养面积不少于40 m2,3眠、4眠期通过分批饲养来隔离淘汰弱小蚕[3-4],以预防、抑制细菌性蚕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念珠小蚕细菌性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一个无需解释的故事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可爱的小蚕
一串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