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扶贫的问题及思考

2019-12-23赖汝钦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户旅游发展

赖汝钦

脱贫攻坚战役已经进入决胜时期,但存在部分贫困群众仍未脱贫、部分脱贫群众易返贫的问题。基础设施差、经济落后等因素严重滞后以上问题解决。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见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布局。做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业、服务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解决整体性区域贫困,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于此,本文首先强调了先进的理念对发展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战役的重要意义,再提出了现阶段乡村旅游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最后从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有利于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引言

乡村旅游具有发展空间大、群众参与广等优势,狠抓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旅游与扶贫深度对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理念

第一,要充分考虑贫困农户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当地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为脱贫攻坚的长效稳定奠定较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政府在生产、生活方面对贫困农户的关怀,站在贫困农户和农民的角度去谋划发展,才能让乡村旅游发展更有活力,更具实力,充满魅力。

第二,创新是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实的关键驱动因素,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有效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要积极鼓励当地政府和企业树立起“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创建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与特色旅游产品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创新服务,坚持智慧旅游和旅游标准化建设双管齐下,开发拓展乡村旅游线上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全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创新驱动、产业驱动是发展的动力。通过政府引导和资源匹配将本地产业有机集聚,辅以创新的驱动,尤其是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获取和资源的对接将变得更为便利,创新是农村发展建设换道超车的不二选择。

第三,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在融合,重点是要树立“旅游+”理念。积极推进“旅游+扶贫”,通过寻求各级扶贫单位的支持,完善乡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增长点,为贫困群众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积极推进"旅游+农业"。加快建设农业生态园、农业示范园等一批重点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为贫困农户增收拓展新天地。积极推进“旅游+金融”。通过与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旅游项目建设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乡村旅游的目标是以绿色促繁荣,以繁荣脱真贫。各地政府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达到脱贫致富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乡村旅游要坚持在绿色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爱护,努力把生态优势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生态环境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要让所有到本地的游人回去以后都成为旅游的义务宣传员,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养生首选地,让游客把这种感觉带回到他工作的地方去,使之来了还想再来。

第五,乡村旅游业是一个合作兼容的第三产业。乡村旅游要做大做强离不开与社会资本的“交流和合作”。画地为牢、小打小闹、政绩工程的思维难以支撑乡村旅游业发展。各地政府要牢固树立“合作”理念,要放开思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减少政府的干扰,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向各类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宣传部门要重视发展线上平台,要主动与微信、抖音等流量平台对接,做好本地特色旅游景点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工作。

五种发展理念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二、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瓶颈

乡村旅游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业高效发展上前景辽阔,但是仍有诸多制约因素值得警醒。

(一)乡村旅游趋同性较高,未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各类乡村旅游产品未深入研究外地游客口味,未开发本地民俗文化内涵,仅仅聚焦在在郊游垂钓、着力在采摘烧烤等表层休闲娱乐项目,没有吸引城市居民来休闲度假的亮点,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精神需求,难以维系旅游产业生存。

(二)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方面存在诸多缺位

各地乡村旅游重视宣传,却轻视高质量宣传;重视营销,却打不开营销渠道;各地特色旅游商品的经营多以现场售卖方式为主,产品的品质化保障缺乏诚信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碎片化,不系统,缺乏监管和质量审查机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实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营销一体化格局,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三)点式开发为多,产业主题不清,缺乏可持续性有生命力的产业支撑

真正的文化休闲旅游设计要根据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相结合,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乡村旅游发展千篇一律,未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创新开发,又缺乏创新型的人才提供咨询建议,具有人文情怀的本土人士逐渐外流,导致问题逐渐累积,政府部门工作难度日益增大,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前期见效慢,投资回报风险大,没有相应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都将难以维持乡村旅游的生活、生产。

(四)缺乏旅游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管理经营团队针对当地的乡村特点和人文打造相适应旅游点,亟需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有情怀的旅游人才助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开展。目前,现有的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偏低,对新时代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不够透彻,难以满足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

