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匡互生的人格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2019-12-23王向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7期

摘 要:匡互生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导人之一,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人格教育思想是匡互生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在当时的教育界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笔者对他的人格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对我们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匡互生 人格教育思想 现代启示

匡互生(1891——1933),湖南邵阳人,近代著名的五四运动的学生领导人之一和著名的教育家。1910年至1919年,先后就读于宝庆中学堂、岳云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湖南一师、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春晖中学任教,并实行教育改革。在1925年,匡互生与陶载良、刘熏宇、沈仲九、朱光潜等人一同创办了立达学园,决定全面推进一条修养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道路,在教育中贯彻他的人格教育思想。

一、 匡互生的人格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1.历史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仁人志士纷纷开始寻求改革之路。青年时期的匡互生目睹了当时社会的悲惨现象,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中去,但是在经历反汤芗茗、驱张敬尧等一系列革命运动后,匡互生发觉当时的社会现状仍然没有被改变,匡互生认识到,暴力革命并不能真正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只有把人们的思想从旧传统、旧观念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地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因此,匡互生决定放弃革命救亡的途径,转而倡导“人格教育”,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将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教育事业当中,创办了立达学园,在立达学园中贯彻了他的人格教育思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为救亡图存、富国强民做出了一些贡献。

2.思想渊源

要追究其人格教育思想形成的渊源,则是多元化的。首先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匡互生从小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积淀了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匡互生先生的人格教育中的“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思想就出自于《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并把“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思想作为立达学园的办学宗旨。深刻地体现儒家文化对他思想的影响。匡互生在解释人格教育的内涵时说:“人格教育的第一要素是诚实。”[1]而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就是就是“诚”,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2]据此,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其人格教育思想的影响。

其次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匡互生先生正在北京求学,而此时正是西学东渐十分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日渐开放,西方的思想逐步地涌入中国,使得当时社会上的思想十分活跃。各种文化思潮的涌现,给当时的青年学子以极大的冲击,匡互生先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熏陶,这对匡互生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匡互生人格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匡互生的人格教育思想在民国时期大放异彩,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的人格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教育的根本

什么是根本,根本指的是一件事情的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在匡互生看来,要实行他的人格教育思想,最根本的就是:“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也就是要以身作则,重视教师个人的范例作用,他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匡互生在《中等学校训育问题》中指出:“青年须从观摩教师才能有长足的进步。”[1]如果教师的个人修养不够,那显然对于学生的修养起不到有益的帮助。校名取为:“立达”。立达是来自于儒家《论语》中“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3]其概括而言就是推己及人。取名“立达”也是希望学校的教师们能够学习孔子的优良思想贯彻到教育学生中去。

在他多年的人格教育实践中,一直秉承着这种“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优良传统。一直将学生和教师摆在相同的位置上。极力倡导自由民主的风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当中来,自由地组织各种活动。亲自参与到农村教育课的实践活动当中去,与学生一同养鸡、养蜂、种花。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事情,他总是能够先做出一个榜样来。

他以身作则的行为,获得了师生们一致好评,立达学园以有匡互生这名教师为荣。巴金也曾称赞匡互生说:”是一位把毕生精力贡献给青年教育的好老师,一位有理想、有干劲、为国为民的教育家”。[3]总之,正是因为匡互生先生这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作风,使得他所推行的这种以身作则的人格教育收获了显著的效果。他的这种以身作则的人格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2.人格教育的核心

核心,是一件事物最关键的部分。从匡互生从事这么多年的教育事业来看,他实施的人格教育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学生施行爱的教育,用愛对学生进行感化。

匡互生先后任教于长沙楚怡学校、湖南一师、春晖中学,最后,他与夏丏尊、丰子恺等教育界人士一同创办了立达学园。在学校中任教时,都崇尚用爱来感化学生,都是把爱的教育当作他人格教育的核心。在匡互生看来:“每个人都是社会整体中的一员,是小我,谁也离不开社会。各个小我是平等的,相互用爱来联系着,各尽各的责任,互相扶助,那就生出一个和宇宙共同相等的大我。”[1]匡互生先生的爱的感化教育,突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圈子,已经上升到一个宇宙的境界,是“大我”的境界,在他的心中包含着无限的爱。

