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策略思考

2019-12-23李维荣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引导初中数学策略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探究知识是学习该学科的目标。然而受教学预设和教学经验影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再加上教师的不适度和不适时教学引导则更会影响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强调自学、议论、引导的有效结合。从创设有趣引导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及化解教学重点难点等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引导策略,望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引导;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等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兴趣。而初中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需要教师有效引导,由此一来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有趣引导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创设相应的引导情境,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促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打破传统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以“众数和中位数”一课为例,教师就设计以下教学案例: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则招聘启事:“因我公司需扩大经营规模,技术部需对外招聘多名员工,每个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有意者请前来面试。”有位大学生参加面试并由于在实习期间有着优异表现,管理层决定录取他,但这位大学生了解了一下公司员工工资就很纳闷。员工A说:“他们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200元左右”,员工B说:“他每月工资是1500元左右,在公司处于中等阶层。”请大家计算一下,公司这则招聘启事中提到的平均工资是否真实。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后回答到,学生A:“公司这则招聘启事为真实话语,员工每月平均工资确实是2000元。”学生B:“我觉得不对,因为总工程师每月工资为5000元,要去掉工资再计算平均数,所以普通员工并没有2000元。”教师:“大家说得都十分有道理,但详细分析,学生B说得更符合实际情况。那么你们认为平均数工资是否可以真实反映员工工资水平?”学生:“不能。”教师:“如果按照上述总结,不能运用2000元表示普通员工工资水平,那么哪个数据可以反映呢?”学生C:“可以运用1200元反映,因为大部分员工工资都是1200元。”学生D:“应该取中间数1500元。”学生E:“去掉最高数5000元后再求平均数可以得到1625元。”最后教师总结:“大家的想法都很棒,今天给出的数据中除了平均数外还有统计学中经常运用的众数和中位数,上述案例中,因总工程师工资过高,平均数则无法有效反映普通员工工资水平,此时就可参考众数和中位数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判断。”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思维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组成,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得以健全完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引导学生展现思维。所谓展现思维即让学生将思考所得答案线索和解决问题方法呈现出来。这种展现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原有解决问题态度、习惯以及技能,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解题中做到收缩得当。以“探索勾股定理”一课为例,数学教师提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为三个小组发放3种规格的三角形纸板,让学生验证三种不同规格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后对边长进行测量,探索三角边有何等量关系?有个小组指出:“短边+长边=中等边长的2倍,即a+c=2b”,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为3+5=8=4×2。然而其他小组很快否定了这个猜想,因为该小组学生忽略验证第三种直角三角形,此时整个班级陷入思考困境,主要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惯性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计算边长,没有运用乘法计算,因而需要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掌握多种计算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化解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即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因而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克服重难点数学知识。尤其在选取内容时应结合学生数学基础水平、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等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以下问题:“小王和小红相约去某风景游览区游玩,约好在景区门口见面。其中小王在早上7点乘电动车从家门口出发,沿着风景游览区公路去景区,车速在36km/h左右,小红也在早上7点从家门口骑电动车出发,车速为26km/h,当小王追上小红时是否超过景区后门。”对于学生而言,这种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数学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引导其运用不同方法攻克问题。方法一:将上述应用题看作同时不同地出发的追及问题,计算什么时候可以追上就可得知是否经过景区后门,分别运用列方程和算术方式解决。方法二:由于小王和小红走的路程和时间呈正比例变量,因而可以运用函数解决问题,呈现多元化思维解题技巧。

总之,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较多的公式和图形,学生学习起来不免感到困难。对此,需要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进行有效引导,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只要我们肯探索,相信肯定能发现更多有关“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引导策略。

参考文献:

[1]余叶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策略漫谈[J].中学数学,2017(8):50-51.

[2]孙寿春.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引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7(71):75.

注: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課题“‘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引导策略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7]GHB0765)。

作者简介:李维荣,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师引导初中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