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资源县塘洞村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2019-12-23赵威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儿童

赵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望和高度重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极具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广西资源县塘洞村由于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目前已经较好地实现了脱贫。本文研究了塘洞村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状况,对桂北其他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一定的借鉴。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已分批实现了脱贫,剩下的都是贫困程度深、脱贫条件差、扶贫难度大的“硬骨头”。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塘洞村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状况,旨在为桂北其他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一定借鉴。

一、资源县塘洞村基本情况

塘洞村位于广西桂林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有400多户,1 800多人,作为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村内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位于华南之巅猫儿山老山界下,同时境内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红军长征过桂林时在塘洞村留下了长征翻越老山界纪念馆雷公田寺、赵家祠堂等多处红色文化遗迹,塘洞村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塘洞村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依托,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乡风民俗和谐相融的多种旅游形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根据桂林市扶贫办2017年9月统计数据表明,其中贫困户137户,共计536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数占比较高,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贫困户的帮扶。我们先后深入了塘洞村李洞屯、西寨等地方,亲身体验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截至目前,塘洞村还有贫困人口129人,由村里致富能手进行帮扶,逐渐脱贫。

此地四周群山环绕,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教育、文化发展,而长期闭塞的环境也导致当地教育观念落后,缺乏教学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比较差。村里只有小学,没有中学,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更应该是生活态度和情感教育。乡村想要振兴,想要脱贫,教育很关键,所以此次调研对精准扶贫视野下教育观也进行了调查,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经济观。当地村民相对滞后的经济条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育缺失。当地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而在满足基本物质条件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

二、资源县塘洞村概况

访谈时,对于村民的基本信息,我们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了解:被访者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医疗状况、经济来源、家庭人数、当地交通状况等。综合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了解如下。

1.受教育程度

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人数比较多,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当地的教育水平偏低。另外,学生上学比较艰辛,家住较远的每天需要步行长时间来到学校,长途跋涉耗费了大量体力,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不高。

2.经济来源

当地村民有相当一部分出去城市打工,这样的家庭一般都会有1 000~2 000的收入。但是如果没有出去打工的,他们一般会在村里耕种或者做其他小工赚取生活费用,收入相对较低,且收入不稳定。而一些缺乏劳动力在家务农的家庭则基本没有收入,靠政府微薄的补贴生活。当地很多家庭现在会种植一些果树和饲养一些牛、猪、鸡等家畜。

3.醫疗状况

村中的留守老人居多,病痛常有,一方面医院比较远不方便,另一方面是有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医疗保险在当地的覆盖面很大,但是由于医疗保险在数额和保险种类上有限制,虽有一定的补贴,但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4.留守儿童情况

村上的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基本上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代为监护。对于这种监护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祖辈的监护者会比较溺爱孙辈,本着“不出事就好”的原则在物质上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孙辈,而在精神、学习上缺少引导和教育。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几个“留守儿童”,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学习状况一般,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道德行为差,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三、扶贫基本模式

近年来,村总支部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思路,加大对红色遗址及文物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建成了红军翻越老山界长征纪念馆,修缮了雷公田寺院和赵家祠堂红色旅游文化基地,积极传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激活干部红色基因,创新了“红色党建”品牌,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塘洞村以“党支部+”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产业、竹山鸡、淡水鱼养殖、辣椒、西红柿、罗汉果种植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在“红色”“绿色”两大元素牵手发力下,塘洞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创新红色党建,筑牢发展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塘洞村作为红军长征驻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打造基层党建“红色品牌”,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作用,建设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塘洞。

1.打造红色党建阵地

随着红军翻越老山界长征纪念馆的建成以及雷公田寺院和赵家祠堂红色文化基地修缮,塘洞村的红色基因得到了保护和激活,在此基础上村党总支部修缮改建村委办公大楼,建成了综合服务大厅,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2.组建红色先锋队伍

塘洞村将创业代富能手、农民经济人及返乡农民工等优秀人才选举成为村两委班子,不断强化了村级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履职曾诺活动,建立党员承诺公示墙,动员20多位优秀党员与129名贫困户结对认亲,提供多元化、一对一服务、让群众看到党员党性,弘扬红色文化,积累点燃越来越多正能量。

3.创新设置红色组织

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充分有效结合老山界新村种养合作社发展需要,在全县率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党支部建立以来,带动党员群众齐发展,切实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实现合作社增效,农民增收的显著成效,使基础组织不断传承发扬,不断提升基础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

资源县塘洞村位于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的北麓,以盛产毛南竹闻名,自然风光秀丽,村里有连绵起伏的竹海和一碧万顷的临海,有清流急湍的瀑布和清澈見底的小河,还有层层叠加的梯田和错落有致的农舍,沿着村后的山路可以直达猫儿山主峰,全程森林茂密、树林幽静、秀色宜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最主要的是塘洞村具有丰富的红色底蕴,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后曾下宿此地,军委领导在塘洞村的雷公田寺院安营,毛泽东同志与贺子珍女士也曾在此下榻,给塘洞村留下了众多感人的“红色故事”。近年来,村总支部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思路,加大对红色遗址及文物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建成了红军翻越老山界长征纪念馆,修缮了雷公田寺院和赵家祠堂红色旅游文化基地,积极传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抓住粤桂合作政策优势,吸引帮扶资金950万元,开展粤桂扶贫协作重点产业合作项目,积极打造两水苗族乡民宿产业,在乡村田园中修建乡间别墅,用来发展民宿,提升脱贫质量,目前民宿主体已经建设完成,后面内部的装修及运用指日可待。该项目的8%以上保底年收益用于贫困户脱贫,逐渐形成了“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一区带四员的红色旅游扶贫模式。

四、促进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发展,乡村脱贫,乡村振兴,村政府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要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统揽塘洞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塘洞村经过历年扶贫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贫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所以,必须在总结过去扶贫脱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聚合各方面力量,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落地上下功夫,根据各户贫困成因进行差异化、针对性帮扶,增强扶贫准确性实效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确保贫困户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

(一)以教育脱贫,带动经济脱贫

当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错误的观点,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教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教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二)加大宣传力度,以旅游促发展

塘洞村政府今年已经对村内的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了保护和修缮,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抓住粤桂合作政策优势,吸引帮扶资金950万元,开展粤桂扶贫协作重点产业合作项目,两水苗族乡民宿产业,在乡村田园中修建乡间别墅,用来发展民宿,提升脱贫质量,目前民宿主体已经建设完成,后面内部的装修及运用指日可待,开发成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要想实现经济价值,吸引旅客。应该通过电视、网络等平台,通过广告和宣传片等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以旅游带动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三)构建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当地政府引导村民搞种植,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产业,比如竹山鸡、淡水鱼养殖以及辣椒、西红柿、罗汉果种植等产业,使其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但是销售渠道却是相当传统,都是由老板到村里收购,或者游客在游览中带少量特产,价格上不去,收入也因此打折扣。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互联网作为纽带,通过线上交易,让果农得到更多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四)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

当地的留守儿童很多,可以通过开发本地资源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工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宣传,让社会人士,包括大学生,自愿加入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来。通过外界帮助,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心理等问题,以至于让留守儿童能够有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儿童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留守儿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