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单元阅读教学策略

2019-12-23刘志毅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新教材核心素养

刘志毅

摘 要: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既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关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各单元阅读课文的特色组合,给予老师深挖教材及创新教法以一定的灵活度;预习课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基础知识讲解化零为整,系统性强;写作课从片段练笔到篇章结构,由点及面,从易到难,呈现出梯度开发的特色。总之,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新教材

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讲到了最高层次的阅读——一般是围绕一个研究主题。主题阅读难度最大,也是“最有收获的”阅读。阅读目标不同,选择的阅读方式也往往不同。要深度理解,要“增进理解力”,就非进行主题阅读不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单元阅读教学正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积极尝试。单元设计围绕主题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涵盖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鉴于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上述新理念我尝试设计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课型,以和同仁商榷。

一、预习课型

过程与方法:以自学为主

1.自学“读读写写”。识记和了解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做到正确认读和书写;朗读课文,勾画文中词语、成语,通过语境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义;研读课后注释,掌握一些词语、诗句的出处,理解其特殊意义。比如朱自清《春》中的“酝酿”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的“狗皮膏药”等词的比喻义。

2.掌握文体、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等。分析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从文体、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初步整体认知,写作背景则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查阅资料,再交换所得,以期达到理解文章情感和主旨的目的。

3.小组合作讨论部分的课后习题。这些习题的设置是有规律的,第一部分“思考探究”紧扣课本,包括整体感知、主旨理解、了解各段内容及段落之间的关系。整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第二部分“积累拓展”涉及语言品味、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文章的结构。尤其每篇课后最后一道习题的设置,学生要通过课外阅读、查阅资料、思维延伸才能获得。由此可见,一篇文章“例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针对预习课,我侧重指导学生结成学习对子,全盘监控,随机引导,注意监测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处于有效的学习状态中。

二、基础训练课型

过程与方法:讲授为主,讲练结合

1.学生朗读、书写预习所得,老师讲解部分字词的特点。讲字的构成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讲形声字的构成方式;词的构成方式;词语的构成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比如“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的本义和在本文中的比喻义;又如“我那时太聪明了”,“聪明”一词褒义贬用,表达作者内疚之情;再如“萧萧班马鸣”从“班”的本义讲起,本义是把玉分开,因而把马分开也叫“班”,这样学生就不会错写成“斑马”。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词语从起源、构成、运用就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学生活学活用,趣味盎然。

2.引导学生朗读,读文题,读文章,概括故事情节,总结文章主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此可以根据单元提示训练学生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的诵读能力。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散文,第二单元叙事散文,单元提示要求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变化。第三、四、五单元散文,单元提示训练默读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速度,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大意和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关键语句。学会勾画标注,第六单元训练快速阅读,找关键词、中心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在这样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朗读训练指导方案下,逐步深入阅读境界,逐步推进阅读教学的知识点,要比每堂课环环相扣、面面俱到好。学生在读中学会概括内容,学会了表达方式,学会了主题的提炼,学会了和作者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既能进入文本体验,又能跳出文本分析,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质疑能力和分析能力。

3.与学生共同讨论习题部分,讲解知识点。课后习题是教材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拾遗补阙,学生也可以依此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自我完善,并且使之强化、巩固。同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迁移,以达到内化的目的。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

比如《桃花源记》新教材练习设计“(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概述故事内容。(2)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景象有所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这类习题的隐性意图: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整体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学会用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语文。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需意识到:很多问题的答案不再仅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应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有独特的见解和富于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灵性,体现其学习语文的个性,并使新教材练习设计的隐性意图得到落实,这种更新后的观念在处理“联想比赛”类题目时更显重要。

4.对比阅读,解读方法。对于有些知识点,比如《最后一课》课后习题设置为“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设置为“不必说……这一段的景物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等。这一类写景写人的抒情散文,对比阅读是最好的授课手段,可以将已经学过的写人、写景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再次巩固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尤其新教材八年级的每单元是按照文体编排的,很有必要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分篇安排”。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四篇游记,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所至——作者的游踪,所见——游程中目睹的风貌;所感——引发的所思所想。再引导学生朗读四篇课文,从这三个方面整体掌握游记线索,所描绘景色及人文特点,提炼写作主旨。从相同中对比出不同,不能一直停留在“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层面上,《壶口瀑布》与古人的“山水比德”的思想息息相通,透露着作者对所写景物文化内涵的深刻認识;《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传达出了敬畏自然、珍视自然的意识;《登勃朗峰》透露出了美国式的好奇心和幽默感,体现出了一种虽有些粗粝却随性豪放的人生姿态;《一滴水经过丽江》内容丰富,时而追述过去,时而谛视当下,赞美淳朴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

三、仿写作文课型

新教材每单元都设置了“写作”专题。老师深挖教材,利用课本资源,从作文结构布局(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表达方式、写作技巧(对比手法、悬念、欲扬先抑等)、风格流派(尖锐泼辣、幽默诙谐、清新活泼、热情奔放等)等方面指导模仿。

过程与方法:

1.课文中精彩语段的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课本是个例子”,从中可以教给学生很多写作知识。精彩的人物细节的刻画,如《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先对人物的外部轮廓做了细致的刻画,再把镜头放到他的脸上,再抓住他的眼神,由远到近,层层深入,体现出人物的高尚精神。或者,动作描写、心理刻画、语言刻画的精彩语段都可以拿来指导练习;或者为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的小片段,都能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结构的模仿。由《背影》教给学生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的记叙文开头的方法;在讲《春》时指导学生认识盼春——画春——赞春写景思路;《阿长与山海经》教会学生对所写人物事件运用先抑后扬的组织线索;从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中学习总分总的结构;从《社戏》中学习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等等。

3.仿神训练。指导学生由仿形(事物的外在特点)过渡到仿神(主题的深层含义),在具有象征意义的散文诗《海燕》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语言,“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的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那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这段话运用了拟人化手法,看似写景实则含义深刻。可以指导学生联想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场面,采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学生有写“猫鼠之战”的激烈,有写“树与风之战”的震撼。

4.创造性模仿。对课本内容中悬而未决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续写练习,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主题含义的理解。《孔乙己》一文中的孔乙己在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的初冬里,以手代腿,来咸亨酒店里摸出四文大钱,喝完最后一碗酒后,就永远地消失了。这一情景就可以让学生续写。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须“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体现了主动探究学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找到成就感,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节约时间,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有利于课内、课外阅读的联系与互补。把单元作为一个系统,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为单位,组织教学,用大语文教学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文环境中学习,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和质量,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章新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新教材核心素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