(五)缺乏系统规划以及思考

随着各地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很多政府没有思考优势何在,挑战何在,机遇何在,方向何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度、廣度,决定着乡村旅游发展的力度、速度。各地乡村旅游点的差距并不是先天的、长期的,而是后天的、近期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够敏感、误判形势,在转型发展中把传统优势瓦解了、分散了、丢失了,新的优势没形成,以致强项变弱、弱项更弱。

三、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重点工作

近年来,各级政府如火如荼地发展乡村旅游,但很少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创新和科学管理大背景中去思考谋划,要使乡村旅游业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性产业,重点要抓好3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各地党委、政府是统筹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加强政策扶持,实现全省乡村旅游科学发展。一是加强规划引领。高度重视本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方案的规划和制订,确保资金、人员到位。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脱贫攻坚战役和建设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聘请专家对旅游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协调发展制订详细规划,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制定实施细则。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各地区要确立自身发展类型、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加快完善本地区乡村旅游相应扶持政策的制定出台和细化落实,确保政策落地。三是突出产业特色。乡村旅游的魅力在于独特性,以“一村一风格”为核心理念,重点打造精品村、特色镇,发掘、挖掘具有本地特色和人文情怀的旅游产品,为贫困群众通过乡村旅游来增收致富提供强大的信心。

(二)加快项目推进,完善基础设施

项目建设是乡村旅游的的核心组成部分。要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基本点,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确保项目落地。一是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流向贫困村,改善创业扶贫的基础条件,为各类资金注入乡村旅游业提供硬件设施,为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在省、市范围内建成一批特色产业鲜明、传统文化彰显、人居环境和谐、休闲旅游并重、致富效果明显的特色小镇,可以通过“1+1+X”模式,即“政府+银行+企业”,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从而达到促进贫困农户创业就业的效果。三是积极开展项目招商。要积极推动能人带户,鼓励在外的优秀企业家回乡投资乡村旅游,要在土地和资金方面给予相应支持,确保企业、项目能留、愿留,留得住、留得久,坚决避免“凤凰引不来,孔雀又南飞”的现象发生,真正蓄好发展后劲、蓄足发展动力。重点抓好城市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此外,还要积极鼓励本地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回乡创业,在政策、税收和补贴上给予大力支持,打造一支属于自己城市的生力军。要精心包装一批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与民宿项目发展有关的大型投资企业、经营企业和策划机构,为乡村旅游项目单位和民宿投资商、运营商、策划单位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加强宣传营销,促进农户致富

一是开展乡村旅游推广活动。通过聘请网络团队或者营销团队策划推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邀请网红、流量明星等办好乡村过大年、乡村旅游节庆年、旅游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加大与各类知名传媒企业的合作力度,借此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以及旅游扶贫的效益。二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和企业扶贫资金,积极实施“人才兴村,人才强镇”战略计划,对贫困户开展各类旅游相关产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是加快智慧旅游产业建设。继续深化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各类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兴宣传营销手段,将农村特色旅游商品,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商品包装出去,不断提升本地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加强建管并重,激发造血功能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大了在乡村旅游上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是“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只有建设好、管理好各个乡村旅游点,才能让脱贫致富的效果永驻。一是实行村民自治。乡村旅游点所在的鄉村可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乡村旅游投资发展公司,再聘请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规范科学管理。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班培训贫困农户上岗就业,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脱贫致富的实际行动中来,满足贫困群众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是将本地的乡村旅游点进行系统整合,协调发展。合理规划职能部门对各个乡村旅游点的开发投入,鼓励当地农户参与入股分红,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让农户手中的股金变成资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积极动员乡村本土力量,充分尊重劳动人民的首创精神,让其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致富目标,真正让乡村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从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发展的跨越。三是成立乡村旅游专职监管机构。政府部门除旅游部门外,要设立有当地农户和村委加入的综合监管机构,加大对当地乡村旅游合作社及相关组织和运营团队的监管力度,配合各乡村旅游点维持秩序,维护好当地村民和贫困群众的利益,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要结合旅游行业实际制订相应工作方案,明确各人员责任。要定时召开旅游安全培训,同时组织干部深入各涉旅企业和乡村旅游点,督促检查是否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增强旅游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农户旅游发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