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 时代,“预见式运维”破茧而出!
——“IT 生存法则”之运维新趋势

2019-12-24高洪福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流隐患运维

“从‘被动式’运维的总是挨踢,到‘主动式’运维的少挨踢,再到现在已经破茧而出的‘预见式’运维不挨踢,我们IT 运维人终于要熬出头了!……”

真期待啊!某单位资深运维人老彭在这次全国IT 运维大会上算是开了眼,终于看到了希望。那么是什么内容让老彭如此激动呢?

什么是预见式运维?

现在的运维环境越来越复杂,对运维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在架构层面,从双态架构(传统+私有云)到混态IT(传统+私有云+公有云),再到异态IT(传统1+传统2+多私有云+多公有云);二是在工作层面,DevOps、AIOps、XOps 层出不穷;三是在组织层面,ITIL、ITSM、VERISM 等服务管理类新版本、新模式不断更新;四是在业务层面,要求(资源)多、(响应)快、(体验)好、(成本)省成为主流。这种因端到端SLA(南北向信息流)、资源池化(东西向信息流)、混合IT(东西南北向交叉信息流)而导致的“运维黑盒”现象越发突显。

而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被动式运维的弊端是总是客户先发现出故障了,然后报障处理,客户体验非常差。后来演进到主动式运维,终于可以比客户早发现故障了,但其局限性是故障还是发生了,依然会影响客户的正常使用,客户只是被主动告知不能用了,算体验略有改善。因此迫切呼唤适应新环境的新运维模式。

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先导运维人开始尝试利用各种智能工具,做到提前预见到隐患,并在隐患未转化为实际故障时就进行了处理,使得用户都感觉不到曾经发生过什么,只感觉一直可以正常使用。这种运维方式尚没有准确的定义,有些暂叫做“智能运维”,但这种叫法不严谨,因为工具终究是工具,毕竟运维是个系统工程,所以笔者首创地称之为预见式运维。

在此正式给预见式运维下个定义:借助最新的技术手段,从运维对象的维护历史、运行现状、未来环境入手,通过趋势模型和预测算法,提前预测未来可能遇到的隐患,并提前采取处置措施,以实现持续保障业务连续性的目的。

预见式运维有什么特点?

正如定义描述的那样,预见式运维最大的特点是具备“3+X”能力,其中的3 是指三个核心能力,既不二过、不背锅、不惧怕的能力,“不二过”是指要具备对过往故障的追溯能力,找到引起故障的根源,并举一反三,提取共性,采取完善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故障;“不背锅”是指要具备对保障对象当前运行状态的评估能力,知道哪里是瓶颈、哪里负载重、哪里是盲区等等,并形成状态评估全景图,一目了然,不用担心被无端指责;“不惧怕”是指要具备对未来故障隐患预判的能力,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和算法,搭建模拟环境,真实演练未来业务运行,提前找到运维盲区和隐患,并提前处置,从而防患于未然。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不同行业保障对象的特点,以及具体业务需要,打造其它相关的个性化、定制化的能力,简称为“X”。

怎么向预见式运维演进?

工欲善其事,首先利其器。在传统的人工、备件、工具、流程这运维四件套基础上,要做到预见式运维,必须再新增四件套,那就是数字孪生、大数据、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统称预见式运维八件套。

其次,在运维的职责上,要把以“业务”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以“确定”为目标,做为新的定位和努力方向。

再者,更要加强运维人员综合管理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对“技术+业务+管理”三合一型的复合人员的培养,专项领域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借助外部资源支持,内部普遍需要的是这种复合型的通才,因为有其它七件套的武器傍身,运维人员的单兵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在AI 时代,做运维的真正主人。

IT 语录:我预见,我不挨踢!

“尊敬的业主,冬季供暖即将开始,为了保证按期供暖,我们已提前对供暖设备及管道进行了预先检查,发现2 处故障5 处隐患,均已提前修复,并将提前一周间歇式试供,可能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您不用担心,但从已往年份的记录来看,您家的屋内管道曾出现过滴水故障,建议您在试供期间注意观察,我们也会持续监测分析系统运行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处理,确保按期顺畅供暖,让您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虽然这两天突然降温,但收到物业公司发来的短信,老彭心里踏实了许多,这个小区的物业真是越来越贴心了,说是上了个什么AI 系统,这算不算‘预见式’运维呢?

下期预告:呼哧呼哧,“二师兄”也有喜怒哀乐!

猜你喜欢

信息流隐患运维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基于约束逻辑的网络非集中式信息流整合系统设计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智能+时代的新运维
——2019(第十届)IT 运维大会特别报道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