匡互生的爱的感化教育,贯穿于他的教学实践以及日常的言行中,甚至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的整个人生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他的爱的感化教育。在学校中,他时常对学生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学生们都把他当做是自己的亲人一般。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他并不像其他教员一样主张惩罚政策,而是以身作则,用人格、爱的教育来感动人,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指正。在社会上,他宽恕小偷、抢劫犯,让一些犯了错误的人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匡互生先生的爱给予的不仅仅是他的学生,还有社会上的底层人员、劳动者。他生平不坐人力车,也反对其他人坐人力车,甚至看到骑驴的老人赶驴辛苦,也觉得这是对人的一种压榨,从此不再骑驴。他的这种爱是一种博爱,是一种大爱,这无不说明着匡互生先生的人格教育就是由爱而组成,无不体现着匡互生先生的爱的感化教育就是他人格教育的核心。

3.人格教育的手段

人格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学生心灵的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它是以培养健康的人格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匡互生先生一直提倡实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也一直贯穿于他的教育事业当中。他认为在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只有学生人格得到培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明确地提出过:“授予知识并不是学校唯一的使命。教育倘使只偏重于知识,结果恐怕还是危险多。若学生能够树立远见,养成优良品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么教育的功能也就差不多了。”[1]那么如何利用人格教育让学生养成优良的品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在身心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来实现。而这个教育手段就是把人格教育贯穿到德育、智育、劳育当中去,并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

三、匡互生人格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匡互生人格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对在当今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的以身作则,对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匡互生用他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教师个人范例对于学生所起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当教师自身行为端正,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用时,不用对学生下达命令,学生也会自主地去学习教师的这种行为。孟子曰:“教者必以正。”只有教师自己的行为端正了,才能对学生进行感化。那么教师该如何以身作则?我们可以从匡互生先生的“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人格教育思想中得到有利启示。首先,将自身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其次,需要教师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再次,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的自身的行为对于学生具有十分强大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自身也应做到,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

2.教师应注重爱的教育,以爱去感化学生

爱的感化教育一直是匡互生人格教育思想的核心,爱的教育伴随着他的一生,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上的底层人员、劳动人民他都施以爱的感化教育。匡互生说过:“本校对于学生的操行,注重人格感化。凡形式上的奖惩,繁琐的规则,一概不用。”[3]“立达纯粹由同志的教师以及信仰的学生组成,一面须具有社会的组织和互助的精神,一面要充满家庭的关爱,大家都欣和无间,极力由敬爱而发生人格感化。”[1]匡互生先生用爱的教育感化了他的学生,使他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崇拜,对当时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爱的感化教育,对现代老师教育学生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时,需要对学生施以爱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也曾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愛的教育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它是构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座信任的桥梁。教师用爱去对待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减弱,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这样,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用匡互生的话来说,就是:“充满家庭的关爱,大家都欣和无间。”[4]由此看来,现代教育中,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去关爱学生,要用爱来感化学生。

3.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匡互生先生认为教育学生不应只是传授课本中的知识给学生,解答学生的疑惑,还应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匡互生人格教育的手段是把人格教育贯穿到德育、智育、劳育当中。认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德育、智育、劳育的共同作用。为此,他在立达学园开设了一门美术课和一门道德实践课。由他来担任“道德实践”课的讲师,亲自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设农村教育科。致力于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改变当时教育中的不良习性。在解放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切实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匡互生先生这种教育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而言之,匡互生先生从他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他的人格教育思想,给予教育者们深刻的启示,对我们现代的教育事业也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匡互生和立达学园教育思想教学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朱晓江.“新文化”与“旧传统”:匡互生关于“人格教育”的论述及其现代意义[J]. 学术月刊,2015.

[3]赵海洲,赵文建.匡互生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4]罗海兵.笃志教改终不悔——匡互生及其教育思想[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

作者简介

王向文(1974—),湖南新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