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台班子

2019-12-23江兴旺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打谷场戏班子锣鼓

江兴旺

儿时,家乡的冬季寒冷、寂寞、漫长。霜降一到,草木枯黄,万物凋零,唯有小麦挺霜傲雪,做着绿油油的美梦。

忙碌一秋,该收的都收了,地里再无农活,老农们也可以歇一歇了。把锄头犁耙搁置在墙角,把蓑衣斗笠悬挂在墙上,汉子们一溜地蹲在墙角,抽着香烟,谈古说今;女人们则围坐在村头大桦树底下,缝缝补补,传播着马路新闻。此时,便有热心人开始张罗着请草台班子到村里唱戏了。

草台班子,顾名思义,是指那种走村串巷的小型戏班子。它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乡村为舞台,以唱戏为兼营,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清新纯朴的乡土气息,是乡村一道特殊而美丽的风景。班子成员沾亲带故,父子妻女扮演生旦净末,爷孙伯侄兼顾锣鼓弦乐,也是常事。戏,多为地方戏,自编,自导,自演。

冬闲是演出黄金期。婚丧嫁娶、生儿育女、乔迁新居等,接二连三,草台班子的活儿应接不暇。戏班子虽属草根,但也十分讲究民间薪火相传的传统礼仪,如被邀演出,必需德高望重的长者至少提前半月持帖拜请,俗称“请戏”。

村里视请来的戏班子为上上宾,要支付一笔费用。此费用不叫演出费,而叫锣鼓费,三十也行,五十亦可,不太计较。除了支付费用外,村民还需管他们的吃住。好在戏班子成员都生于农村,走南闯北,习惯了天当被地当床,对吃住并无苛求,但村民却丝毫不敢怠慢,生怕因招待不周而留下笑柄。

尽管演的多是村民耳熟能详的戏目,但每次演出,草台班子都精心彩排。彩练时,吹拉弹唱,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毫不含糊。说是彩排,其实还是素面多;偶有带妆的,脸上被涂得五颜六色,惹得村中孩子跑去围观。?

戏台就搭在村中打谷场上。冬季,打谷场显得比较空旷,雪尚未完全融化,空气中夹带几分寒意,但这丝毫没有挫伤村民看戏的激情。一大早,村民就接来周边的亲戚。天还未黑,村民就早早吃完晚饭,急匆匆地扛着长凳,拿着椅子,抢占打谷场的有利位置,静等锣鼓喧阗。对村民而言,看一场戏如同过一场小年,抢不到好位置,一个冬天都会落下遗憾。靠近舞台的地方很快被抢占,晚来者不得不雁序后排,一些顽皮的孩子便爬到打谷场的围墙上和旁邊的树丫上。

戏台是临时用木板搭建的,三面透风,只在后部挂着一道布帘。布帘后面除了摆放道具,还用于演员换衣补妆。对孩子来说,那里永远是个神秘的地方,因此总想溜进去看看,常常会招来家长的一阵责备。好在村民对此并不在乎,看演出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草台班子演出的剧目绝大多数都是老戏,如《休丁香》《天仙配》和《女驸马》等。这些戏是草台班子最为传统经典的剧目,尽管村中老少对此耳熟能详,有的能哼唱整段戏词,甚至能对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说出子丑寅卯,但它们如同一首首山歌,百听不厌。

夜色渐深,演出接近尾声,那些爬到院墙和树丫上的孩子早已偎在父母爷爷奶奶怀中睡着了,但村民们似乎意犹未尽。对他们而言,草台班子的演出,犹如冬夜篝火,不仅温暖了寂寥的村庄,也满足了一年的渴望。

(编辑  高倩/图  雨田)

猜你喜欢

打谷场戏班子锣鼓
禾熟
本期导读
搭好台更要 配好“戏班子”
打谷场上的春天
西江月·忆故乡打谷场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中国农村戏班子正在消失
监狱里的戏班子
薅草锣鼓,田间楚音
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